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4-09-03

韩伟生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蓼兰中学 山东青岛 266731)

当前我国教育仍存在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被动接受体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具体实践内容将对初中学生汲取知识的形式和内容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拥有“反思性”教学极为重要,在每一次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同时对下一步课程进行优化,只有这样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身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一、简述“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又称“学习社区”,而这一教育理念可追溯到100 多年前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学校概念,近些年来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学家所沿用,至今依然广为传用。这一教学理念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相互沟通配合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完成以及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目的。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交流、分享历史教学资料,以促进师生在教学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特性

(一)归属感

学习共同体最具特征的便是“学习归属感”,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已完全属于历史课堂,不论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还是学生相互之间都能够投入到历史课堂上来,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欣赏。而这一特性在课堂上的作用尤为明显,只有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归属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完全参与进来并感受到学习共同体所带来的相互间的挑战和帮助,才能使历史课堂发挥它真正的教育意义。相反,如果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搬硬套以往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的精神,便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初中生对历史课堂的归属感,学生感受不到课堂上相互间的紧密联系便会影响该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

(二)安全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极其脆弱敏感,与此同时便需要在学习上给予这部分学生最大的鼓励。在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下,更多的是要让学习者在教学共同体中感受到来自其他学习体和教育者的最大的尊重和理解。初中生只有感受到在学习共同体中被信任和被尊重才更愿意展现出自身的不足和学习上的缺陷,而初中教师只有了解到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才能够给予其更大的帮助和理解。此外,对于学习共同体这一教育理念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论是学习氛围还是学习思维都需要建设开放性交流,才能满足初中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思维和观点的需要。

(三)共享和互动

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一直以来都是学习共同体这一教学理念的真实反映。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更加注重课堂上的文化氛围,而这一氛围具体表现在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们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遵守相同的规则,在历史课堂上能够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彼此相互交流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个体间的相互交流形成集体智慧,在历史知识共享中实现反思教学,不仅使学生之间能够了解到彼此的学习情况,还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进行自我提升。正是这一开放式的历史课堂,使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得到凝聚,才给初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共同愿景

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位初中生最根本的学习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学习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及其他愿景[1]。而学习共同体中的共同愿景通过使学生个体不断进步实现共同体的整体性发展。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拥有共同的学习信念并把其他学习体看作对自己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充满信念感,初中生之间才会承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够通过共同目标的约束实现最后的成功。

总而言之,学习共同体的特性便是摒弃固有的资源独享,使得资源人均化、平等化,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极为严苛,教师本身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需要有极其强大的控场能力,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及时引导。与此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在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下还须具备的便是对心理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使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展示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并且能够做最真实的自己。

三、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反思性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改革的最新产物,在许多地区被初中历史教师所接受并灵活运用于自身教学中。这一教学现象恰恰反映了反思性教学模式是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形式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参考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理论相统一

初中教师在进行历史授课前都会进行教学备课并期待课前备课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在实际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使得教学最终效果与所期待值产生部分差距,因此,为了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在完课后对其教学差距进行教学反思,只有不断地教学反思和课程改进,历史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而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历史教学反思不仅是要求教师对有差距的历史课堂进行反思,而且要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只有在不断反思提炼中才能够积累大量的有效知识并且通过反思创造新的课程理论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能够不断被优化,实现“实操教学理论”和“理想化教学理论”相统一。

(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和方法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历史课堂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渐减少,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不足便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都局限于固定化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型教学”,在此教学环境下教师相对比较依赖现有的教学模式而不愿尝试新的教学风格。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而在学习共同体开始普及后,更多的则倾向于初中历史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使以往的固化思维打开并且注重“合理性教学”,使其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在历史教学中不再依赖于固有的经验教学,更多的则是通过理性思考、自觉反思的行为思考教学方式等是否合理。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共同体视角下的反思性教学,不仅能够使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使其在一次次教学反思中提高自身价值。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课改不仅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此同时也要使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进程中,成为初中生在学习历史中的参与伙伴。基于此便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自身拥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发挥“立德树人”的本质,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其次,在进行反思型教学时一定要善于去学习,反思自身教学不足的同时更要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过程中还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创新求异”的榜样。

四、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反思教师的教育理念

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资历较高的老师一般是年轻一代新教师学习的榜样,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其在发挥榜样力量的同时也带去了不少老旧教学理念。像资历较深、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一般都会有自己固有的一套教学方式,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教学理念却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依据以固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照搬课本知识讲解,在此模式下对新知识和新型教育理念的加入却很少主动学习,也就造成了学生在这类型教师教授下学习历史也依然墨守成规,很难主动去学习和分享知识[2]。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很大一部分教师则只注重教育的新,却忽略了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精髓,更有甚者排斥接收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真”,一味追求“新”而使得教育发展无法做到稳扎稳打。因此,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下,无论是资历较深的老教师还是勇于尝试创新的年轻教师,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反思教学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做到融合共发展,建立适合初中生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反思时也要对自身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有正确的定位,只有正确定位自身角色,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一个主体在课堂上的作用。同时教师只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知,才能为教学行为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

(二)反思教学方案设计

初中教师在进行历史授课前都会进行教学备课,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设计。在对历史课堂的教学进行方案设计时则需要重点考虑到这几个教学环节:历史课程教学标准、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等。只有对这几项教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到有序安排,才能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此外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最应主动思考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需要注意什么?”这四个问题,只有教师能够自我回答才能够对本节课所讲的历史知识有清楚的脉络和目标。以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的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为例,像在讲解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一些原始农耕生活的石器和手工制品,参考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预习,与此同时带着问题去研读每一张图片,比如说:“通过观察图片你能看出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通过5-10 分钟的研读后,可以对此进行分组讨论并给出每组的答案[3]。

小组A:居住环境不同,半坡人居住在气候温暖的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则居住在气候较湿润的长江流域。而且他们所用的农具也不相同

教师:农具具体有哪些不同?为什么?哪一组能来补充一下?

小组C:半坡人多用石器,如骨器、角器等;河姆渡人则多用骨耜。因为南北方气候差异导致农作物生产所用农具不同。

教师:很好,那在这一讲中哪组同学还有要补充的知识点?

小组B:还能了解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准分别是: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原始聚落出现、磨制石器出现。

…………

在引导初中生对本讲重点内容进行主要阐述后,再找同学来进行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做设计反思,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图片进行预课的同时轻松总结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历史课堂这个学习共同体下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增加学生分享、交流的机会,激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并且在进行本节课的内容讲解时注意留意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态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布置,在课后对教学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做积极调整。

(三)反思教学评价的效果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教师的不重视而使教学评价一直未发挥其自身原有的价值。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大多教师认为教学评价仅仅是对初中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进行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自身原有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教学评价的价值,确保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进步意义的评价才能够达到评价的本身效果。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反思评价的效果,教师便要做到不仅仅是对初中生在历史课上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更多的是要对其课堂行为进行关注评价,而且在反思教学评价时需要着重注意评价是否多元化,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机制,像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评价中提升自我[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符合我国当前新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还体现了我国新课标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发挥了立德树人的模范榜样力量,使我国新课改在深入推动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共同体融洽师生关系,使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能够得到质的提升。而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教学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还未完全落实下去,仍存在部分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育改革推动的过程中还是要坚持完善对学习共同体的探究。作为教育发展前沿的新型教学模式,要在历史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够使我国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出现崭新的面貌,做到在丰富理论的同时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我国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