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王玉侠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文峰中心校 安徽阜阳 236000)
早在20 世纪时教育家就开始对“文选式教科书”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以叶圣陶为代表的教育先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但是到现在为止整本书阅读教育理念,依然还只是一个口号。教育部从2017 年开始布置整本书阅读战略,筹划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课程、阅读活动和阅读交流活动,积极倡导一线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增强学生的阅读敏感度。但是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教师或处于观望状态,或缺乏相关的经验,于是整本书阅读还表现出很多问题。笔者总结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分享如下:
小学生对于读物的选择一般没有什么经验和标准,无非契合自身的爱好,或者听从别人的建议。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宜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书目,通过导读推荐给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其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有统计研究表明,6—8 岁的小学生,对于传说类的读物比较感兴趣;8—10 岁的小学生,对于童话类的读物感兴趣;10—15 岁的小学生,对于故事类的读物感兴趣。虽然统计研究不能作为定论来推广,但也反映了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律,教师可以作为参考,提供一些多样化的选择,供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整本书阅读不同于语篇阅读,篇幅更长、阅读难度更大,如果没有兴趣的驱动,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最多是雨过湿地皮,使整本书阅读流于形式,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做好导读推荐,使小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目感兴趣,成功地被导读吸引,产生想要阅读的欲望和期待。
在对学生所选择的读物进行导读时,教师可以利用书评或者作者的趣事,来激发小学生对于读物的兴趣,使之想要一探究竟。书评通常会提炼出一本书的精彩之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精彩之处来打动小学生,而作者本人也通常会有一些创作中的趣事,教师不妨利用这些趣闻轶事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导读《绿野仙踪》这本书时,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书评来进行导读:小女孩多萝西被一股奇怪的风刮到了一个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她想要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于是就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结识了新的小伙伴——没有心的铁皮人、没有脑的稻草人、没有胆子的狮子,最终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回到了家里。你们想知道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困难的吗?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儿童读物通常设计比较精美,这种视觉吸引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愉悦的审美感受,想要继续翻阅书籍。而书中的配图也同样色彩鲜明、画面优美,还会呈现一定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利用图书的画面来吸引小学生,认识画面中的人物,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小学生的美好视觉感受,激发小学生对画面情节的阅读兴趣。
比如《夏洛的网》这本图书,笔者在进行导读时,就是利用图书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画面中小女孩和一个男人在抢夺一把斧子,画面非常具有冲击力,这个男人是谁?这个小女孩又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抢夺斧子?谁抢到了?抢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一系列的问题迅速在脑海中呈现,想要通过阅读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不可能完全通过课上时间来完成,但是完全依赖于学生自主的课下阅读也难以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推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教师要定期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然后通过情节预测活动,来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小学生的读物通常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出人意料的情节变化,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然后组织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当然这种预测并非随意揣测,要有一定的逻辑,使小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联系前面的故事情节,抓住书中一些铺垫的细节来大胆地预测故事的发展,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同时也使整本书阅读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在完成预测后,要赶快回到书中去找答案,预测对的理由是什么,预测错了是漏掉了哪个细节。
如果教师不通过阅读活动来跟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那么很多学生的阅读都会停留在表层的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复述故事的活动形式,来深化学生的阅读,使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可以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最起码要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复述故事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可以是讲故事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阅读的故事讲给小组成员听,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用心读过书籍、是否掌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进行更有深度的复述故事活动,组织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对故事进行表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重现故事情节。
由于整本书阅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可以按照章节把整本书阅读分为不同的阶段,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到哪个章节,并按照章节开展主题讨论活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可以及时地进行交流,对同一主题展开思想上的碰撞,从而使阅读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讨论的主题可以多样化,可以关注于故事的发展,也可以关注于故事的主题思想,还可以是交流自身的阅读感悟等,总之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深化和推进。
