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260)
A学生,女,某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来自西部山区一个小镇,A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均为初中文化,以务农为主,平时打些零工,家庭经济比较贫困。A自述最近两三个月来学习状态非常不好,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课程觉得乏味,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对生活没有热情,情绪低落、压抑;不想与周围的人交往,尤其对每周例行的课题组会和汇报颇感压力,已有多次没去实训室了。为此A常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业,这种长期单调的学生生活难免与现实社会脱节,怕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依旧没有信心和把握。[1]
通过来访者自述,辅导员发现A目前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一定的抑郁倾向:在认知方面,自我评价很低,认为自己很失败、无能;情绪上持续性低落、压抑;行为上回避、退缩;人际交往上自闭、沉默寡言。随后,辅导员向A了解了其生理方面的一些状况,具体如下:
头痛:经常感到脑袋像要炸开一样胀痛,经医生诊治、服药未见好转; 睡眠状况:入睡较难,经常上网至凌晨一二点时沉沉入睡;饮食方面:没有食欲,偶尔会暴饮暴食。随后,辅导员向A了解其对生命、生活的态度,结果发现了明显的危机信号:
我时常感到活着没意思,几天前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乘上地铁,在起点至终点间往返。也曾几次想过以何种方式去结束生命,坠楼、吃安眠药这几种方式会被认为是自杀,最好把自己设计成是意外死亡,比如交通事故中被车撞死,还有其他的方式也可以考虑。辅导员经仔细询问发现,A暂时还没有具体的自杀方式和时问安排,属于有明显的自杀意念。
启动危机干预程序:辅导员当即向二级学院负责人汇报了此个案情况,随后立即了解A在实训室及老师面前的情绪行为表现,结果印证了A所说的某些信息,如近期没有上学期表现得那么活跃和积极,有时会不来参加组会等。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向心理咨询师及专业老师透露了A当前的心理状态和危机状况,希望引起高度关注和警惕,成为支持和干预系统的一方力量。
在当天干预后的两周内,辅导员与A进行了两次咨询,A的危机状况有所好转,心理状态还在缓慢地调适中。两次咨询的主要过程及目标如下:
情绪宣泄:耐心倾听和适当地自我坦陈,认同A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同情她面临的生存困境、经受过很多的艰辛磨难,承认她身上的坚强和脆弱,并以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态度疏解其抑郁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
认知调整:针对A的成长经历、家庭淡漠、经济拮据、自卑感等造成的心理压抑现象进行解释与引导,建立客观、全面、辩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重塑自我价值感。[2]
第一点,面对这位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情感上去理解其处境,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地帮助她,以情动人,做到同感,这点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以及有效的咨询或干预非常关键;第二点,辅导员如何顺着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把握好咨询的节奏,既不超前激进,又不拖延滞后,这是对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很大的挑战。
在危机干预后,辅导员预想的咨询方案是定期与A进行后续的联系,但通过两次聊天后(时间接近暑假),A表示想自己先休整一下,有需要时再联系。本着对学生的尊重,辅导员同意了她的决定,但内心还是有一些疑问:A怎么选择暂时中止了后续的咨询?是因为自尊心过强、惯用的回避模式?是辅导员某环节处理不当?还是另有其他?抑或是沟通过程本身的特点和规律?A有很多情结与其家庭有关,家人对其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辅导员曾与A探讨尝试与其家人进行一致的表达沟通、诉说一下自己感到的压力,但A表示自己仍会坚持“报喜不报忧”,坚决不能让家人得知她在学校里的真实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家庭的某些状况和动力特点,辅导员默默地尊重了A的意见,但心里隐隐多了一份担忧:咨询尚未结束,A和辅导员仍需努力。
我国台湾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林昆辉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系统:一为推力系统,即个体生命中的遇到的创伤事件及其引发的痛苦感;二为拉力系统,即自我成就系统与情感系统(如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同乡情等)带来的幸福感。心理危机产生的关键是推力系统大于拉力系统,甚或是没有拉力系统,只有推力系统。[3]
在上述心理过程分析中,辅导员认为产生了自杀意念的当事人在历经生死的矛盾和挣扎后,一部分人可能因为顿悟或某种契机自我调整,产生突破危机的勇气和希望;再有一部分人因为求助使得拉力系统足够大,支持足够多而摆脱危机;还有一部分人最后因求助无门、求助不力或受阻,拉力系统不足或不给力而失掉了最后生存的希望,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比例的个体是因为冲动或蓄意导致自杀。辅导员留意最近的社会上几起校园自杀死亡案例,发现自杀前当事人大多与父(或母)亲发生过激烈冲突,被父(或母)亲指责是自己把自己的事情搞砸了,父(或母)亲表示出对当事人目前所处的危机既没有责任也无能为力,当事人需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父母亲是我们生命的给予者,如果父母亲作为当事人最后的拉力都不给力的话,危机或自杀行为就很难避免了。所以有效的危机或自杀预防应该双管齐下,既要建立高质多量的拉力系统,又要缓解或消除推力系统。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我们既要充当学生危机时的拉力,又要帮助他们寻求资源、搭建多种高质量的拉力,构建起强劲有力的拉力系统,以有效地抵御或阻挡推力系统的危害。
