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余 萍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 310021)
体育核心素养中提出教师的教是学生发展的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抓好学生的学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学生的学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的练习和成功的体验来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另外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教会、勤练、常赛”是新阶段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在老师们在篮球教学中多以单一技术教学为主,也没有将学生的学练放置在比赛或复杂的情境中去,导致学生学会了技术但不知道怎么运用怎么打比赛,这样就失去了篮球教学原本的意义,所以笔者提出在篮球教学学练中创设学练情境使学生在复杂的学练环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练情境教学就是将学习与不同的篮球情境相融合并通过情境演化从而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通过实践的方式得到了运用,从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真真的有所收获,才有意义。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根据篮球项目的特征和比赛特点进行情境化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原篮球场上的一些真实情况,并创设多种复杂的学练情境,让学生带着角色在情境中学练,情境的创设要突出实践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学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地还原篮球的项目特征。
当前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说起上体育课就全无兴趣特别是水平三的学生,同样水平三的学生非常喜欢篮球运动,但不喜欢上篮球课,主要是因为学生上了五、六年篮球课却没掌握应具备的技能,如三年级学习篮球运球、传球、投篮这些技术、但到了六年级还继续学习这些技术,没有让学生比赛或在情境中练习,这种怪相也广泛存在。目前,而现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却存在“说得多学得浅、说得多练得少、游戏多无对抗”等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自主性严重的缺失。因此,在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背景下,通过实践探究剖析小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三点问题(图1)。
图1 篮球教学问题剖析图
当前篮球教学中,教材理解不够深入,没有真正运用好教材。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改造,而只是照本宣科。主要还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学练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偏低。如林老师的一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中整堂课林老师一直都是以讲解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点和徒手动作为主,学生模仿徒手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拿球练习的时间很少,导致学生练习的兴趣丧失了。
现在大部分老师因为时间原因和固有观念,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提高,采用运动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做到以学定教,导致学生学得不深,缺少实战比赛。如有些老师在篮球课中大多以原地练习为主,学生练习乏味,导致学生练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不高。
虽然大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些组合动作和游戏比赛,但都是一些身体练习为主,并没有结合项目特征创设情境,即没有身体对抗性,导致学生学会了技术但不知道怎么运用怎么打比赛。如有些教师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游戏,但大多数都没有在篮球情境中去游戏比赛,很多的时候都是以固定的障碍物进行练习与游戏。
学习、练习和比赛是一堂课三个关键环节也就是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所说的教材“三个一”即“学、练、赛”,其中“教会、勤练、常赛”三点是对“学、练、赛”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要求。针对当前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专家访谈和实践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措施(图2),有效优化小学篮球教学。
图2 “学、练、赛”措施
在真实情境中学练,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驱动性问题完成学练内容。学生通过老师的问题驱动并运用多种方式的思考、分析,加深对动作的理解,进行深度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进一步提出递进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问题的探索中学生也会将一些碰到的问题与同伴和老师分享,并通过互相探讨来寻求解决的方法。
例如,情境一:教师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技术教学,创设简化的传切篮球学练情境。
在情境一的练习过程中学生A 运球,学生B 积极左右前后跑动并接球,在这样的练习中有几组学生总是配合不默契接不好球造成失误,此时老师和他们一起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表一)这是就有学生Q 说过:运球时一定要看同伴,不然就不知道他在那里。学生D 说:传球是要看与同伴的距离远了传球要重一些,近了传球要轻一些,学生F 说:传球要刚好传到同伴胸前这个位置。通过这样的问题式引导师生们一起探究使学生更加的深入和理解练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表一 传切篮球学练情境
在真情境创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学练情境,把原先的为教而教转变到让学生如何学会和如何会用上,给学生创造思考、合作、探究体验的平台,从真实情境中体验开始,让学生在学练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技术的方法,教师不过多的引导学生,从强调技术动作的学习转变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上,提高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情境二:有真防守的简化“传切+投篮”
在情境二的练习过程中,笔者没有告诉学生在有真实的防守时应该怎样传接球,而是通过自主体验(表二)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H 说:在跑动的时候要快速地摆脱防守队员,可以“骗”防守队员,这样投篮就简单了,学生Y 说:运球时一定要观察同伴的位置,用合理的传球方式把球传给同伴。这样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思考、探究,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有防守队员的时候我应该怎么跑、怎么传。
表二 简化“传切+投篮”情境
篮球项目属于开放性运动,运动技能只有在比赛中才能体现出来,体现了“用了才会”的特点。课堂教学要以对抗练习为主,增设真实的比赛场景,并注重临场决断能力和战术意识培养。把运动技能融入整体活动与游戏比赛情境中,提高技术运动能力,在实践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竞争意识。只有在真情境下学生通过外界情境的变化来确定接下来应该要做什么动作,这就要求学生快速做出判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由每堂课单纯的知识与技术学习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转变。
例如:情境三,3VS2 比赛
表三 3VS2 比赛情境
在情境三中笔者发现持球的同学在比赛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同伴和防守队员,并做出多种传球动作,接球的同学积极跑位寻求接球的时机,而防守同学会选择卡在有球同学与无球同学之间,这样既可以影响进攻方传接球,又防止进攻方直接运球到篮下投篮,在这样真实比赛情境中不仅让学生思考“人—球”的关系,还要考虑“人(我)—球—人(同伴或防守人)”的关系。这样的比赛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做出判断的能力,同时还使得传球的同学通过观察同伴和防守同学的位子采用击地传球、胸前传球、头上传球等多种传球方式。这种“人—球—人”的关系是通过简单的教学和练习是无法达到的,只有在真实比赛的场景对抗中,不断地遇到困难(失误)中逐步掌握运动技能,体现“用了才会”的特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运动技能的能力。
在学练情境教学中要紧紧地围绕课堂的重难点,根据课堂总目标,创设情境时预设小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中要加入适当的难度,意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产生技术学成的成就感。
在学练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运动的状态和能力,并根据能力的差异进行内容教学目标的调整,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在学练情境教学中场地不一定要有真正的篮筐可以制作简易的篮筐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在创设篮球比赛时应减少规则增强学练对抗,因为复杂的规则抬高了学生练习的门槛,这一点对于篮球基础还是比较的薄弱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当然在学生基础和运动技能提高以后可以慢慢地过渡到真正的比赛。
篮球项目教学离不开对项目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在教学时不时零散的单一动作教学而是将运动技术串联起来凸显篮球项目特征,而创设学练情境教学有效的制造篮球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以练促学”、以“赛”代练、“以赛促用”。让学生学会多练、常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能、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锤炼了学生的意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