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9-03

( 庆阳市宁县第三中学 甘肃庆阳 745213)

我国中学教育经历了起步阶段、调整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从数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中学的教师师资、生源等诸多方面约束着学生群体发展的综合素质、基础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关系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中学教育做起。

一、高中教育现状

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全国普通高中1.34万所,比上年增加143所;在校生2366.65万人。

普通高中教职工(含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59.19万人,比上年增加4.87万人;专任教师173.35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91%。生师比13.65:1。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9142.31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89.2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91.17%,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9.82%,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9.95%,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91.52%。(数据来源:教育部)

二、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核心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图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

2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应该坚守以下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增加地理实践,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需要。

三、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现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强调地理的统一性、理论化、数量化、行为化和生态化。近年来,高中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已初具规模,在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中学地理教学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1.“双师型”教师不足。中学教育目标与小学阶段的目标不同,根据学生的特征及地理课程的要求,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也注重地理实验,以便适应学科需求,因此,专业课教师不应以单纯的理论基础教学为主,教师不仅要具备高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地理素养。

2.教学中地理特色不明显

综合性、区域性、时空性和生活性是传统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中学地理学也不例外,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比如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感知。

3.教学科研水平偏低。目前,中学大多数教师主要将精力投入教学,很多情况下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完成相关的科学领域的研究,导致学术成果有限;教师成员结构比较单一,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较少,形成了教师团队的研究层次偏低,主持省级、国家级等大型课题微乎其微,这对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导向等辅助力量相对较弱。

四、有限资源约束中学地理教学的对策建议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有限资源条件下,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心理发展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将是我们长期思考及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中学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改善的对策建议如下:

1.政府层面: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中学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增加中学教育社会认可度,加快现代化中学教育体系建设,将西部县城普通高中纳入“薄改”范围,加大高中硬件建设力度。

2.学校间层面:加强中学院校间学科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各学校的教师资源和学科优势,开展各类校际合作,弥补自身资源不足,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3.学校与社会层面:共同目标,共同提高。针对教师群体,通过加强培训力度,带动“双师型”教师数量的提升,还可通过互聘制度,请社会中或企业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人员到学校任教,帮助学校进行专业、课程和团队建设。

4.学校内部层面:全面发展,弥补资源不足。首先,改善教师招聘渠道,不要一味的只认定学历高即可,还要看重教师的技能是否过硬,是否有实践经验等。其次,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力度,通过进修或委培等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最后,完善关于教师薪酬、等环节,鼓励教师拓宽视野,还要完善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杜绝怠倦现象发生。

五、展望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作为地理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研究学生的心理动态发展,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地理教学才能不断的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