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随着我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我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国家提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中国智造”等新的发展理念。各行各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而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围绕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开展持续改革。特别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生学位将得到《华盛顿协议》其他国家和组织的认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改革与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与动力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配合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我国从1999年开始地方高校的集中建设工作。由此,改变以往高校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而地级城市的高等教育不够发达局面。其主要措施有合并升本、独立升本等方式。其主要管理模式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由省政府统筹管。由此,也导致地方高校的发展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一方面忙于自身由专科向本科的办学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要承担高校扩招的重任;一方面其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都面对难以迅速跨越的鸿沟,由此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对其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质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1]。分析其问题主要有:
1.定位模糊,特色不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从专科升级而来,对于办什么样的本科院校、如何办好本科院校缺乏深入、理性的分析思考。往往照搬或模仿老牌高校的模式,导致同质化发展,特色不突出[2]。一些高校虽然有其定位,但在具体贯彻执行上,或因为各类排名、评比、申请平台或项目的需要,或因为制度设计的缺陷,或因为领导的业绩需求等各种原因,又陷入偏离办学定位,追求热门专业的陷阱。由此导致定位不准,特色不显。
2.中心偏失,教改虚设。
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清醒的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并采取系列措施进行改革,特别是教改。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完全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的三大核心理念(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来进行改革,特别是教改上虽有措施,但没能完全落实[3]。高校目前主要是教师中心,强调投入产出比,特别是对全体学生的达标没有落到实处。
3.偏离市场,课程体系待改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但较多的地方高校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往往未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存在课程体系与我国产业结果调整不匹配,专业划分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
为此拟提出如下对策供参考:
1.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调整办学定位,凸显特色。
立足学校现有基础及特色,契合国家、省、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调整办学定位,凸显办学特色,坚持即定方向,打造精品。聘请业界专家、毕业生(普通的和精英的)访谈、吸纳其合理建议,修订办学定位、培养方案等。
2.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成果导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评价标准集中于学生,以其为首要服务对象,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重要评价指标。其理论主要包括:(1)教学设计要以学生达到预期目标为标准;(2)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验条件等资源配置要以保证学生达成预期目标为标准;(3)教学质量评价与监督体系要以学生达成最终学习结果为标准。
3.立足自身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立足学校自身定位和特色需求,通过毕业生跟踪、行业专家、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等,收集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方面的意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资源配置,并在后继实施过程中跟踪、评价,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智力支撑。应当以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明确办学定位,凸显特色,积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罗静.工程教育认证下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8,1,24.
[2]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M].中国高等教育.2015,15/16,33-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