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师德建设,推动“双减”工作向纵深发展

时间:2024-09-03

赵小丽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教育局 山西晋中 030600)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的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校、培训机构、教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今年2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要点将“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热点问题、要点问题的背后都是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思考:面对“双减”,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我们应该如何真正从源头上做好功课,履行好教师的神圣职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教师的责任重大,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笔者认为要使“双减”工作向纵深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转变教育理念、强化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尤其要提高作业管理能力,交还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还原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1]。

一、强师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忘教育初心

“作业”,《辞海》中的解释是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具体说来,作业是教师为了要让学生正确熟练掌握所学的生字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给每个学生布置的独立完成的任务。简单说,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本无可厚非。但一些教师作业布置过多,究其根因,笔者认为是这些教师“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方式在作怪,是功利心在作怪。他们错误地认为老师多布置作业、学生多做题,可以熟能生巧,快速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至于教学目的、教学艺术、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健康,自可不顾。

殊不知学生在“加时”“补课”的压力下,每天疲于应付“题海”式的作业,变成了填鸭式的“小机器”。睡眠不足,视力减弱,体质下降……不仅使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变成了被动式学习,更严重地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由于没有时间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这些学生很难有宽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创新思维和能力。

这种“题海”式的作业远离了教育的初心——唤醒生命、促进发展。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是立足生命、关怀生命,促进每个生命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而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苦苦训练过程。教育过程提供给学生的也并非只是一张张毕业证和一份份成绩单,而应还有更多的价值认同和精神愉悦。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切不可短视化、功利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要彻底改变只重教学不重育人的狭隘教育观,废除高耗低效、拔苗助长的“题海”式作业。取而代之的应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树立兴趣比分数更重要、学生健康成长比分数更重要的成才观。实现从“只重育分”转向“科学育人”,由“只重当前”转向“关注一生”,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自身价值。只有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心系学生的未来,心系学生的健康,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让教育重返“教育”,才能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培养出健康活泼、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强师德,以教师的责任意识为首要,坚持爱岗敬业

教师是一种职业,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2008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明确指出,教师要爱岗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2021年8月教育部在新学期开学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遵守四项规定。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管理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完成作业管理的责任。“双减”政策出台前,有的教师让家长批改作业,此种做法本身就是不负责任、不敬业的表现,可以说触碰了教师纪律和师德的底线。家长是否会做题、是否胜任此项专业技能、是否有时间批改孩子的作业先且不论,单说教师如果不亲自全面检查、批改作业,怎么能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又怎么能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指导,就更无从谈起。

可以说,作业管理就如同一面镜子,每位教师对作业管理的态度就是她(他)对工作的态度,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一个连批改作业都依赖家长和学生的老师,我们很难称其为合格老师,更难说她(他)有师德。

从做“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有关教师队伍建设论述中师德要求的分量最重。师德不是抽象化、概念化的理念,而是一件件具体行动,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生活中,体现在对每一位学生的尽职尽责的教育互动中。就拿作业管理来说,从作业的选题到作业的批改再到作业的反馈等环节无不体现着教师的用心良苦与精心设计。教师的教育水平受客观因素限制,但其责任心却完全受主观因素影响。“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关心自己的教学效果,不能认为上讲台授了课,就算合格教师;不能认为自己教完了,学生就学会了;不能认为作业布置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教学是一种师与生的双向互动,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寻找问题和发展空间。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重视学生的“学”,实现“教”为“学”服务。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包括作业的完成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过多或过少,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布置作业要有科学性,按照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要主动做到“四个关注”。一要关注学生在课后如何复习和完成作业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减少反复性地、不必要的作业,完成作业的基本功能。二要关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判断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确定采用集体讲评或个别辅导的方式解疑释惑。三要关注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指导帮扶,帮助他们剖析问题原因、巩固知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四要关注学优生,可以适当给他们布置具有挑战性、延伸性强的作业。教师要重视和优化作业反馈,用来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否则教师不仅自我没有发展,而且会误人子弟。

教师的工作是伟大又是极其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组成的。多少教师常年伴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岗位上。2020年,一段失去四肢的女教师教书12年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这位老师叫杜宣梅,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年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失去手掌脚掌,但她不屈命运、奋发努力,戴着义肢站上了讲台,用没有手掌的双臂,熟练地写板书、批改作业、给学生上课,绽放着12年教书育人的美丽芳华。

近日,一位名叫刘丽怀的宁夏乡村女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在网上走红。这位女教师不仅用红笔画出了学生写得好的重点词句,还在作文的后面,认真地写下了批注。批注不仅字迹犹如印刷体一般,堪比书法家作品,而且评语的内容还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她因此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们也非常喜欢这位刘老师。还有很多乡村教师,和刘丽怀老师一样,远离城市,扎根乡村,在基层一线教书育人,也许他们的学历并不很高,但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了一盏盏农村学生“看世界”的明灯[2]。

三、强师德,以专业化发展为路径,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不仅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更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即“减量提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教师承担着教育发展的第一责任,是办好教学的源头,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只有教师素质高了,才会有高水平的教育。笔者认为新时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专业学习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苦练教书育人的本领。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学习就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途径和法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公民的核心能力。育人者先育己,厚积而薄发。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不合格的教师。为人师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沉淀积累,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技能。

当今世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越发重要,5G时代已经来临。教师学习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不断学习和提高是时代和职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教师要学会顺应时代要求,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开阔更宽的视野、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路径。通过信息技术来取得、整合、加工信息,建构和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系统,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通过互联网线上的优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容纳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借助教育信息化、“云端”展现云课堂、直播课程、“智慧”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随手可得的知识“充电站”,以个性化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2.实施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第一抓手。实施高效课堂是学生“减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向40分钟要效率。

教师首先要研究学情和教材,提高备课实效,做好教学设计。第一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制定出具体、明确、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二要分析学生特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认知特点、智力水平等做科学判断和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问题、安排学生讨论与探究、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实施教学过程。

教师其次要在上课时注重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教师既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逻辑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调控,又要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激励和引导,让学生形成主动尝试、不惧出错、自我推论、善于小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其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时,教师要把握提问与点拨时机,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对正确认知的强化。

3.优化作业设计

2021年,教育部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立足于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并对各地落实情况持续开展了专项督查。今年教育部要求深入推进“双减”,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收获,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作业内容方面要体现巩固基础、新旧知识融合和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特点。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二是在作业难度方面要实施分层作业。突出适量性、差异性和激励性。三是在作业形式方面尽量体现丰富多样。突出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此外,教师还要积极主动进行“下水作业”,尝试布置作业自己先做作业的做法。通过教师先做,了解所有作业的难和易、所需完成时间,从而保证作业适量并且有针对性。避免将各科习题册、辅导资料等简单地直接照搬照抄视为作业。要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促进作业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施策。

2021年“双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2022年,要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落实“双减”,关键在教师。笔者真诚呼唤广大教师能加强学习,自觉自律,把师德师风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和第一追求,把遵守教育教学工作纪律、遵守《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订)》等法律法规作为教育工作的底线。让教育回归本源,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还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