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 刘红涛
面对新媒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 刘红涛
面对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人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适应。传统媒体人要尽最大努力强化自己,把自己历练成一个全能的战士,使广大受众离不开传统媒体,继续关注信赖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人。
传统媒体 新媒体
迎接挑战 适应新时代
作为传统媒体人,坚守阵地的责任心是毋庸置疑的。自从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开始,我们就与传统媒体结缘,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情缘,是别人难以想像的。
过去的几十年,人们已经习惯了从广播、报纸、电视中得知各种各样的信息,把这样的媒体认为是唯一获得信息来源的渠道。一直到2013年,传统媒体都没有受到致命的冲击。
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的主要优势并不在于其提供了“更新”的呈现方式,而在于其以传统媒体技术水准和生产模式下无法实现的更专业的方式完成了对用户体验的真正尊重。
自新媒体成为一个“话题”以来,人们所看到的是传统媒体在各条战线上的节节败退,阵地正以不能扭转之势失守于新媒体,于是一个“结论”诞生了:新媒体的诞生,就是要来“革”传统媒体的“命”。
这个命题似是而非。
新媒体并没有颠覆“传统媒体”的概念,相反却是回归了媒体的本质: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
人们所指的“传统媒体”,是人类所能运用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某一特定技术条件下的产物,其本身亦是一度替代“更传统”媒体形态的“新媒体”形式。每一次技术革命,媒体都向着更好承担“信息传播媒介”的方向演化,原有的落后、过时的技术与相伴的媒体业态随之落伍,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媒体形态随之产生,媒体的固有职能在更高水准、更广范围、以更加专业、更贴合用户的方式加以实现。
一个行业的存在总有其理由。在最易于理解的意义上,“不可替代”及“非此不能行”便是一个行业可以堂而皇之为自己的存在正名并且收取费用的理由。在传统媒体时代,没有编辑的策划组织(尽管这种闭门造车的组织很多时候显得一厢情愿),读者就难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判断出真正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没有记者的采集加工,新闻当事人的观点便不可能进入信息传播管道从而为人所知;而没有报刊亭的满街遍布,读者就无法接触到以上内容。由此,一个“选取——采集加工——传播”的价值链条得以形成,从而构成了传统媒体运行的基石,多少就业饭碗的存在全赖于此。
新媒体时代的逻辑全部改写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微博上,一个有公信力的大V,可以轻而易举覆盖百万、千万以上的粉丝群,所有信息的“选取——采集加工——传播”的过程皆一人(或极小团队)担纲完成,其粉丝乐得追随,其本人乐于更新,传统媒体的位置怎么摆都多余。
更加让传统媒体从业者感到汗毛倒立的是,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优质“自媒体”不断加入这一行列,他们在微博、微信、SNS社交网站等所有平台上面,日以继夜的集中于各自擅长的领域,各种热辣生猛,各种活色生香,每一个账号都相当于一个行业细分杂志,这种“狼群战术”,哪家传统媒体受得了?
“传统媒体们,你们已经被新媒体包围了!你们不但在数量上被远远的超过了!你们在报道的专业度和用户体验上也已经被甩在后面了!抵抗是没有出路的,赶紧转行是正经!”——这,想必就是新媒体账号们所自信满满想要发出的最后通牒吧!
在传统媒体时代,“文笔好”已经是一项殊为可贵的专长了;如果再加上“采访突破能力强”,那简直是一颗媒体界的新星就要冉冉升起了;要是再复合上“外语能力佳”以及“采编播俱擅长”这样的条件,天!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顶配“全媒体战士”么?
可惜,这样的人才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只是“入门标配”而已!
未来媒体人所必备的几大能力:
1、产品设计/实现能力。未来的媒体从业者,不是简单地写一两篇文章就可以了,你得像产品经理一样,去构想、设计,并且初步制作出一个媒体应用的DEMO。随之相伴,你必然需要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美工设计能力以及产品运营能力——听起来很像一个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干的事儿对吧?没错,Photoshop、Axure RP这些软件麻溜的学习起来吧。
2、多语种全媒体环境下的采编能力。英语是起码的了,您得再会一两门稍微偏门一点的语言不是?水平得满足能够在微博上与各国母语人士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吧?光写文字肯定也是不够的了,图片、摄像、现场出镜都得一条龙掌握,才能够满足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吧?一个有些尴尬而刺痛的例子是,之前某地发生“烟花爆炸导致大桥垮塌”事故后,最先在现场发出报道的,不是任何一家传统新闻媒体,而是某视频网站的“拍客”们。这些拍客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以极强的出镜欲望完成了一次重大新闻事件的首发。这个事件生动地说明,利用新媒体从事报道的技术门槛是如何不断降低,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传统媒体数十年来所建立的行业门槛是如何被不断蚕食。
3、某一个或数个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及深入联系。这里的专业需要被定义为“行业内认可的专业”,而不是“媒体圈内认可的专业”。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具有多年从业经验、良好表达能力和形象气质的证券经纪人,一旦决定转行做财经主持人,那么现有的财经主持人能有几人可与之竞争?这样的例子在国外已经很多,比如在CNBC主持“Mad Money”的Jim Cr amer,曾就职于高盛等机构,还曾是一位专业的对冲基金经理。更神的是这位哥们居然还具有郭德纲一般在媒体上装疯卖萌的能力,所以当我们看到他主持的节目总是大热的时候就不应该再有任何的惊讶了。
或许当主持人对一般人而言还需要一些锻炼,但是对于更多的行业专业人士而言,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分享垂直领域内的行业资讯和评论已经不再具有任何技术难度了。所以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媒体行业中,将很难再有半专业、不专业、伪专业传媒人士的生存空间。与这个预期相比,现在的传统媒体行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传统媒体机构),简直就像是慈善机构一般仁慈。
概括而言,新媒体是对媒体本质的进一步回归,而非是对媒体内涵的另一次颠覆;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优势,并不在于其提供了“更新”的媒体呈现方式,而在于其以传统媒体技术水准和生产模式下无法实现的更专业的方式,完成了对用户体验的真正尊重:让最专业的人,生产最专业的内容,以用户最喜欢的推送渠道呈现给目标受众,并且及时获得反馈。微信也好,微博也好,都远不是新媒体的最终形态,而只是这一快速演变过程中的开始,但是他们却已经明确的昭示了未来传媒的发展方向:离用户再近一点,表现再专业一点!
坦率而言,自诩“传统”无非是很多失败媒体的遮羞布而已,仿佛很多商业竞争中的失败者常常用“我道德标准比竞争对手高”来为自己无能的经营开脱一般。拜托!媒体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传统,而是业余。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找到生存之道,就必须拿出像样的变革手段来。但是变革并不是把自己看家的东西扔出去,自己把自己的命革除掉。而是应该坚守的东西必须坚守住。比如,现在广播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日子相比其他传统媒体还是要好过的多。尤其是交通广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交通广播人应该看清楚自己的优势,不自信但是也不能盲目自卑,更不能在新媒体的进攻之下乱了阵脚,胡乱地跟着别人去乱改革,比如搞所谓的“在线视频直播”,把主持人在广播直播室当中的主持人画面在网上直播,让所有听广播的听众都能易如反掌地看到主持人形象,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冒傻气似的跟风时髦,这样会断送自己的本钱。因为广播的魅力就在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才是广播能生存这么多年的根本,如果失去了这个根本,广播人将无处藏身,广播的前途将十分渺茫。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应该认真面对,但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自己的优势没了,盲目学习别人又学不像,最后成了邯郸学步,自己原来走路的本事都没了。□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