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湖南省常德市第五中学 湖南常德 415000)
2017年语文版八下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新录入了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此文第一次“下嫁”初中语文课程,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它的收录是否意味着现代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教学与指导是否已经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了呢?
在新课标下,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是本人在执教《合欢树》一课时,在阅读教学这一块所做的尝试与大家进行分享。[1]
仔细比较新旧课标则不难发现,新课标第5条 “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适合学生学习”已改为了“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两性”关系,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根据这个变化,八下第一单元将《永久的悔》用《合欢树》取而代之,似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在我看来,后者的确比前者在文学两性统一上的特质更明显一些。[2]
当然就这二性而言,呈现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如同刀和刃,应该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剥离“统一”的。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人文观照下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人文性。在讲求人文性的同时,工具性同样重要,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不分主次,并驾齐驱的。[3]
在新课标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思想的引领下,我们的教学开始倡导 “多元解读”,但真理往往取决于是否适可而止,“多元解读”如果走向极端,有时也会变得荒唐而浅俗。
在《合欢树》中的授课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史铁生那么惦记和深爱那个院子,可是他为什么却迟迟不愿回去看一看”?有学生理解:因为史铁生有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他面对自己的痛苦回忆选择了逃避现实。这样的答案看似没有太大问题,教师带引学生深究一步就不难发现:作者一方面找借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也许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对亲情的失去。也许他害怕将自己的脆弱表现于人前,也许是他害怕睹物思人更悲伤,只好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独自咀嚼。
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当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但这种尊重决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因为真正的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读好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带领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审美的愉悦。教师既不越俎代庖,但也决不能放任自流。如果教师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信马由缰放任自流”,似乎很民主很前卫,其实是语文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是从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作品的好词佳句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引导学生赏析《合欢树》重点词句,“悲伤也成享受”时,我就建议既单纯感性的读,也要上升到思想哲学高度去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的答案渐渐丰富:面对苦难的豁达与客观、亲情的伟大与无私、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在对史铁生本人及作品做预习的环节中,我又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搜集资料,大胆质疑,共同研讨。这样的放手,不仅让很多学都在自主读完《我与地坛》之后,对史铁生的文字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感悟。我想,以后我会长期坚持课内导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注重阅读所得,为其一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在教学《合欢树》中,我在抛出“能谈谈初读本文后你最大的疑惑与不解吗?”这个问题后,扣住学生们提出的杂散而具体的问题,做了一个个性解读的一个模板引导,示范作用就十分明显。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仍将是做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语文教师的常规模式。
当然与之相比,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对于学生不太常见的合欢树,史铁生本人的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月夜下独行的孤独的享受,这些以往难于讲清的事物与意境。我通过录音、幻灯、电视、或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使教学内容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让学生获得直接直观的感性认识;加快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整体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常言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运用上也是十分恰当的。在我们现代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两者不应该是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而应该是各有所长,兼容并蓄,两相结合,优势互补。
《合欢树》一课讲授下来,引发了笔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诸多思考。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我们做教师的在指导学生中,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要让学生领悟到作品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写作艺术技巧,又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精妙,潜移默化地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
愿每一株合欢树下都有一个爱读书的少年,愿阅读之树常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