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全科教师的利弊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4-09-03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山东东营 257000)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全科教师在我国也日益升温。在西方发达国家常态化的“全科教师”是建立在小班化、课程综合化以及与之匹配的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教育部2014年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文件,明确提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1]这为我国“全科教师”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性。河南省2017年启动实施河南省免费师范生政策试点,为农村教学试点培养全科教师。该领域的研究,讨论小学全科教师的必要性、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全科教师实行的可行性等居多,而从教师培养、学生发展角度去分析全科教师的利弊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从教师培养、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分析利弊,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

关于全科教师,有三种说法:一是指的是能够承担多门分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2]。二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好教师。但全科教师并不是说一位老师要教语数英音美各学科,而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3]。三是指将小学同一年级中的全部课程分为文科类、理科类课程和艺体类课程三大类,全科教师就是能够承担起小学同一年级中含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内的文科、理科和艺体科三类课程中的某一类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教师[4]。全科,到底是会教小学阶段开设的所有课程、多门课程还是指会教小学课程中文科理科或者艺术课中的一类,这都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界定。但是综合以上概念,本文认为,全科教师不仅要具备承担一个班级所有科目的教学能力,还具备把这些知识经过恰当的安排整合到课堂上的能力。

二、全科教师的优势

1.全科教师符合学生的认知与个性发展需要

(1)提高整体认知完整性

全科教育本质上是学科适应儿童,而分科教育本质上是儿童适应学科[5]。一是全科教师的综合化促使学生思维整体的形成。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整体性,没有细致分化。对于学生而言,世界是一个整体,但是学校分科教育,割裂了他们认知的世界,妨碍儿童对真实世界的整体认知和形象理解。学生把各科老师告诉他们的再整合到一起的认知,就是分科教师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的世界,而全科教师是直接把整个世界原来是什么样教给他;二是全科教学的活动化促进学生建立直观的理解。全科教师可以不从自己的学科入手设计活动,而是从这个问题本身去设计。这样就能不拘泥于学科,怎么让学生好理解就选取哪一种方法,这是真正意义的“以生为本”;三是全科教师的艺术性促进学生自主创造力的发展。全科教师懂得如何融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去教学,在教学活动时会更注重教学的艺术。对于同一个问题,分科教师或许只有一种方法来解决,但全科教师会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认识同一件事情。

(2)提高因材施教的可能性

全科教师的职责是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孩子的潜能[6],能从全景视角下发现孩子们的特长,能在教学情景里更好地因材施教。分科教师可能只关注学生某一科目的表现,比如某学生数学差,可能有逻辑思维障碍或其他原因,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差,但分科教师有可能将其定义为“差生”,而全科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学生,从而对其短板针对性指导,更可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生获得的肯定、欣赏、尊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样不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融洽关系,也能推动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的成长。

2.全科教师能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是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作为全科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教育知识与能力。与国内的全科教师教学资源不同,像芬兰、英国等,是国家统一制定比较具体的课程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不同的地域、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本土的特点自主选择或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而在编写或整合教材时,教师就需要大量查找资料,这本身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二是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热情。分科教学每隔几年就是一模一样的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必然产生职业倦怠,缺乏改革动力,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全科教师必须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整合,这就要求教师从由某个专业的深入精通变成知识面更广,而不同学科的知识架构体系也会对教师自己擅长的专业有一定的启发。

3.全科教师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和家校合作

一是能够开发校本课程成果。全科教师能将课程以主题式的形式将各科整合。《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全科教师可以依托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属性,为每一个节气配上插图、民谚、歌谣或者古诗,或是设计植物观察带,观察和研究不同节气中农作物和动物等变化和迁徙等自然现象,还可以深度挖掘中国农耕文化的内涵,提升本门课程的研究意义。这样全科教师整合各个学科的资源,开发出来的主题式的教学模式,能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容易产生适合本土特色的新的校本课程体系。二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开展。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来达到满足学生教育的目的。分科教师只是在这一学科上与学生接触较多,跟家长反馈也是本学科的情况。全科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较长,能比较全面的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状态,家校合作也越来越多。全科教师具备从各个学科的角度、生活技能、心理培养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的能力和机会,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全科教师的弊端

1.成长体系缺乏保障

综合研究全球小学全科教师发展状况,美国的目前较为典型。美国全科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且都在六成以上,说明全科教师在美国是常态化的机制。

一方面,美国通过课程设置提升教师入职门槛。美国的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在校学习培训,最大化的减少唯学科论的人加入教师群体,从源头上提升了教师的入职标准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美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有高的准入门槛。一种与我国的师范生培养制度类似,大学接受2年通识教育后申请转入教育学院,考核通过后可获得教师资格证。而较强学科基础的非师范类需在教育学院接受一年的教育课程才可申请,此类学生获得教师职位也常常是初高中分科教师。我国教师资格证改为全国统一考试后,大量的非师范生在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下也进入了教师行业。与美国不同,这些非师范生是因为考试内容简单选择考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而非因较强的学科基础加入高中教育。

