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懈探索纸媒的差异化生存之路

时间:2024-09-03

◇ 大河报 郭传廉

不懈探索纸媒的差异化生存之路

◇ 大河报 郭传廉

本文在分析新媒体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纸媒发展之路径。

新媒体 纸 媒

传统纸媒“狼来了”的警钟敲了多年,“狼”真的来了。近两年,强大的新媒体无孔不入,导致纸媒发行量急剧下降,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进入酷寒而看不到春色的冬天。纸媒还有没有活路?这一问题更加急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关于这一问题,近年来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纸媒再怎样改革都于事无补,新媒体必将取而代之,报纸将一步步走向消亡;一种是新媒体确实给纸媒带来危机,但纸媒的独特作用无可取代,关键是如何找到差异化的生存空间。新京报社社长、总编辑戴自更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在新媒体日益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会有一部分“失魂落魄的报纸”走进无法生存的境地,但真正 “有魂魄的报纸”不会消亡。是生存还是死亡,关键在于这份报纸有没有“魂魄”。戴自更先生的这一基本判断,许多业内人士是很认同的。

如何处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给了新闻界一个“融合发展”的清晰思路。***同志在相关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的讲话,使新闻界在新媒体背景下多年来争议不休的一些问题有了答案,使新闻界认清了传统媒体的努力方向。

就传统媒体之一的纸媒而言,笔者就《指导意见》和***讲话的学习体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融合发展不是让纸媒消亡,而是要使纸媒成为“一体发展”中“多翼”中的“一翼”,纸媒应该积极探索自身的优势在哪里,与新媒体如何互补;二是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选择,纸媒不应将新媒体看作“狼”,应该把新媒体当做自身转型发展的难得契机,热情迎接新媒体、拥抱新媒体;三是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纸媒一方面应充分依托网络先进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内容生产的传统优势;四是纸媒与新媒体只有做到互为补充——平台互用、内容互享、经营互利、优势互补等,才是真正的融合。

既然应成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中的一员,在深度融合的同时,纸媒就应该不懈探索自身的生存之路。跟新媒体比时效、比速度、比容量、比广度不行,那是以己之短比彼之长;在老路上故步自封也不行,那样只能越走越窄,最终会无路可走。纸媒要生存下去,必须充分彰显新媒体背景下的差异化优势。我们对纸媒的发展理念、编采思想、价值取向的定位,必须基于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弄清纸媒赖以生存和延续的“魂魄”在哪里。新媒体的强大是无可置疑的,但新媒体包办不了一切。新媒体做不到或暂时做不到的,纸媒哪些可以做到或做得很好?这应该是纸媒的一个主要思考点和着力点。

基于近年来在纸媒工作的经验,这里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全国纸媒的一些探索尝试,就新媒体背景下纸媒的差异化生存之路,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先从新闻资讯传播的角度,说说新媒体的优点和不足。优点一,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报纸是“每日新闻”,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是“每秒新闻”。 即时性是新媒体的绝对优势,这一点是纸媒无法比拟的。但新媒体信息的即时性同时也将其传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暴露无遗,如笼统、概括、粗糙、不准确、不细致、不深入等。优点二,信息的海量化。如果说即时性的典型特征是无时不有,那么海量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无所不在。在网络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但海量化也有弱点,那就是信息喷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往往令人目不暇接,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优点三,参与主体的泛众化。只要会操作电脑和手机,谁都可以发布信息,谁都可以发表意见,进入的门槛很低。新媒体确实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和公共讨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舆论空间,这一点是纸媒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新媒体的这一优势也为其带来一些无法弥补的先天性缺陷,如没有权威性,缺失公信力,甚至传播虚假信息等。优点四,信息文本的非专业性和非原创性。目前,新媒体信息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普通民众自发、主动上传的信息,这类信息在描述客观事实的同时,往往感性化、情绪化,缺乏专业色彩;二是转载传统媒体的第二手信息,至少到现在为止,新媒体还没有一个成体系的、运作成熟的新闻采写专业队伍,传统媒体好像他们的生产车间,生产出的产品被他们拿去无偿使用。优点五,强大的思想沟通、意见交换功能。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及朋友圈、微博账号等,都有评论区和点赞功能,哪一种纸媒能提供这样庞大的意见发布和交流平台?没有。新媒体的介质特性决定了参与主体的泛众化,泛众化使得人人都可以在新媒体上表达思想,发表意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办的新媒体本来应该具有当地的地域优势,但目前的地方新媒体,这一优势多数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网络无疆界的介质特性,导致地方新媒体的地域特色,被在定向提供新闻资讯方面技术功能强大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全国性客户端抢了锋头。

