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好习惯铸就成功——谈高中语文的习惯养成

时间:2024-09-03

(石家庄二中 河北石家庄 050051)

学语文,是一个耳濡目染、细水长流的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查的要求,要想学好高中语文,除了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做课堂的主人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广泛阅读的习惯

高考的角度来说,答题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但同样的技能训练却在不同的人身上取得不同的效果,那就取决于大家不同的素养。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往往与他的阅读量成正比。所以说,广泛地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另外,从人生的角度来讲,不管学生将来做什么,读过的书都是他一生的资本,智慧的源泉。

古人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茫茫书海之中,,应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呢?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必备以资查之书,书既有正有闲,而正经之中,有精粗高下,有急需之异,故有五等分别也。”通俗地讲,大部分书内容无对错之别,但格调有高下之分。我国台湾的陈占卿把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书籍归为12类:本国名人传记、外国名人传记、本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古今名人书信、社会科学论著、自然科学论著、学术思想性论著、名人札记、古今名人言论、其他学科论著。从每一类中选择若干本有代表性的作品去读,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而高中语文五册必修课本上的“名著导读”部分推荐的十部中外名著,是我们在高中阶段必须读完的作品

二、记读书笔记、做摘抄的习惯。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对于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思考评价能力,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积累学习资料,都很有必要。常用的笔记方式有: 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 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 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比本式便于查找,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通常要求学生们都要有自己的摘抄本,每周根据自己的喜好摘抄一定的内容并进行点评。

三、朗读背诵的习惯

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的基础。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文章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读得多了,语感自然增强了,文字感悟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而背诵,可以发展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规范书面语言,积累语言,促进写作。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巴金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背得多了,一些素材和妙语都烂熟于心了,写起来自然也就意境高远了,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每周背诵一篇诗或文,一年就50多篇,三年就150多篇。有这150多篇文字作基础,不仅作文不愁,语文能力也会很高。另外,“腹有诗书气自华”,有这150多篇文字作基础,学生的气质和风度也会俱佳。所以背诵,不仅功在当前,也利在未来。

四、勤于练笔的习惯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虽说每学期老师会安排10次左右的作文训练,但仅靠这几次作文训练就想把文章写好是不可能的。于是,课外练笔就成了锻炼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的必要补充。

老舍先生曾告诫初学写作者“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这是在向人们道出了写作的诀窍,写真实生活,不掺杂水分,更不无病呻吟,这非常符合练笔的写作要求。练笔题材不受硬性规定的限制,思想不受课堂作文训练限制;无论是家庭、校园,还是上学途中,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还是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无论是情调高亢的还是抑郁悱恻的都可以通过练笔来体现。写作中或搜寻素材,或实地观察;或一挥而就,或搁置数日后方提笔缀文。在表现形式上都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它们或日记,或随感、或小品、或短札;或饱蘸激情,一抒到底,或感慨万端,欲收不能。总之,练笔不仅会提高写水平,还会让我们成为一个会观察社会、体味人生的人,一个细心、丰富的人。

五、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另外,修改文章,就是根据表达需要对词语进行推敲,对语句进行调整,这本身就是一种使思想贴近实际,使语言贴近思想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使思想更严密,语言更准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叶圣陶先生就特别强调“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成是一种思想的过程。”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提高了,思想认识也深刻了,这绝对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我相信,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学好高中语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