无独有偶,英国需要毕业后参加1年的教师培训,取得教育证书才可以成为教师,小学教师不分专业,中学教师需要根据大学的专业进行分专业培训。日本教育在二战以后,以美国教育为蓝本,课程设置包含通识课程、教职课程、教科课程和自由选择课程,目前也推行全科教师。但日本的小学教师的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大力发展硕士教育,而且日本的教师资格证与专科、本科、硕士学历相对应,分别是“二种”、“一种”和专修资格证书。要求取得“二种”证书的教师,在实际工作十五年以内必须取得“一种”证书[8],这就强制性保证其在职研修制度实施的成效。

整体来说,我国全科教师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成长保障体系。一是我国全科教师,不管是从职责范围、资格认定,还是绩效考核、职称评定,都没有一些正规专门的保障制度。所以全科教师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实施效果难以保障;二是全科教师必须培训合格才能称之为全科教师,否则只是几个学科教师的加和,而非整合!

2.教师压力过重导致降低工作热情

小学教师需要教授多门学科,没有与之配套的大学培养制度,就会造成许多教师博而不精,难以深入研究某一学科,加之教师之间不便相互听课学习,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专业素质,影响教学质量。全科教师不仅仅要教多门学科,而且还要进行班级管理、家校配合等,所以教师不仅要付出时间在提升自己的学科上,还要去钻研自己不擅长的其他学科领域。对于非专业领域,我们国家的教师又缺乏系统规范的学习,学难度倍增。之前教师可以发展特长学科,但这样的条件下教师不得不涉及全部学科。对于教师的发展,是精益求精还是广而精?

二是全科教师一岗多职,权责不清。全科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身兼数职。工作上对应很多领导。教务处、教师部、学生部等都可以对全科教师下达命令。如果将全科教师定位为管理人员,那么就应划到行政管理体系中,教学和指导学生就相应减少;如果定位为专业教师,那么就应划归为更为专业的教学队伍,减少行政事务。所以目前全科教师身兼数职又分类模糊,各学科的学习压力和各部门的繁杂事务,最终导致没有了工作热情。

三是课程整合力度小。全科教师承担过多的压力,实际工作中分身乏术,没有能力没有时间去完成本该整合各个学科的课程,依然语文是语文、数学是数学,而非整合后的成主题式的教学,教师疲于备课,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创新性开展。

3.课程体系设置缺乏规划

要发挥全科教师的作用,需要小学的课程体系按全科格局重建。又有一系列新问题,这样的教师培养模式如何运行?课程体系如何制定?学校有没有办学自主权?幼小衔接有无必要?小学初中能对接吗?如何评价全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成绩?如果还用学生成绩来衡量,那和学科教师有什么区别?全科教师的教材如何编制?如果只是效仿国外照搬模式,以我们培养全科教师的素质是无法达到国外自己编教材的程度,而这都是培养全科教师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四、解决对策及建议

1.切实推进培养全科教师的成长体系

综合研究国外成熟的全科教师培养成长体系。从师范类大学课程的设置、实践等各方面入手,真正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职前,融会贯通各门学科专业知识,加强文理艺体学科知识的针对性学习训练,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对非专业领域知识的教学能力,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培训。职后,努力承担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班级管理等,积极探索、勇于改革。

2.整合学科课程

小学教育的最初的学科设置是借鉴中学教育,缺乏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所以必须以小学教育实践为中心整合传统的学科课程和教育课程,形成以学生为本,各学科综合服务于学生知识形成的模式。

3.政府提供切实的保障体系

全科教师的认定和选取应该有相应的制度规定,选拔要与培养经历教学经历挂钩。全科教师的待遇应该得到重视和落实,对于多劳的教师也要相应的给予应得的薪酬。考核评价也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不能一刀切。

4.全科教学与分科教学有机结合

根据国内外普通的教育经验,全科教师更适合小学低年级。随着高年级知识难度的提升,还有现行的评价制度,全科教师不适用高年级教学。分科教师能够发挥专业优势,既让学生学得专业知识又能获得成绩,所以,具体实践中应协同结合。

结语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重庆市2013年把招收的700名本科生培养成全科型小学教师纳入计划,广西省计划在2013-2017五年间培养5000名全科教师等等[9],全科教师必然会是趋势。但是要让“全科教师”改革尝试走得更远,必须在保障“全科教师”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其他改革,包括配套大学培养教师的模式,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可改革课程设置,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深入研究全科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价等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应有的权益;改革升学评价制度,从唯成绩论,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等。全科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缓兵之计”,而应该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可发展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为将来我国小学全科教育的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