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下对基础教育学校创新力导向教学评价的思考*

时间:2024-09-03

史若涵 童 沁 刘 创

(1.惠州市柏岗小学 广东惠州 516023;2.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

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不但为课堂教学的评估、检测、修正及控制提供依据,还具有诊断、规范、激励和引导课堂教学的作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有合格性评价、督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1]。将创新力作为评价基础教育的重要指标,对提升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1.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之间竞争赢得主动权的必备能力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教育界,都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一方面,基础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处于形成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培养的思维习惯,将与之伴随终身。因此,学生的创新教育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另一方面,21世纪,科技迅速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下的课堂革命带来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互联网视频教学等新型教学形式,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随时代的创新,也要求具有导向性的教学评价必须要不断创新。

2.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001年,国家出台了《基础教育(试行)课程改革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教育部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在《纲要》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课程结构中,明确了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在课程评价方面,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这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的变化,无一不体现了创新力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而教师是基础的基础。课堂作为教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如何将创新力的培养融入学生成长成才,都已经成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用创新力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遵循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只有通过建立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激励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师生提升科学探究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3.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综合发展。从教师层面而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树立创新意识,优化知识结构;从学生层面而言,素质教育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禀赋和兴趣“因材施教”;从课堂教学的层面而言,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道德、智慧、体育、美术、劳动等全面发展。因此,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3]。

二、当前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差异性

现有的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片面强调教学技能、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其他需求,也没有顾及教与学的多元化特点,因此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通常情况下,各地学校下发的课堂教学评价表都是统一的,新授课和复习课标准一样,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体育课等也都是一样的标准,对不同的年级评定标准亦是如此。但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年级的班级在思维能力引导、知识技能传授、情感态度培养方向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也应当要根据这些差异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教学评价才能做到真实、有效[4]。

2.评价内容片面,忽视教学过程评价

当前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对教师的育德、育人和学生的德育、美育、创新力等方面的评价相对比较薄弱。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但评价时表现更注重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对教学评价的内容聚焦强调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到位透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短期的知识教学行为忽视了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简单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教学的质量,如依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及低分率来简单量化评价,很少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评价对学生成绩的看重,自然有失偏颇,容易使教育产生异化。学生的教育是由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学校、教师及家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成绩同样如此,单从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过于片面。

3.评价主体错位,互评流于形式

一是评教师领导做主,评学生教师做主。目前,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教学评价评委成员基本上是由学校领导、主任和个别骨干教师组成,由他们对教学进行评价检查。这是目前教学评价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学评价经常与教师的晋升、评优、评奖相关。因此,由领导组成的评审团对教学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但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公正是与评价者本身的能力、素质和公正程度相关的。评价者除了个别骨干教师深入了解一线,其他领导事务繁忙,深入一线的比较少,对很多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教学评价结果很难科学客观。二是互评流于形式,自评难以实施。通过教师访谈我们发现,由于受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行互评往往是流于形式,褒多贬少,对不足之处都是轻描淡写,很少触及痛点[5]。

4.评价方法单一,缺少多样性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比较简单。多以“成绩法”“量表法”和“听课评分法”进行量化考核。这种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数量,并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的评价方法,因为通过数据简化了事务的复杂性,便利了评价活动,使结果一目了然,被基础教育学校广泛采用。表面上看来,其评价结果也具有客观公正性,但前提是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客观地收集数据资料。由于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评价者很难从本质上保证数据资料完全客观,同时被评价者本身又具有复杂性和能动性,很难完全被量化进行评价。所以,如果对现行的教学进行单纯的量化评价就会过于单薄,难以落到实处[6]。

三、对基础教育学校创新力导向教学评价的建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共识。为了弥补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中的评价目的存在异化和功利主义现象、评价标准和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主体错位等缺陷,加强重视创新力导向的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力要贯穿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全过程

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倾向于评价教学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学生的成绩是否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这种评价理念使得教师将精力全部放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上,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模式,要将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评价全过程。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计划的过程中,要将创新力纳入评价标准,确定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等;在教学评价实施阶段,要全方位搜集各类评价信息,在整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创新力和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结果处理与反馈阶段,要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从创新力导向对被评价者的优劣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帮助被评价者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2.创新力评价内容要与社会生活需要密切关联

教育教学活动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同样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进行,只有根植于生活的教育教学才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此,基础教育学校学生的创新力培养不能只在校园内进行,还需要拓展延伸到社会层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关键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通过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他们所掌握了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家庭也是儿童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课堂,教师要引导家长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会在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实践中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力应融入在“合格性”“示范性”等评价之中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的祖先,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7]。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合格性”和“示范性”对基础教育学校的评价起着重要规范和引导作用。为了凸显基础教育学校对儿童创新力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创新力因素作为“合格性”“示范性”等评价中的必须达到的标准指标之一。同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标准,更多地从学校是否具有创新活力、教学是否具有创新性、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等层面来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学校的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层面进行评价。

4.要积极发挥创新力导向教学评价结果的政策引导作用

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知识变动的更换周期日益缩短,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和21世纪关键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改变过去只教授知识的传统,加大力度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评价是教育政策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要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要更加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在未来成为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