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工干部如何做好思政教育

时间:2024-09-03

赵 茜 陈柯柯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工干部如何做好思政教育

赵 茜 陈柯柯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自媒体因其制作成本低、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在学生得到广泛应用,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文章结合前期所做调研,对学生及学工干部使用自媒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学生工作干部角度提出对自媒体的认识与应对挑战措施,及时有效的规避自媒体带来的部分不利影响,从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 学生工作干部 思政教育

一、自媒体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普遍认为“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关于自媒体的概念,放眼世界,定义繁多,但最普遍被人们所理解认同的是克里斯威理斯和谢因波曼共同发表的关于自媒体的学术研究成果,它赋予了自媒体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1]

很快,由于其自身制作成本低、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显著的特点,自媒体发展迅猛,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对于作为始终走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最前沿的高校而言,我们也面临着自媒体时代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冲击。[2]

二、高校中自媒体使用情况

笔者多年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对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所带来的改变有着深切的体会。为了能够更加准确,更加真实的进行阐述和说明,笔者在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中,选取了工科背景的电光学院、化工学院和文科背景的外国语学院、设传学院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媒体在学生当中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因其简便快捷的特征使其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88%的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61.6%的学生是通过自媒体途径获得时事、热点、舆论等新闻信息,而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得新闻信息的学生只有38.4%。在使用自媒体的频率方面,30.1%的学生每天使用3次以上,47.8%的学生每天使用1~3次,18.4%的学生2~3天使用一次,3.7%的学生每周一次;学生花在自媒体平台的时间也不断在增长,37%的学生每天使用在30分钟以内,35.6%的学生在30~60分钟,19.3%的学生在60~90分钟,90分钟以上的学生有8.1%。[3]

同时,笔者还对学校从事学生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广大辅导员和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教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媒体普遍为学工干部所接受,64%的学工干部是通过自媒体平台等获得时事、热点、舆论等新闻信息。47.3%的学工干部会每日登陆1次左右,每天登陆1~3次的学工干部达到28%,18.7%每天登陆3次以上,6%的人会两到三天登陆1次;27%的人每天会花30分钟以内的时间在自媒体平台上,40%的学工干部每天阅览自媒体平台的时间为30-60分钟,而花60~90分钟及90分钟以上的人分别占到13%和20%。

自媒体以其独具的信息即时性、海量性以及全民参与性,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在自媒体中能够大大开阔眼界、获得针对性强其极其丰富的知识,自媒体平台的娱乐性也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以爱好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这些都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但它又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存在着产生种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也对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对于高校育人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

自媒体因其传播特点使得学生思想变得多样化、复杂化。美国学者丹·吉默尔(Dan Gillmor)提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这是自媒体致命的弱点,目前网络监管部门并没有很好的办法规避自媒体这一弱点,主流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主流舆论之外不断发生作用并迅速扩张。大学生作为自媒体平台中的“新意见阶层”容易受到非主流思想的影响,而非处流思想的偏激与蒙蔽性又使得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得到大量受众,学生容易产生错综复杂、高度离散的思想,长久以往促使他们对政治信仰淡化甚至缺失,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受到强烈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难度大幅度增加。

2.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环境的冲击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网络社会,它与现实社会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其虚拟性使得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迅速扩散信息并得到受众反馈,从而超要了时空的限制,因此任何个人和团体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者,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变得多元化。自媒体时代的扑面而来,让尚未涉足社会的高校青年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正如调查数据显示,自媒体的娱乐性使得广大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自制力弱的学生很容易偏离了学习、生活的中心;自媒体丰富的资讯中充斥个大量错误或虚假的信息,使得广大学生难辨是非,取向不明;自媒体的“自我中心主义”,使得学生的表达自己的欲望迅速膨胀,部分学生有时会随心所欲发表意见或散布谣言,缺少对自身言论的责任心;自媒体的长时间使用还使得广大学生乐于生活在虚拟的世界,忽视现实中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4]

3、对于高校传统的育人方式的冲击

以教室授课制为代表的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效果突出,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单纯的受教育环境,由上向下的传授使得学生心存敬畏,更容易接受学生工作干部所传达的内容。自媒体背景下,使得育人方式得到了较大的拓展,远程授课、模拟授课、参与性授课等方式被广泛使用,学生接受何种教育方式的选择性在提高。一方面在提升了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断在削弱课堂面授等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面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工干部尚未完全找到适应网络思政教育的合理方式,自媒体中学生工作干部的言论偶尔遭到质疑、辩驳,师者的威严不断受到挑战。对于青年学生在网络上所表现的出来的强烈的“叛逆性”,师者们尚显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者无能为力。[5]

