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 湖南湘乡 411400)
情境教学是教师有目的地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生动形象、丰富鲜明的场景画面,营造课文所描绘的情感氛围,快速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种优化课堂效果的教学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课堂上现成的要素,课堂上通过想象情境或借助外物创设情境。具体说来有四个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不仅教师的教学意识得到了强化,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进步。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通过音频文件、动画文件及文字等传授知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刺激学生感官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人文精神,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一是,借助图画将课文的内容形象化。例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时,完全可以将文字转变成图画,鼓励学生将按照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将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出来,并注意文章的题目“套子”这一典型特征,不仅将主人公,甚至将全城的人都画到套子里面。当教师将这样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作者的批判意图就完整的呈现了出来,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二是,音乐衬托。音乐属于神奇的语言,其能够直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善于使用音乐衬托的方式,能够在课堂上打造好的和谐氛围,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讲授古典诗歌的时候,采用音乐衬托的方式,达到意会的境界。例如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播放一些关于“离别”气氛的音乐,能够在课堂上打造“离别”的气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柳永当时的离别之情。
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课文内容适当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将感受体会转到课文的理解上,则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也比较少,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地培养,通过生活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逐渐增进理解力。教师在教授新的课程时,可以适当运用情景教学对教学内容方案进行调整安排,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展自我探索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学生学习研究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当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背影》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父亲与现实中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提高人文素质修养,以此类比学习文章中的父亲时,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父亲浓浓的不舍之情;同时可以将歌曲《父亲》融入到这篇文章中,声情并茂,学生自然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及感情,这样就一举两得。[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说明设置疑问之于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巧妙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主动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实践调查显示,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带“活”一堂课。比如,在《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人徐志摩所写的诗歌中,老师可以提出这首诗词的时间背景及作者通过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行阅读查找文献资料。老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从而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了解文章的主旨及中心思想感情。老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作用,指导问题要条理清楚,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将问题带入文章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受作者情感的表达,最终达到加强提问式情景教学的效果。
高中语文中的一些课文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所以,我们必须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真实感悟和体会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教学情境。在此,我认为,角色扮演是能够实现此种教育目的的良好途径。比如,基础模块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于一篇古典小说,它的文字不像白话文那般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就将这篇课文的相关情节编排成了一个小型短剧,短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设有固定台词。在课堂上,我选取了几名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让他们对短剧中的人物进行分角色扮演,如林冲、陆谦、李小二、高俅等,于是,在我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自我发挥下,这个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被学生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林冲的逆来顺受、小心谨慎,陆谦的阴险狡诈、自私自利,李小二的疑虑警惕、谨小慎微等。这样,既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和各个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本篇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获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2]
总之,情景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诱惑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自身的授课特点,紧抓教学目标,全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象地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李小军.新课标下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1).
[2]孙立权.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美感与深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