弄清了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纸媒差异化生存的思考、探索和尝试。

一、做好原创新闻

亲自采写,独家发表,一直是纸媒的看家本事,也必将是纸媒差异化生存的利器。针对新媒体信息传播非专业、非原创且内容笼统、概括、粗糙、不准确、不细致、不深入等劣势,纸媒必须以源源不断地向受众提供更加到位的原创新闻来应对。大河报2016年10月份、11月份关于郑州市不动产登记实施以来产生的问题的连续报道,关于郑州市陇海路高架桥开通后造成大面积拥堵的连续报道,既紧紧围绕民生,又客观、全面、准确、深入、细致,体现了专业新闻队伍的传统优势,发表后引起了国家、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促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这是目前的新媒体难以做到的。将来,我们应该付出更大努力,将原创新闻打造成纸媒差异化生存的独门绝技。纸媒现在的许多版面,还在转发网络已经挂出的二手新闻,这必定会让越来越多的纸媒受众无法容忍。这样的东西已经转了几手,纸媒再发出来还有什么价值?我们当然不能要求纸媒杜绝这种现象,但起码应该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方可为之。

二、做好深度新闻

在信息传播的时效和速度方面,报纸明显逊色于新媒体是不争的事实,但新媒体首先传播出去的往往是笼统、概括、粗糙、不准确、不细致、不深入的基本信息甚至是伪信息。面对新媒体的这一特征,我们在努力抓住新闻第一落点的同时,更应该重点抓住新闻的第二落点,通过扎扎实实地跟踪、调查、挖掘,更具体、更细致、更准确、更深入地还原事实真相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升新闻信息的权威性、公信力,引导读者进入深度阅读。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因不法分子倒卖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手机用户深受骚扰电话困扰等问题,零星的个案事例不断通过新媒体曝光,但鲜有对其成因的深入调查和剖析。针对此类事件,大河报采取暗访手段,以一个倒卖信息的个案、一个有代表性的固定电话号段入手,顺藤摸瓜弄清事情原委及其利益链条,发表后使市民了解了其中的黑幕,促使相关通讯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查处办法,并主动邀请报社继续给予监督。这里说的深度新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深度报道,深度新闻的“深度”是广义的,它不但包括思想、观念、精神、意涵、体制方面的深度开掘和探寻,还包括情节还原、事件进展、幕后真相、本质揭示、舆论走向、受众情绪等的追踪、延续、推进等。

三、做好观点新闻

新京报开设专门的评论版时,将评论版定位为“观点新闻”。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评论很重要,是以新闻为主体的报纸的必要组成部分;二是说明新闻评论必须紧扣时事和新闻,不能脱离实际,空洞无味。近些年报纸评论版的出现,一方面肇因于新媒体意见发布平台的日益凸显,报纸不甘在这方面缺位;一方面肇因于社会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人们希望听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不同声音。新媒体的出现,给基层人群的意见发布和个人表达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发现,新媒体的众多声音往往是即兴的、感性的、业余的、片面的、发泄性的。这个时候,就能突显出传统媒体评论文章的重要。2016年11月末、12月初的深圳自媒体人罗尔策划募捐事件、河北聂树斌案最高法再审改判无罪事件,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各种各样的评论难以计数,但最有公信力、说服力的还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晚报、新京报等权威通讯社和主流纸媒上发表的评论,这些文章尊重事实、思想深刻、视角独到、持论公正、观点鲜明,真正起到了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评论文章大多同时在其各自的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上发表,使之受众范围更广、影响更大,产生了增值效应,是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由此观之,纸媒的观点新闻,必须要有明确的、不同于新媒体意见发布平台的高品质追求,那就是权威的、理性的、知性的、专业的、建设性的。纸媒观点新闻的目标应该是,让受众看了网络上的讨论后,想再看看报纸怎样说。

