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OBE 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4-09-03

芮华勤

(湖北恩施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笔者在既往的研究中探索了当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再加上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思政课特有的课程目的、性质等,使得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更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难点。如何对思政课进行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对思政课混合式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建构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一、单独构建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2019 年3 月1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 年8 月1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高校思政课肩负起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使命。只有坚持不懈地办好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人,才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思政课的特点

高等教育各门课程都有自身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要立足课程性质,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课程规律,办好思政课。

1.课程目标

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以掌握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学会某些专业技术、能够进行专业操作等为目的的专业课教学大相径庭。不同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上各不相同,但政治方向却始终都是一致的。

2.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与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像专业课一样以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掌握为主,更多是以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形式来让学生领悟。那么它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像专业课一样通过直接的知识讲解、计算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而要更多地运用案例式、沉浸式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3.教学特点

专业课以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为主,而思政课则担负着“政治方向”重任,是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学习和建立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常常是一个内在、复杂的过程,是为了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要更深层次、更复杂于专业课教学。

(1)学生差异大

高校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本专科学生,目前均是大班教学,有的课堂甚至是几个不同专业的合班。他们中有思维严谨的理科生,有感性浪漫的文科生,有活泼的舞蹈生、缜密的法学生、好动的体育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均会表现出较大差异,他们在智力、能力、态度等方面也可能各有不同。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常常面临的是既要面向全体,解决共性问题,又要针对差异,解决个性问题。这使得思政课教学明显区别于针对共性较强的同一专业同学的专业课。

(2)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思政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固然各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层次、特点各有侧重点和不同,但小、中学的思政教育,让高校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素养,这让其中的不少学生面对高校思政课的第一反应是“我已经都掌握了,为什么还要学”的排斥心理,也为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政课面临着首先要厘清大中学思政课的衔接和侧重点,以及如何克服学生排斥心理的有别于专业课教学的特点。那么,在展开教学和学生心理上必然面临着不同的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3)功利主义衡量的影响

思政课教学目标围绕着意识形态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丰富的阅历之后才会外显,相对于其他专业技能知识而言,效果来得慢而不明显。在学生看来,这与将来的就业关系并无多大帮助,这就决定了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主动性要低于专业课教学。从而怀疑甚至否定思政课的作用和功能,普遍认为“思政课是没用却又不得不学的课程”,从而降低对思政课学习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也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主观评价。

综上,思政课有着不同于专业课的性质与特征,无论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其考核标准都不能简单量化,也不能简单套用同一套模板。应该采纳什么样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一)成果导向

OBE 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出发点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产出,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随之调整,从关注教师行为向关注学生能力提升转变。

(二)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OBE 的重要理念,掌握教学效果、找出问题,改善教学质量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指标设计中,一定要能够体现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三)学生中心

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关注“评教”,以教师为主要评价对象,虽能一定程度达到对“教”的监控,但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是以学生能力达成度为导向的,且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的结合,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评学是对课堂教学质量更直接、更客观的评价,因此,本次设计旨在构建评学、评教并重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线上线下综合反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将逐步成为教学新常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资源选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要实时跟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切实反映当下教学情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三、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OBE 理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学质量评价提出的新需求分析,我们提出了构建评教与评学并重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文献研究,根据当前高校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从线上教学评价指标、线下教学评价指标、线上线下的融合度三个方面出发,各维度包含具体的操作性评价指标,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客观依据。具体各维度操作性评价指标如下:

表1 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表

1.线上教学

结合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适用的实际情况,以混合式教学的共性为基础,对线上教学进行归类,提出了线上资源、线上活动、线上互动、线上评价四个二级指标及简单明了的操作性评价指标,摒弃了一些更适合专业课程的复杂评价指标,并有效解决了线上部分评价层次不清,内容交叉的问题。

2.线下教学

线下部分仍然沿用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但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方向维度”“能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关注学生差异性,因材施教,能结合学生专业背景选择教学方法”等从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出发的有别于专业课的重要评价指标。

3.线上线下的融合度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诸多教师为了应对教学检查,敷衍地安排线上资源、活动。线上教学表面上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上既没有有效的提炼问题,也没能强化巩固线下所学知识,“线上”和“线下”,更多是“分离”或“割裂”的,大多时候“各行其是”,而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并不鲜见。据此专门提出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度问题,将其作为独立的一级评价指标,以督促教师们重视这个问题,有效利用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习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只关注教学的预期目标,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因此,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不能忽略学生高度关注的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即这里的“学习质量评价”。结合思政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应从以结果考核为主向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转变,将评价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目标、能力、态度、方法等纳入考核重点,综合性考核学生学习效果。

四、评价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是本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重构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评价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不是一锤子买卖,而应是一个动态机制。建立起实时评价、及时反馈、分析改进、进一步评价、反馈、改进的动态循环机制。

同时,教学是发展的教学,课堂是变化的课堂,都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非一蹴而就,也应从多方面评估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实时接受相关主体的意见反馈,实时修订调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不断优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结语

通过分析思政课特有的课程目标和特点,探索构建以OBE 理念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成果导向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激发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创建和谐向上的思政教学环境,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道路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