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青岛市技师学院 山东青岛 266200)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后进生,由于这些学生很少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肯定,他们从内心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赏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大体分为三类: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针对这每一种类型所用到的方法也不同。[1]
优秀生在班级中往往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水平。老师在津津有味的讲课,如果没有几个同学在反应,就会严重影响老师讲课的情绪以及对这个班级的整体印象。优秀生还包括负责任的班干部,好的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他们会想老师所想的,把班级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对于他们的赏识教育应该从日常的课堂中做起。对写作业规范认真的、态度端正的在课堂上点名表扬并且在记分册施行加分鼓励,一个学期的作业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都会规范自己的书写。班干部的表扬也在日常的工作中随处可见,包括黑板报的设计,班级卫生和纪律等等,让他们对工作充满激情和信心,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并服务好班级。[2]
中等生占班级的绝大部分,他们各方面表现平平,既不会因为能力强、长出多受到老师的赞赏,也不会因为违纪太多、成绩太差,而让老师操心,很容易成为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就是: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迫切。忽视则任由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迫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中职生也是一样,忽视他们就等于害了他们。他们有些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态度端正但成绩不理想;还有一些成绩一般,行为习惯较差,但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针对这两类学生首先找准他们的闪光点,然后用他们的闪光点来鞭策表现较差的同学。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做个有心人,留意默默无闻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烦恼与要求,为他们搭建学习、生活的舞台,鼓励他们勇敢的站出来,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赞赏。如果中等生犯了错误,应尽量避免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这样将会大大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用赏识的教育关注中等生,可以稳定班级中的大多数,对整个班级起到推进作用。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特别是中职的班级中。许多老师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学生处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转化差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谈心是赏识差生的重要手段,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并且将他们的闪光点应用在班级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让其他同学也给予他们肯定的眼光。还有个别学生态度野蛮、粗暴,敢于公开和老师作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然后再冷静克制,想方设法的转化他们。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职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赏识教育不排斥批评教育,赏识教育应与批评教育互相结合,互为补充。一方面,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了解他们的身心所需,并给予适当满足。若赏识不够,对学生不屑一顾或排斥职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反之,教师如果对学生过渡赏识,就会导致学生自满、任性,不能客观评价自我,遇到坎坷就会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只有把握好力度才会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才会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育教学。[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