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临渭区三贤中学 陕西渭南 714000)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1]
孟子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主张“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以便于他的学生养成锲而不舍的精神与不断增强毅力的习惯。类比之下,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分类整理的核心素养,笔者主张自律自主,批判性论证,质疑,切合实际的实践探究,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良好的分类整理的习惯。[2]
在生活中,将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方便自己找寻的同时节省空间,规划的生活处处有精彩。
在学习中,学生总有些许疑虑,为什么总是听会的题目,过后总是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无处下笔。对于相同的题目,总是欠缺足够的应战经验。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考纲和大纲,笔者提出以下见解。
抓住课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分类教学,使教师有所长,学生有所获。
将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等的学生进行分类,从而进行分类协作。协作团队以4人为一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交流开展探究的活动。以小组长为中心,进行角色设定,明确任务,确保人人有事做,人人的特长得以发挥。《课标》中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探究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所以从导课开始一直到一节课的结束,学生的活动时间应适时放宽。教师应充当引—扶—放的角色,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以学生分类整理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经历一场批判性论证的教学过程。理论的讲解远不及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更可靠。在实践中将分类整理的核心素养游刃有余的拓展开来,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当下开始,从点滴开始。
比如:各个小组合作在观察油菜的果实时,实验要求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把它们排列在纸上。以图片来排序,的确容易。不过要亲历油菜果实整个的变化过程,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学习这个单元的课程时,正是油菜花遍地开放的时节,并且生长周期短,易于找寻。有些同学为了便于观察就把油菜拔了几株放在室内养,结果过了一个星期,果实倒是结了不少可是油菜上却爬满了白色的小点点,看着室内的油菜饱受折磨,他们心里着实的着急,通过查阅资料对比观察得出那种白色小点点是蚜虫。通过商量他们想到了改进的方法,给出了两套方案:方案一给其喂药;方案二将其移栽到我们易于观察到的校园花坛中,按组分配定时浇水。这样既能方便观察又能节省资源,增进小组、班级间的合作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竞争力。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分类整理探究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整理的核心素养。
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根据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教师可以采取单元式分类整理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我们可以将知识跳出单元系列,整体进行规划分类,系统规划知识点,形成纵向深入。进行题型分类规整,一类题型的知识点贯穿上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间解决问题,又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新问题。通过解决外部世界问题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3]
对错题的构建与分类整理,长期坚持会有质的飞跃,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不在会的题目上浪费时间,在不会的题目上刻苦钻研,可以发挥很大的潜能。
有效进行分类整理贯穿知识横纵体系,建立一整套机制。慢慢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良好的分类整理的习惯是学生形成良好分类整理的核心素养的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分类整理的核心素养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1]胡建平.习惯与机会[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45-45.
[2]杨钧.全面课堂管理[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240-240.
[3]肖恩,柯维.7个杰出青少年的习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10-2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