在整本书阅读时,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具有激励作用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从阅读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继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诸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故事表演比赛、佳段分享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小报比赛、读书笔记比赛、制作故事连环画、制作读书卡、制作书签等活动。并通过微信群、班级墙、QQ 群、短视频平台等分享学生的阅读成果,宣传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继续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对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表现予以积极肯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树立一些榜样模范,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行为进行引导。使学生明了整本书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哪方面表现优秀教师都会认可,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从而自发地积极阅读、积极表现。
总之,整本书阅读必须有教师的推进,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控制学生的阅读节奏,然后合理地安排阅读活动,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来促进学生开展深入的阅读和思考,维持学生不断阅读的兴趣,并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状态,反馈阅读的成效。
在学生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后,教师要深化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加凸显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不然单凭学生的自主阅读,尤其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都存在着不足,在课堂语篇教学中尚且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整本书阅读必然存在着更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教师挑选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来深化学生对于阅读书目的了解,明确阅读的主题,掌握重要的情节发展,熟悉书中的人物形象,并可以分析一下读物的文学价值。
掌握书的主题,这是有效阅读的必然要求。但受限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很有可能不能全面领悟书的主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小学生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后,组织关于书的主题的交流讨论活动,一方面帮助小学生回顾书的整个故事情节,掌握书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还要深化阅读的主题,使学生上升一个维度,把书的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对自身的生活展开指导。教师可以在主题交流讨论活动时,提出引导问题,使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书的主人公,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主人公这么做会产生哪样的影响?这样做好不好?还有什么处理方法等。
小学生的自主阅读,通常就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但即便如此小学生也并不能完全了知故事的发展情节。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印象,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章节和片段,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故事的发展情节,理清故事的脉络,分析故事情节的逻辑关系。而且书籍在表达时也会有各自与众不同的表达方法,也需要教师引导分析,才能凸显这些文学价值。
比如在组织情节分析研究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出引导问题:在阅读这本书时,你最难忘的是哪个故事情节?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同的感触,有人难忘惊奇的故事情节,有人难忘高兴的故事情节,有人难忘遗憾的故事情节,有人难忘好玩的故事情节等。总之学生出于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感知模式,会给出不同的情节,这样在每个学生分享表达时,就会把整本书的众多情节都表达出来,学生在倾听别人的观点的时候,相当于又以表达者的感受重新回顾了一下故事,在思维上和情感上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而且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整理出来,对整本书进行一个梳理,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梗概,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小学生在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后,印象最深刻的就属书中的人物了,但他们对于人物的了解,肯定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因此还需要教师带领小学生一起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小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人物形象,深化人物形象的印象,从而使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对小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
教师可以在讨论活动中,提出引导问题:这本书中一共有哪几个人物?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人物?为什么?那么学生在进行自主表达时,就会反馈出自身对于读物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都会喜欢故事的主人公,但每个人喜欢主人公的理由也不尽相同,有人喜欢他的品质,有人喜欢他的本领,有人喜欢他的生活等,这种不同角度对主人公的解读,自然也就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当然也不乏学生会喜欢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形象,通过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又使学生都了解了一下其他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真实地感受同一个人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
每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有的书是一篇篇单独的故事,而有的书是围绕着一个故事而展开,有的书围绕着一个人物的经历而展。有的书通过回忆录的形式展开,有的书通过日记的方式展开,有的书通过书信的方式展开等。总之每本书的表达方法、创作方法都不尽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本书与其他书的不同之处,使学生上升到书与书的比较,更加深入地思考读物的独特之处。
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和交流就已经完成了教学,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继续升华整本书阅读,使本次书目阅读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以阅读书目为出发点,突破纸质阅读媒介的束缚,使学生再通过其他媒介来了解阅读书目。比如很多书都被改编成了动画片、话剧、连环画、漫画、电影、电视剧等,教师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来观看相应的内容,一是利用声音、画面和深化学生对于书中故事内容的印象,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艺术形式来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从不同维度来解读故事内容。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故事续编、话剧表演、创作思维导图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继续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升华。
整本书阅读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组织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也要拓展自身的阅读面,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