加强对大学生校园奥情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支撑。鉴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影响,要对网络舆倩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全面的搜集,因此建立相应的舆倩信息搜集制度,以对主流的网络平台如微傅、论坛等进行实时监控是必要且可行的,这些信息可以成为危机管理决策的依据。要重视某些大学生的言论和要求,准确掌握危机中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真实状况,以利于把握整体态势。由此可以建立起由学生、社团、教师等组成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可以便各方面的动态比较完整和快速地传递。有的学校尝试以班长、学生干部、辅导员、分管书记四类用户群的远层督理,自入学伊始,就建立一份包含学生成绩、道德记录、诚信记录、生理记录,墨理记录、职业见习记录在内的电子档案,并随时更新,力图使之成为建立危情搜集机制的重要载体。
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处理速度、把握尺度和人员协作性居于重要地位,复杂不畅的结构将会阻碍危机事件的处理。因此优化高职院校各部门间的沟通,使其网络顺畅,有助于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协调运作。同时,建立一个扁平化的结构层级,构建应急联系网络,以压缩传统汇报制度组织结构层级,缩减危机管理层次,对于高校危机管理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构扁平化的应急联络网可以使危机管理的信息节点增多,整体合力增加,从而达到重塑信息传递网络的目的,以实现危机管理信息的即时快速流动。
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危机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减小危机发生几率及降低危害在日常的危机肪控中,应当在危机教育、危机意识培育、危机预测、预防及演练等方面定期进行教育和宣传,做到防患于未然。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校园危机处理的机制、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人相关的主题教育内容之中。具体来说,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借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周等形式,开展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知识普及(如刑事犯罪、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以及如何通过社会援助体系来保护自己等。此外,常态化的危机管理运作机制还应包括对关键问题和控制环节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问题和环节没有把握好可能会加剧危机的演变。
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小组,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通过访谈调查等手段进行心理干预,从而缓解危机事件中学生产生的精神压力和思想波动,进而消除心理阴影,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新的危机事件产生。在没有发生危机事件的情况下,校园中也需要有心理健康调试工作团队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团队辅导、访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从而在学生群体中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心理健康调试的团队不仅仅是包含专业的从事心理咨询专业老师,其中还应包括学生骨干和辅导员组成的心理联络员队伍。心理联络员队伍主要负责平时有关学生心理状态的信息搜集与上报,在危机事件中,也可以负责当事入或相关学生群体的活动动态的关注和相关信息的传递。最后,心理健康调试工作还需要有规范的工作流程,以保障心理干预有效地进行。
在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因此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对学校的相关组织和人员的法治意识相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也能够反映出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校园危机事件的法治化管理,就必须要先从事件本身内容在依照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责任界定,确保整个事件处理流程和方式上的合法化。其次,对于校园法治内容的相关宣传也必须在平时辅助开展,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培养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懂得依法办事。此外,相应的各学院单位都应设立专门的法务联络人员,加强定期培训和交流,专人负责涉及相关事务的咨询和沟通。
[1]李丹丹.论辅导员在高职生心理危机预防中扮演的角色[J].教育现代化.2016(23).
[2]颜青.略谈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健康教育干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
[3]黄晨.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