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传统文化是今日文化的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演化、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文化,文化本身就存在前后相承的现象。德育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德育既为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化,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的传递。文化孕育了道德,也产生了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1],因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活动中的渗透就是一件既自然又重要的事情,因此本文对该课题进行分析。
(1)小学德育现状堪忧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德育教育方法单一,未能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还有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不同步,影响小学德育效率。德育环境受外来文化冲击,小学生崇洋媚外,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知之甚少[2]。
(2)小学德育教学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到位
尽管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德育价值难以估量,但这种价值并未引起小学师生足够的重视,很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会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希望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的德育内容。实际上,熟知传统文化的教师本就极少,更遑论应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道德了。
(1)小学德育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效果不理想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第二种是通过校本课程渗透,第三种将两种结合起来交叉渗透。由于传统文化渗透路径不统一,内容不明确,评价标准未确立,使得所选传统文化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或不适应时代发展。例如有些教师试图引入传统文化,但因所选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教师的讲解成了“对牛弹琴”,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2)小学师生对德育渗透传统文化认识存在偏差
传统文化之所以比较难在小学德育中成功渗透,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学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片面或对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认识不充分,不少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会加重学习负担,更有甚者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残余。一些学校在举办渗透传统文化的德育活动时追求热闹的场面,歌舞、朗诵应有尽有,但小学生却不清楚活动的内涵和实质,空有形式,却换不来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文件,但在传统文化渗透学校教育内容和如何渗透两个关键问题上还需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运用和教师培训制度的建立也需要完善。
(1)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批判性继承
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国人人格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时代发展了,有些内容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即便其精神实质没变,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全盘接受是不对的。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显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这样才能做到古为今用、融会贯通。
(2)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在于创造性应用
学校教育是开展德育活动的主渠道,当然也应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舞台。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活动中应创造性地应用,以推陈出新的态度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小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例如思品课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可结合《弟子规》。在德育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也可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开展“诚信”主题班会时,可组织学生收集古代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典故等。校园环境建设也是重要平台,例如在教室墙壁张贴优秀传统文化的名句、格言,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人格和修养。在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文明、守信、自尊、自强的良好风气。还可借鉴古代德育教育的层次性,先从养成良好习惯做起,再逐步深入地学习内容和道理。
当前社会道德水平不高,是由于破除了旧的行为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中出现了“真空”,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今天德育的内容。“仁、义、礼、智、信”一直是我国伦理道德追求的目标,于今仍是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标尺。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乐观向上、福德一致的幸福观仍是现今小学生德育中形成“三观”的重要依据。
虽然通过加强德育工作可取得一些成效,但在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氛围下,小学生“知行分离”频现,提醒人们当前德育方式还不够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之丰富,人文色彩之浓厚,在小学德育活动中加以渗透,可显著改善效果。例如礼仪的学习可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被认为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无德之人为社会所难容。当前重智轻德之风未息,小学生道德品质不高,与教育立德树人目标背道而驰。要改变这种现象仅靠说教难成气候,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渗透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道德规范,不仅丰富了德育内容体系,也为小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今小学生受外来文化影响,不知本民族文化传统,例如平安夜时疯抢包装的苹果,却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感到无聊,所以对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只有让小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交融影响在所难免,如何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是全社会的责任,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必将影响国家未来的面貌,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生,可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促其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02):10-12.
[2]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2-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