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拥抱生活,小学科学生活教学法初探

时间:2024-09-03

李敏霞

(张家口市南菜园小学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拥抱生活,小学科学生活教学法初探

李敏霞

(张家口市南菜园小学 河北张家口 075000)

素质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小学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科学是小学课程必修科目之一。这一课程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现实生活以科学为依据。因此,小学科学推行素质教育尤为关键。既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笔者从创设小学科学的高效率课堂出发,提出了一些实践探索思路。

小学科学 生活教学法 教学

科学的本源是现实生活。科学的施展空间也是生活,科学能够创造生活。因此,小学阶段课设科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从小就注意观察生活,贴近生活,探索生活,改造生活。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把生活中积累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学习中得以求解,这一过程,正是新课标要求达到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授课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呢,以下我谈几点认识:

一、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材本位论”思想,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传统观念中,教师教书的根本就是教材,课本外的东西都不被认为是正统,教师授课时也很少涉及。而今不同了,好多课本知识都源于生活,来自于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只是学习课本就成了死读书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学习有生活的科学,即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活动要渗透生活的气息。除此之外,教学手段生活化;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生活化;学生活动设计生活化。生活即教材。在现实中,提高学生们要的实践能力。

1.就地取材,点亮教学

就地取材,生活中到处都有教学资源。只要善于观察,耐心思考,即使是平平常常的一个小物件都有可能选择来做教学资源。因地制宜,从孩子们身边下手,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例如,一个小树枝,观察期切面的纹理,就会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小树叶的正面背面的不同,猜测它的作用。假设资源短缺到什么都没有,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手上指纹,进行观察。再如学习动植物科学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花卉、小动物作为自己学习的范本。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为学之道,本无难易,关键在于人为。因此,大多时候,就地取材可以成为即可以节省教育资金,又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这是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

2.探究生活,注重实践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尤其是小学生。勤动手,勤动脑,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通过一些列的探究活动达到他们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选择和利用生活资源时,要选择那些有益于帮助小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材料,学生们会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交流、讨论,求解,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例如,讲授《植物的生长》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亲手种上一种自己喜欢的,生长周期较短的种子,然后让他们悉心培育,在这个种、养环节中加深学生对植物从种子到长大的过程,了解种子的生长状态、发育周期以及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正是由于学生体验了整个过程,才有了这么全方位的认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精神。这一持续的,细致的观察行为能够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还能使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更加尊重生命,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教师更为重视教材科学知识的讲授,而很少将这些科学知识与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能够记忆课本上固定的知识点,却很难解决现实中出现的行行色色的问题,也就是学无法致用。致使课本知识和现实应用脱节,学生就会感到课本知识死板无趣,生活中的玩耍无意义。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及课本上的科学知识相结合为目标,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能力。这就意味着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赋予生活化,利用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能够用科学可以处理生活中的琐碎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科学课上的课堂生活,增强对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溶解与分离》一课时,老师预设了一个问题我:“同学们,老师昨晚判作业备课很晚,所以现在上课没精神,想喝杯咖啡提提神,谁有好点子让老师能够迅速喝到咖啡?”冲咖啡这件事对于学生来,非常熟悉,听到老师的这一问题,都积极活跃的回答“用勺子不停地搅拌,咖啡溶解的快”,“用人水冲管事”,“直接冲速溶的”等等,众说纷纭。教师引出溶解的含义,然后总结溶解的条件就可以了。

三、回归生活,感受科学独特魅力

科学教育的视野不能局限于课堂,生活是汲取知识最好的源泉。所以,教师要把科学教学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走进家庭、走向大自然,用生活资源丰富科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爱上科学,善于用科学理论去解释生活中的奥秘。

1.参与家务,发现科学

让学生深入家庭诸多事务,他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如洗衣服时,可以让学生尝试选择各种洗涤用品,观察各产品的去污能力,再用科学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去污原理,最后将知识拓展到环境治理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书写调查报告;谈一谈如何科学的摆放食物才能防止食物变坏等等,让学生爱上科学,爱上生活。

2.走入自然,开阔视野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如带学生参观农户养殖业生产,认识农作物、了解家禽;引领学生走向大街,观察城市交通等等。随着学生对事物认识的逐渐增多,他们的视野开阔了,今后的科学学习有了丰富的现实基础。例如,一次带学生去池塘边观察水生昆虫的生存,通过观察,了解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有几个学生收集了水中的动植物样品,回到学校,在教室中建立了水生活模拟实验,然后对昆虫进行观察、研究。大胆的猜想这些昆虫的事物一定是某种水草,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得知,这些昆虫的食物竟然是一些弱小的两栖动物及其它们的卵,经过实验观察得知,事实真的如此。这一试验是学生兴致盎然

综合得知,小学科学教学与离不开生活,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采集生活,让学生体会科学学习真正价值,不断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创造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罗小刚.初探小学科学教学应生活化 [J].中国文房四宝,2013(05)185-185

[2]周保祥.让科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03):83-8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