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文素养之新媒体作用高校德育工作浅谈

时间:2024-09-03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10)

新媒体引入正在开创高校学生管理的全新模式和视野。在新媒体、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的当下,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从业者,人文素养课程的实践者,更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动态、注入新活力,将新媒体思路运用于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用新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成长成材。

一、新媒体概念简述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最先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提出。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即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信息爆炸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其中以微博、微信最为典型。新媒体具有影音文字信息整合和互动性的特点,这也是现在高校将它作为对外宣传窗口、对内思政教育阵地和学生服务园区的原因。它具有海量信息承载、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等特征,能迎合读者休闲娱乐利用时间碎片化的需求,能满足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的需要。

二、高校新媒体宣传注意事项

1.拒绝带毒新闻和判断冲动。每天打开电脑,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往往喜欢一目阅之,以标题论事实,久之则掉进逻辑陷进,迷恋不假思索,形成判断冲动的惯性。这种情况非常危险,特别高校新媒体运营者要学会让思维慢下来,不要随意转载,不要以个人观点去评论新闻;看新闻、找热点,一定找到新闻源头,看到新闻背后的事实非常重要,切不可随意,一旦随意传播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舆情。

2.要修炼思维杀毒能力。不要被简单的因果关系判断所诱导,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注意不能把因果关系颠倒,注意区分因果性与相关性的内涵,迫切归因只会引发谬误,反思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在这个节奏太快的生活环境,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慢下来;是非判断不能被标题干扰,不要随意给人、事件贴上标签,撕掉标签才能做到客观。

3.宣传要说人话。做舆论引导需要面对问题,防范“高级黑”、“过猛赞”,不要带着个人情绪去做公众平台,随时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宣传语言要简单、直白,有对话姿态,避免空话、大话、正确的废话,拒绝装腔和卖弄;写文章宁要片面的深刻,也不要肤浅的全面。

三、新媒体引入德育工作创新实例

1.用大数据干扰学生行为。鉴于不同的人实现目标的路径是不同的,电子科技大学用1.23亿个数据整合来引导学生成长。开展班级群体画像PK以及个人诚信档案、就业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学业成绩等级、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等调查活动,收集学生来自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建立起个人连续的数据链条,可观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轨迹,同时用于引导低年级学生成长发展。这就是将数据分析引入实际,为德育工作做好分析研判,并把德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

2.通过新媒体弘扬榜样力量。传统的思政教育是封闭式、灌输式、理论式,而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是开放式、互动式、感染式。北京农学院官方微博点击率位于北京市高校前列,其成功秘诀除了因为有专业媒体的指导、丰富的专题设计、新颖的版面组构,还因为全校师生的广泛联动。师生间有感召力的真人真事传递着榜样的力量,别具匠心的宿舍建设体现了时下大学生的风格风貌,如“绿色阳台”、“废物改造”、“文明志愿者”这些丰富的学生活动随时都在新媒体上亮相,展示着多彩的校园生活。

3.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团队。这个团队应包括思政及心理教育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者。除了通过新媒体开展宣传和教育,未尝不能用新媒体管理班级动态或实施其他德育工作。武汉大学已经实现了“网上党校”取代传统大课堂,在微信上开辟“辅导员每周一信”取代传统工作日志。但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还需要摸索,配套的制度建设、阵地建设、能力建设、网络德育建设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网络化生活已经是常态的今天,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和管理机制,逐步认识网络教育的发展规律,积极搭建师生对话平台,严格把控网络舆论安全等问题至关重要。为适应新形势,昆明理工大学将辅导员老师作为推行网络教育的核心队伍,花大力气建设辅导员队伍,通过开展辅导员博文比赛等活动提升整体素质,并对辅导员网络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考核,分级享受不同待遇。

结语

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正是阐述的高校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是一种特有气质,是一种价值规范体系,是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是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记忆。高校文化精神引领大学文化风气,利用新媒体这一手段,自觉传播优秀文化,引领文化创新,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追求,从而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正是新媒体引入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注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