4.对高校传统教育效果反馈的冲击

课堂面对面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工作干部较容易的得到学生实时而准确的反馈,但是对于自媒体思政教育来说,反馈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自媒体因其存在的娱乐性和虚拟性,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甚至影响到其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由于可以短时间内在自媒体中获得海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的又充斥了具有较高隐藏性的虚假内容,使得学生在判断过滤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带有个性化和感情色彩的描述增强了信息的指向性和映射力度,接受者受到强烈影响乃至震撼,部分碎片化的虚假信息大行其道。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偏听偏信,引发认知的偏差,排斥主流教育思想。而学工干部在自媒体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容易被其他有误或恶意信息干扰,另外一方面学工干部通过网络无法直观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思想的转变。由于对学生反馈信息的丧失,有可能导致思政教育的重点有所偏差,导致教育的滞后和不可控。

四、学工干部如何利用自媒体更好的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1.充分尊重学生自媒体权利

自媒体的广泛使用,改变了高校思政育人的环境,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趋于自由与平等,双方具有同等的话语权,教育工作者原有的居高临下的教育优势也在不断减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利用自媒体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使用自媒体以及在自媒体发言、转载的权利,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自媒体权利得到了尊重与保障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与创造性。学生工作干部要能够以平等身份倾听学生言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

2.以“我”为主,占领自媒体高地

应用自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对学生不当的言论所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疏”而不是“堵”,应以“我”为主,广泛传递正能量。同时对学生言论要有明确的辨别,对于涉及到违规违法的言论要予以坚决的制止并采取进一步的处置及教育措施。对于其他发表的不当言论或转载信息则不可利用教师权威强制学生进行删除或更改,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与对抗情绪,从而在其他平台发表更为激进言论。自媒体赋予每个用户同等的权利,学生工作干部应该做的是以青年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增加信息的丰富性以及阅读流量,大量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报道和言论,努力使思政教育内容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转变,让“正能量”的传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如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微公益·大梦想”公益广告展映、电子工程与光电计算学院“每日工作动态”、化工学院“浩说说”等思政教育活动都是利用自媒体传递主流思想,这些内容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可。[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掌握一定的自媒体操作、运用技巧,不但能够以教师的身份在自媒体中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平等的身份通过顶贴、留言、游戏等方式深入学生内心,构建与学生沟通的新渠道,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3.自媒体线上、线下教育紧密结合

通过自媒体对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要能“着地”,要形成网上虚拟教育与课堂现实教育的联动结合,让学生意识到自媒体平台教育的真实性,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自媒体线上的教育无法完全代替课堂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学生教育过程离不开真真切切地言传身教以及耳濡目染,因此线上线下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两种教育方式的互补,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一方面,学生工作干部要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注重网络平台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精心策划一些与时事紧密结合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网上讨论或活动,另一方面将自媒体教育内容付诸于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

4、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在自媒体平台的作用

自媒体平台中既要有以学校、学院为代表的“官方”声音,同时也应有大学生骨干为代表的“民间”声音。大学生骨干因其学生与教师间桥梁的作用,在学生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用好大学生骨干,尝试让大学生骨干管理学生自媒体平台。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选拔出思想先进、学习优异、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的学生骨干担任学生自媒体平台的管理者,其次对大学生骨干进行有效的教育,能够使其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同时加强其自媒体平台应用与管理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其“同龄人”的优势,使大学生骨干成为自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从而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同时通过学生骨干收集学生线上线下的真实意见和建议,从而真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适时有效的教育。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要求,认清自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在尊重学生自媒体权利的基础上及时有效的进行舆情处理,不断净化自媒体平台,提高大学生辨识能力,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

[1]陈力丹.舆论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唐小兵.精英与大众的舆论冲突[J].南风窗,2012,(9).

[3]王永健.自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4]朱方.以校园媒体为平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6).

[5]李瑗瑗.微博舆论的形成机制及特点分析[J].《新闻界》,2010(12).

[6]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3).

赵茜,女,山东泰安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