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承以固其本,突围以图其强——高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4-09-03

龚思

(八所中学 海南东方 572600)

传承以固其本,突围以图其强
——高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龚思

(八所中学 海南东方 572600)

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至今,文言诗文进入高中课本已有110年历史。沿着这段历程,得出教学经验与理念,探索出适合当下教情学情的教学道路,乃是历史与时代的双重要求。坚守文言诗文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阵地,注重基础,提倡诵读,以传承固文言教学之本;从僵化模式与理念中突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寻求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突围图文言教学之强。二者兼得,高中文言诗文教学有效性与教学质量则皆能提高。

传承 突围 文言诗文教学 有效策略

文言诗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财富。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至今,文言诗文进入高中课本已有110年历史。循着这110年来文言诗文教学所走过的历程,探索出一条适合现在以及未来的教学之路,是提高高中文言诗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往事知多少:文言文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从先秦至清,“教育是单科教育,单教语文,没有其它课程来和它争地位、抢时间、比高低”。在中国,“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语文教学几乎就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文言文教学垄断了整个古代的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言诗文教学的独占地位被打破。1902年,中国教育界开展和实施了“壬寅-癸卯学制”,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文言的重要性受到了白话文兴起和新式教学理念的双重冲击,仅被作为教学的其中一个部分进入学堂。五四运动至1927年,文言诗文教学受到了严重排挤。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教学领域对文言诗文开展了大规模的批判,文言诗文教学被摧残。1927年至新中国建立,文言诗文教学拥有了一定的地位。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教育工作者对五四以来对文言诗文的批判给予反思、修正。抗日时期,教育者希望借助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传播国人振兴国家的理念。文言诗文教学重新得到重视。1949至1976,在政治夹缝中,文言诗文的地位空前低下,文言教学完全不被提倡。文革结束到20世纪末,文言诗文教学脱离了政治之故,却又陷入模式僵化的困境。21世纪,文言诗文的教学趋于理性。2001年7月5月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诗文教学做了具体规定。

二、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守传统中的精华阵地

“中国人虽然需要现代化,但是中国人的现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而要知道自己还得借径于文言或古书。”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文言诗文教学领域经常出现极端现象,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人对文言诗文的知识点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对文言诗文的肢解,是对文言之美的抹杀。然而,从字词至句式至全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建立起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再从这些框架中学习到文章大意、古人思想、独特体会。故而,对文言基础的掌握,是学习文言诗文的先决条件。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晋陈寿在《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云:“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诵读是文言诗文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文言是在古代口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典雅的书面语,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备手段,是通过声音感受情感思想的艺术手段。因此,“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三、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墨守陈规中突围

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诗文教学亦是如此,要与时俱进,时刻创新。突围,势在必行。

1.百舸争流,千帆竟发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若能将文言诗文教学通过竞赛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则会更有激情去学习它。如“诗文朗读比赛”,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文言诗文趣味知识竞赛”,将趣味知识融合,使学生认识到文言诗文的趣味所在;“诗文接龙大赛”,使学生增强记忆力与反应能力。这种类型的活动,披着竞赛的外衣,隐藏着的却是对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与检验。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反而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

高中生的文学积累不多,然而,很多教师多将学生的基础拔高,从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学生达到很多难以达到的目标。目前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课后的知识题大多比较程式化,如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的课后题为例:

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这种练习的设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式稍显脱离学习实际。学生看到这种练习题大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真正认真去解决的学生很少。若在课堂教学上将这些练习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形式,效果会好很多,如:

这篇课文与我们常写的议论文有什么相同点?韩愈是怎么指导我们写作的?

这种练习接近学生的实际,更符合他们的学习习惯。教学工作者应将自己与学生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想想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题。

3.须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要促进实践,为实践提供依据。若能给学生一点主动性,让他们能动笔练习写文言诗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高。如让学生选择班级一个熟悉的人写一篇传记,不要求字数,自由发挥。写完之后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宣读讲解,印刷分发。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则会有所提高。

文言诗文教学有其难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其挑战度。不忘本以求其优,不满足以求其新,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1](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冯秀珍,中华传统文化纲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3]潘文国,危机下的中文[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4]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5]李树编,中国语文教学百年史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6]叶圣陶,中学语文教材与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龚思(1987.2~),女,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