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学活用吹奏“语用”交响曲

时间:2024-09-03

(衡东县洣水镇文冲完全小学 湖南衡东 421400)

语文,无论怎样学,最终都是培养语文素养的。语文,不管怎么教,其本质都是培养言语应用能力的。《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定位于“语用”。因此,贯彻“语用”意识,营造“语用”课堂,使文本言语得到提效,让言语技能得以提升,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我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谈谈培养学生言语应用能力的方法。

一、巧用媒体创情境,感受“语用”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方法。

例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左公柳》一文中,左宗棠三次反驳“力排众议”的情节,是全文的难点,它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事件离我们已有一百多年了,学生难以理解,在分析该场面描写时,老师截取电视剧《慈禧太后》中“垂帘听政”的片断,创设了情境,带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大堂上,为我们再现左宗棠“慷慨陈词”的背景画面。

入情入境后,再请出一组学生上台进行“力排众议”情景表演:

(角色:慈禧太后 左宗棠 六个大臣)

太后:今日,众爱卿有何事相奏?

大臣(一):启奏太后,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新疆已经失守了。

慈禧太后:啊!气死哀家了!众爱卿快速想想办法。

大臣(二):阿古柏的部队兵强马壮,又有英国支持,俄国武器精良。我们打不过他们,不如把新疆让给他们算了。

左宗棠: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大臣(三):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留着也无多大用处。

左宗棠: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

大臣(四):即使这样,可我们国库空虚,没有钱打这场仗,军队所需的粮食也供应不上啊。臣以为,只能放弃!

大臣(五):我们的军队连年征战,兵马疲惫,不宜再战!

大臣(六):新疆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运输艰难。这仗不能打啊,等于是去送死。

众大臣 (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我不同意打这仗;我不赞同左公的主张;没有丝毫胜算;反正我是不会去;士兵们再也不愿打仗了;运输的困难太大了……

左宗棠: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太后:此事关系重大,明日再议。退朝!

在美妙情境的创设下,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把左宗棠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鲜明、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一种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巧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去“触摸”、并自主参与体验,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从“语表”到“内蕴”,进入文本的意境,给语言文字赋予生动的灵性,从中“悟”得语言内在的真谛。

二、结合语境析字词,突显“语用”

理解感悟是运用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对精妙的词句进行细细的揣摩、品味,一定要结合语境,结合学生的内心体验,语言实践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掌握的语言才会是鲜活的。

如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写了作者小时候不慎坠入土井,等待亲人援救的故事。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来寻找他,救助她,令他十分感动。文中关于“我”在路上艰难行走的的描写,如“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以及掉入井口后进行艰苦努力的描写,如“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等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处境是多么的危急。如何让学生有效理解词语意思,深刻体会危险程度之深?就要让学生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我被黑暗、寒冷、孤独、危险包裹着”,一切胡乱挣扎都是徒劳无功。

结合语境析字词,由“不知其所以然”上升为“理解更透彻、感悟更丰满”。这样的“语用”教学更扎实、更灵动、更丰厚,能带领学生走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三、拓展延伸常练笔,奏响“语用”

语文课本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中经典句段,应反复诵读感悟,还可适当进行小练笔。课堂小练笔篇幅短、落笔快、形式活、收效好。在语文课中,常让学生随文练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暗化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掌握写法。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四季童话》一文,课文主要以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春姑娘、夏娃娃、秋姐姐和冬哥哥”四个可爱的人物形象为主人公展开情节。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贴近儿童生活。如:“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春姑娘爱哭,一撇嘴就细雨沙沙。春姑娘爱唱歌,唱醒了……”学习完全文后,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仿写一段话。

师:四季仿佛是一着歌,包含所有动听的旋律,四季就是一幅画,充满一切绚丽的色彩。同学们,作者笔下的四季美吗?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生:作者把春、夏、秋、冬比作“春姑娘、夏娃娃、秋姐姐、冬哥哥”,让我觉得很亲切。

师:是呀,作者这样一比喻,就把四季写活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四季的喜爱。(板书:比喻)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好,“小溪流拨响了无弦的琴,叮咚,叮咚……”

师: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写活了。(板书:拟人)

生:还有《冬》的第二自然段“画白了天,画白了地,画白了高山、树林,画白了小桥、流水、人家……”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板书:排比)

师:是呀,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师: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把四季人物化,把四季中的景物写得生动形象。我们也试着模仿一下,把景物写活。

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借鉴作者的写法,进行有效小练笔,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在练写中解放了头脑、放飞了想象,表达了心声,品尝了创作的乐趣,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与光彩。

总之,“语用”教学并非高大上,而是语文课堂上不容忽视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让我们坚持不懈,拨动探索的琴弦,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歌,吹奏起“语用”课堂交响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