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河南省巩义市市直幼儿园 河南巩义 451200)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礼仪之邦,国人以“礼”作为品评一个人教养和行为的标准,而“礼”的基础即为我们常说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简称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某些稳固特征,便是他的道德品质。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
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爱、信仰、相信、勇敢、诚实、杰出、自由、公平、谦虚、宽恕、幸福、学习、爱国主义、尊重、谨防罪恶、运动精神、思考、理解等十八个方面。而培养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则集中于他的幼儿时期。[1]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儿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儿童和青少年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孩子发展的政治方向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而且同孩子的智力发展、身体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时期,正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它的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但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负面思想的影响,且幼儿正处在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将影响到孩子整个人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家庭、学校及相关的社会团体,从小以正面良好的思想品德来影响和教育孩子是十分重要的。[2]
在幼儿时期,由于他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基本判断是非的标准都是来自成年人。成年人说对,幼儿就倾向于对;成年人说错,幼儿就倾向于错。例如:孩子因玩具发生纠纷,一个孩子将另一个孩子推到了。如果家长告诉推人的幼儿,你这样做不对,不应该推小朋友,那么推人的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推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家长告诉推人的孩子,你做的对,他跟你抢玩具,你就应该打败他,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推人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3]
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带有很大的表面性和具体性,很容易受成年人的情感和情景的暗示而发生变化。即使在1—3岁的年龄段,能做出一些符合成年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是也极不稳定,易变的。
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例如:0-3岁的幼儿正处于初步的适应和萌芽阶段,他在1岁以内没有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1-3岁的幼儿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极不稳定,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3-6、7岁的幼儿处于情境品德发展阶段,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的刺激情境制约,道德认识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情境的暗示性。所以,在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时机,即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而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中,抓住时机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人一生中,幼儿时期的模仿力和记忆力是很强的。在《孝经》中要求,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自身言行。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说,掌握好教育时机,适时做到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幼儿时期,受年龄发展特点的限制,孩子对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比较容易接受,对抽象性的概念则较难理解。所以在生活中,成年人式的说教在他们的身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有时候起到作用也会是暂时的,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让孩子淡忘掉。针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就应该充分挖掘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形象来进行积极地引导。例如:幼儿会从《小红帽》的故事中认识到,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从《爱吃糖的老虎》故事中,孩子知道了不能总是吃甜的东西,吃完东西后要及时刷牙漱口。慢慢的,随着阅读故事数量的增多,孩子们会从故事主人公的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4]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较好的融洽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者产生逆反抵触心理,能够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归纳起来,暗示教育的好处是易接受性,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是处在受教育,被管制的地位。暗示教育可以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这种教育手段能够使孩子感到愉快与轻松。例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具体感人的情景,容易使孩子接受,消化,并渐渐转变为自己的行动。通过暗示教育,可以使幼儿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暗示教育的方法包括: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其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1)重点评价幼儿的行为,使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并乐于效仿这种正确的行为。与之相对应的,对幼儿不适宜的效仿行为,也要注意指向的是幼儿的行为,而非幼儿本身。
(2)评价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同样存在于孩子品德行为的发展中。例如:语言课上回答问题,针对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我们的评价重点要侧重于孩子的表达;而对于性格较内向,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他能够鼓足勇气,举手回答问题,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所以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方面,应作出具有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而并非一味的用同一种标准去评价。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中应始终将道德品质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这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孩子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将促进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1]《幼儿园指导规程》试行.
[2]中国儿童教育网《浅谈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3]《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及其早期德育的启示》1994 左其沛.
[4]《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