四、做好本土新闻

网络无疆界以及技术方面的差异导致的地方新媒体地域特色的被稀释,为纸媒在本土新闻方面赢得了恣意挥洒的空间。本土新闻本来就是区域性纸媒的一大优势,在新媒体背景下,区域性纸媒的本土新闻优势更应突出和强化。就笔者所在省份的情况看,有影响的本土新闻,绝大多数是先经当地纸媒报道后,再由各级各类新媒体遴选转发。据媒体调研机构统计,全国有影响的新闻网站和客户端,转发的关于笔者所在省份的新闻报道,有70%以上是转自大河报。区域性纸媒除要固守本土新闻的已有阵地外,还应进一步开疆拓土,细分市场。就都市生活类报纸而言,大河报除在本省省会保持绝对优势外,市地级本土新闻的采写网络创建已久,亦有良好的市场和人脉基础。目前,大河报在此基础上正在进行调整、改革、充实、提高方面的工作,已初见成效。

五、做好证伪新闻

准入的低门槛、信息的海量化、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一些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讯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甚至充斥大量的虚假信息。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散播谣言,制造社会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纸媒发挥自身权威性强、可信度高的传统优势,及时对有关讯息进行调查核实,向受众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新闻资讯,粉碎谣言、以正视听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这方面做得最好、影响最大的纸媒,要数人民日报开设的“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栏目。该栏目很多时候以网上的传言为线索,安排自己的记者调查核实,发表了一大批产生广泛影响的证伪新闻,很好地发挥了辟谣打假、以正视听的作用。大河报发挥擅长做调查报道的优势,也于近年做了不少此类证伪新闻。2016年3月中下旬,肇始于江苏一家质量检测机构的“毒水壶”事件在网上广泛传播并持续发酵,一时间,电热水壶使用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河报及时安排记者南下北上对此事件进行充分、深入地采访调查,从消费者的恐慌、购销市场的反应、专家学者的质疑、检测机构的检测程序、水壶材质的化学反应原理等各个角度,在二十多天的时间内,先后发表了十余篇报道,有理有据地揭开了这一质量检测结果的技术漏洞、检测环节的缺失和伪科学面目。这组连续报道先后被全国各级各类新媒体广泛转发,打消了众多消费者的疑虑和担忧,是纸媒以证伪新闻服务民生的一个典型例证。

六、做好新闻资讯的筛选精编工作

相较于新媒体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海量信息平台,纸媒受版面所限,其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纸媒编辑具有去粗取精、披沙拣金的高超本领。新媒体在承载海量信息的同时,最明显的不足就是粗精并存、沙金皆有。而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是极快的,他们一方面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一方面又没有足够时间亲自进行有价值的信息的筛选。而这,正是当前的纸媒需要担当的任务。纸媒可以弥补新媒体的这一不足,而前提条件是承担这一任务的编辑必须要有十分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最近几年,纸媒的严峻形势,已经导致大量素质过硬的编辑人才因收入不断下降而流失,编辑整体水平呈下滑趋势。因此,目前的纸媒在编辑队伍的充实、调整、进修、提高上,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新媒体给纸媒带来的负效应,已经使纸媒步履维艰,而这种负效应仍在持续中。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进步,是可喜可贺的,纸媒从业者不应为此感到悲哀。笔者认为,在中央推动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大背景下,二者终究不会是恶性地对抗、残杀,而是发展成一种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关系,在融合发展中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纸媒可能会有数量上的消减,但作为新闻传播介质的一个品种不会消亡,这是可以期待的纸媒的前景。电视出现后,人们以为广播电台会消亡,但广播电台最终在大量流动的人群和有车一族中找到了传递声音的空间。家庭影院出现后,人们以为电影院会消亡,但电影院最终以超市的经营模式和震撼的视听效果找到了自己的消费人群。在新媒体背景下,纸媒亦应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消费人群,关键是,我们要找到它的生存空间和消费人群究竟在哪里,以差异化生存策略对纸媒进行准确定位。

我们还不敢说,现在正在进行的纸媒差异化生存之路的探索是成功的,但无疑是积极的、有益的。

(责任编辑:秦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