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张波 蒋勇
(武汉商学院学院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经济学专业涉及面广,涵盖了诸多学科内容,因各学科内容本身特性差异较大,因此不宜笼统进行评价。一旦使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内容,使用相同的实用价值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最终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专业目标内容的针对性培养。只有一个具体完整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学生灵活掌握每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
当前,我国经济已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对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推进实践教学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途径。为共同满足集体和个人的发展之所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责任。高校应根据国家、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善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实践,让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地方金融院校的必然需求[1]。为了充分响应这种培养模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已是大势所趋。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有效,因为创新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论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强调解释和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发挥。而实践教学则不然,其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去研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并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实际操作能力。显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理应得到高校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广,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真正体现出“实践出真知”[2-3]。当然,目前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需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将各种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高校经济类院系当中,打造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更好达成预期目标。
结合经济类专业本身的特性,评价体系应当涵盖经济类专业各个学科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需要基于框架原则进行体系的建设[4]。从布鲁斯的认知理论来看,评价体系需要建立一个框架,该框架应当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软硬件资源、以及取得的成果等要素均纳入其中。
经济类专业学科中定量的要素较多,因此其教学评价体系也必然具有数据变化的原理。数据是所有实际结果的最终形式,根据任何评价标准都不能没有数据[5]。事实上,也只有通过数据才能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价,所以对于经济类专业的评价,通过建立模型,将这些价值观带入评价体系中,最终可以得到一个结果,由此,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即全部构建完成。
系统性原则贯穿了经济类专业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从入学教育直至毕业设计,是相互联系、逐步完善的。大学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力的嬗变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中也要尊重这一规律,体现这一循序渐进的思想。其教学目标也应由浅而深,由基础而深,由简单而清晰到复杂而多变[6-7]。其方法也应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采用分层次、循序渐进、深入的方法,从实践教学的整体系统把握,它包含多个方面,包括实验室培训、校内外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多个阶段。同时,高校方面还需要从战略角度审视评价体系,对体系予以整体把握。
在选择具体的评价方法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从目前来看,经贸成为经济类专业中需求缺口最大的方向之一,因此应当基于此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经济类专业肩负着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经济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应当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确保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有效提升经贸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高校方面要基于双创教育背景,和经贸专业自身的特点,明确评价体系构建中所需的相关要素,建立专业能力需求与特征模型,专业能力需求与特征的定量关系,以及学生技术评价的批量生成能力特征[8]。从以往的研究中可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较多,因其充分考虑了行业专家的意见,对于提高评价准确性较有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选择这两种方法来评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指导下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中,其目的是对实践教学的情况和效果进行定量的准确分析,为确保定量结果的准确,就需要对指标进行合理选取,通过正确的指标实现合理的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指标选取的准确无误,需要预先查阅相关文献,并通过充分的调查来确定教学评价体系中包含哪些指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调查,确定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要素作为评价体系结构模型的基础[9]。整体来看,本次研究中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如表1 所示。
表1 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模型的各个层级
(该表格中,序号越小,则层级越高。)
对于基准层中选取的指标,要素层主要选取科研业务能力、科研转化能力、实践教学经验、学术背景和职称结构等23 个指标,基于层次模型的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 所示。
表2 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
为了确定经济专业的相对重要性,通常根据T·L·Saaty 的1—9 标度进行决策量化,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主要基于专家评分。由于学习经验、背景和理解的不同,不同专家所指出的最重要目标通常存在差异。分别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汇总、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如所有结果都符合一致性检验的要求,则对每个作业结果取几何平均,得到所需的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得出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2 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在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基准层中,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两个指标的权重值更高,其权重分别为0.4064 和0.2495。从总指标权重的一半以上可以看出,提高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应主要从实践教学过程入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从因素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综合权重值来看,影响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就业率、实践教学教师的投入、实践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以及实际表现的评估。这四个指标在因子层的权重占23 个指标总权重的41.2%,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也更为突出。
在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值之后,即可将这些数值整合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当中,再根据模糊集相关理论算法,即可计算出综合评价的分值,该分值也更为接近真实数据。具体计算步骤如下:首先,确定因素集和评定集。因素集U 为指评价指标集合,通常U={ui},i=1,2,…,m。评定集V 为评价结果集合,通常V={vj},j=1,2,…,n。随后,确定隶属度向量,并建立隶属度矩阵。对ui(i=1,2,…,m)进行量化,获得被评价对象对评价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ij,并据此建立隶属度矩阵,如下:
随后,确定权重向量Wu,以及评定集的数值化结果W′v。最后再计算综合评定向量S 和综合评定值h,通常S=WuR,h=W′vST。
在“双创”教育视野下,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这就需要高校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工作,逐步应用各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以各种讨论式和互动启发式方法取而代之,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找出关键点,并逐步发展他们的想法[10]。因此,经济类专业应当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基于实践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这有助于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根据上文的研究结果可知,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因此,高校方面应当积极引进各种实训教学平台和最新的信息技术等,为经济科学专业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积极、探索性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高校方面还需要重视校外实训环节,基于“校企合作”的理念和方法,与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校外实训基地。经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相关专业活动,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而言自然大有裨益。
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在这项任务中,一方面是针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综合考评。工作量不仅包括日常教学任务,还需要将实践教学成绩和学生参赛获奖情况等纳入到工作量评定当中,以实现综合评定。根据综合评定结果,可对部分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主动投身于实践教学的教研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学生实践学习成绩的考评,该环节要避免以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活动和比赛取得的成果等,实现更为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双创背景下经济类教学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教学评价能够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性作用,其作用不容忽视。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师资队伍几个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形式应用及创新力度、强化实验基地及实训场所建设,以及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有助于促进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