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敦化市特殊教育学校 吉林敦化 133700)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老师,每天要面对的是一群智力发展迟缓,水平参差不齐的孩子。如何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语文教学,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掌握生活本领,并对世界充满期待的情感。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并不断尝试解决的问题。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智力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浅显而有趣味性。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经常运用讲故事、读儿歌、做游戏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如学习《看升旗》一课,我就提前为孩子搜集好天安门升旗的视频,边播放边讲解。并亲自带着学生们到操场上进行升旗体验。我先演示,之后让孩子们一个个亲自体验,掌握升国旗的方法,并从升国旗的这一仪式中体会做一名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这样的设计,脱离了生硬的说教,使得课堂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再如学习《超市购物》一课,我提前从家中拿来了各种物品,标好价签。课上,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小超市,我则成了孩子们的妈妈,带领他们一边了解每种商品的名称和用法,一边鼓励孩子选择喜欢的物品进行购买,这也是教给他们以后走进生活的必备能力。之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进行自主购物,并在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将自己的购物经历与其他小伙伴进行分享。虽然大多数孩子口齿不清,表达的也不够流畅,但从他们洋洋得意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那份购物的喜悦以及分享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我要传递给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个群体中的孩子,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特点,有的内向,有的顽皮,有的胆小不善交际,有的顽劣,不听从大人管教。那么,如何让这些个性不一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接受相同的教育,而又各有收获呢?因此,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为她们设计问题,对于胆小的孩子就主动安排他们领读,或安排他们解答一些他们有把握的习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信、敢于表现的素质。而对于他们中比较调皮、好动,且有一定个性的孩子,我则会有意识地安排他们管理班级的纪律,充当学习小组的管理者,让他们进行小组人员的分工,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以及集体汇报时的中心发言。让他们将精力用在学习上,用在班级的管理上,用在小组学习的调度中,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为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我还特别注意学习小组的组建。每个学习小组的划分,不仅要考虑他们的智力水平,还要考虑她们的性格特点,男女生搭配以及她们的个人意愿。使得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学习氛围趋于均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还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调整。作为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鼓励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会强硬地向他们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些引导,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目的。另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这些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也低于正常孩子许多,但我还是会设计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点,比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造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用演一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表述出来,练习复述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欣喜地发现这些孩子他们虽然智力上有所偏差,表达上也不够流畅,但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超常的想象力,却往往带给我们许多的惊喜,也使我切实理解了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上帝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而我们要做到就是找到他们的这扇窗,合理的运用,挖掘这些孩子的优势,使学生真正热爱语文,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并最终能阳光积极地面对人生。
对于这些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群体,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始终要遵循的一个施教的原则就是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教给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独立、自理处理生活事务的方法。本着这样的目的,我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有意识地教给他们相应的方法。比如,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主要是教给他们认识一些事物的名称及用途、用法。比如认识生活用品,认识学习用品,了解人体器官,分清动植物的名称等等;到了中年级,我则注重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自理自立能力,比如购买简单物品,帮父母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盛饭、洗碗,做值日,帮老师送作业本等等;到了高年级,我注重的就是教给他们一些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能力。比如如何将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其他同学或全班同学,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如何打电话等等。而这些知识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掌握这种本领。比如打电话这一课,我根据孩子的智力差异,对他们进行了分组。比如如何拨打求救电话,如何给自己的父母拨打电话,进行简单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本领循序渐进地融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真正让语文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我还带领这些孩子走进敬老院,让他们为老师送上心语心愿,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也是在进行语文知识的一个运用,和教给他们走进社会的能力。孩子们通过给老人送水果、表演节目,既懂得了尊敬长辈,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生活本领,掌握了一些沟通技巧。开展亲子课堂,邀请家长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一起互动,在相互的交流中,既传递了情感,也将这种群体学习分散到个体传授中。家长本着对孩子的了解,他们进行交流的话题会更切合孩子的实际,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总之,面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中心和重点,不是将生硬的知识灌输给他们,也不是让他们学会如何读书、如何作文,而是让他们借助语文教材,从语文课堂中学会生活的本领,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