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易雪梅 傅 芃 王 锋 陈田林(通讯作者) 罗 岚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4)
大学生积极人格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易雪梅 傅 芃 王 锋 陈田林(通讯作者) 罗 岚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4)
摘 要:目的 探究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通过网络随机取样17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分析采用SPSS19.0处理。结果 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分(3.63±0.94,t=2.25, P<0.01)和心理幸福感得分(5.01±1.28, t=2.41, P<0.01)均高于中值分数,总体水平较好;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幸福感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5—0.38之间,善良、感恩和坚持是相关最显著的3个积极人格特质。结论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和心理幸福感水平均较好,两者相关显著,积极人格特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积极人格特质 心理幸福感 关系
幸福感是人类生活的目的所在。现代幸福感研究提供了两种主要范式:以快乐论为基础的主观幸福感,以实现论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1]。而无论哪一种幸福感,人格都是其最重要、最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2]。自从希尔森等人提出积极人格和消极人格等概念及区分标准后,积极人格一度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强调人格不仅要研究问题人格、不良人格的特质,更要研究良好人格的特质[3]。
国内关于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日渐丰富,其中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更是硕果累累,但大学生人格尤其是积极人格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却较少有学者关注。因此,研究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尤为迫切,既可以丰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更能够为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对象
表1 被试基本信息分布一览表
于南昌市2所高校内,整群随机抽取180名大学本科生实施问卷调查,剔除信息不全或数据缺失问卷8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5.5 %。其中男生93人,女生79人;大一37人,大二45人,大三49人,大四41人;农村生源78人,城镇生源94人;独生子女126人,非独生子女46人。具体情况见表1。
2.方法
(1)《心理幸福感量表》 该量表源由苗元江于2003年编制修订而成,采用1-7分的7点式计分法。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在0.67-0.91之间,分半系数在0.66-0.88之间,重测系数在0.33-0.83之间。
(2)《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 该量表由杜夏华2009年编制而成。量表共88个项目,分为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幽默、热情、爱心、信仰(信念)、坚持、领导力、公平、宽容、希望、勇敢、好奇心、谨慎、真诚、自律、团队、鉴赏、社会智力、好学、谦虚、善良和感恩24种积极人格特质。量表采用5点式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该积极人格特质越突出。问卷总体的Cronbach a系数为0.960,分半系数为0.928,各维度的Cronbach a系数在0.621—0.810之间,均达到测量学标准。
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 总体情况
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平均分为3.63±0.94,高于中值(中值=3)(t=2.25, P<0.01),总体水平较高;与此类似,个体的心理幸福感平均得分也高于中值(中值=4)(5.01±1.28,t=2.41, P<0.01),个体的心理幸福感较好。
2.积极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得分与心理幸福感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幸福感量表得分普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5—0.67之间,善良、感恩、坚持是相关最显著的3个积极人格特质。
表2 大学生积极人格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r)
注:*p<0.05, **p<0.01, ***p<0.001下同。
1.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及心理幸福感现状分析
从大学生积极人格各维度得分情况来看,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状态均良好,这与国内学者郑祥专[4]的研究结果吻合。
另一方面,由《心理幸福感量表》得分可以看出,个体的心理幸福感得分普遍较高,远高出量表的中值,这可能与其所处特殊阶段和特殊身心发展特点相关,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发展变化,个体在心理幸福感的自我知觉上呈现较大的变异性,但总体都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和心理幸福感现状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该研究结果的获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结果仅是通过有限样本的分析而得,被试的覆盖面和代表性还不够全面,作为初步探索是可行的,但日后深化研究时则需要更为广泛和全面的被试取样,建立更具代表性和优化比的全国性常模,对比研究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与其他群体心理幸福感的水平差异,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研究提供良好、科学的参照。
2. 积极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讨论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得分越高,相对应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也会越高,即积极人格及各维度与其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呈正比关系[5]。本研究中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及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显著相关,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积极人格总体与心理幸福感相关系数为0.67,提示积极、正能量的人格特质对个体养成良好的心理幸福感有强大的正向促进作用,特别是善良、感恩、坚持等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性尤为突出,相关系数均在0.35以上,显著性均小于0.001,是与心理幸福感相关最显著的3个积极人格特质。以往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如郑雪[6]等人的研究表明,心理幸福感联系最密切的5个关键积极人格特质为感恩、乐观、热情、好奇心和爱心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和心理幸福感水平均较好,两者相关显著,积极人格特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这一结果对于那些想要提升心理幸福感的人尤为重要:提升心理幸福感时不能忽略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种积极人格特质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自律能力、谦虚态度、感恩感谢等方面注重培养。
大学时期正是性格和品质等人格特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关系到个体心理幸福感这一主观体验的重要时期。要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提高其心理幸福感,可以以大学教育为基点,重点把握下面三方面:
1.积极教育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内外在优秀品质,把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者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多给以鼓励和认可,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他们的积极体验和自我成就感。同时,教师应积极践行积极人格教育理念,注重建立成长的、发展的师生关系,把握积极教育的真正内涵,牢固树立积极教育观念,认真落实积极人格培养课程教育教学。
2.积极发展交往互动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发展其积极人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规律,精心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自我教育,学会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的方法。
3.构建“积极、鼓励、引导”的课程教育策略,增强学生的自尊感,完善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积极体验、培养自尊是积极人格养成的主要途径。“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开放、正面给予学生自主性关爱,通过尊重、平等、赏识、鼓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胜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动机,培养积极自我认知、富有创新精神的心理品质,进而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参考文献
[1]严标宾,郑雪,邱林.SWB和PWB: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J].心理科学,2004, 27(4):836-838
[2] [3]杜夏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郑祥专.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6:69-74
[5]周嵌.大学生积极特质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4
[6]郑雪,万令,邱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2): 105-107.
第一作者:易雪梅(1989—),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通讯作者:陈田林(1978—),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4RW03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