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9-03

李 昭王雪竹臧兆祥

(1.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湖北宜昌443002;2.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与交流学院 湖北宜昌443002)

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 昭1王雪竹2臧兆祥1

(1.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湖北宜昌443002;2.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与交流学院 湖北宜昌443002)

本文论述了三峡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留学生对计算机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提出新的需求。本文介绍了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合致力于计算机方向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针对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大胆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和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致力于为三峡大学来华留学生国际化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来华留学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模式 探索创新

一、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美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人文科学及艺术类课程,很大程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适应能力,使其拥有更多就业机会;法国高校则注重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体系,授课模式往往也根据企业需要采取弹性灵活的机制。部分高校平均每两年就将专业课程交由企业界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评估与改革[1]。

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展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培养,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2],理论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国际知名的最新版教材,实验教学环节使用教材配套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学生平均水平按需调整实验难度,在学期末布置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让留学生通过组内成员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并在课堂上演示项目成果,从而加强留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

二、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大学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尚未起步,针对该情况,本文提出主要问题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尚不健全。

针对该问题,三峡大学积极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人才为目标,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训练,培养来华留学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高的计算机系统开发与设计实践技能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健全的国际化视野。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来华留学生缺乏国际竞争力。

针对该问题,三峡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可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才,培养来华留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其成为三峡大学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校国内外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三、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举措

1.留学生来华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的目的及需求研究。

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课程,可以与世界前沿的领先科技接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综合性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科研与工程能力。此外,根据中国国情,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的从业者高达180多万,印度达90万,而中国却不足40万,软件人才缺口巨大[3]。因此,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业界在一段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仍维持较高水平。

通过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目的及需求的研究,能够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方法,参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制定学校本地化培养标准,从而实实在在的提高留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面向国际的计算机人才。

2.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通过对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能够实现留学生从校内学习环境到未来国际化工作环境的无缝衔接,即结合三峡大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管理体系,采用“3+1”培养方案,设计“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及企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能力为培养目标,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以提升留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3.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学校规划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共包含5大环节:学科基础实践、硬件设计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及企业实习。学科基础实践由两阶段的工程训练组成;硬件设计实践主要指网络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实践包含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移动应用开发及Web开发课程设计;企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软件项目实训。通过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能培养出计算机行业的国际化人才,从而更好的贯彻三峡大学开放办学的方针政策,提高学校国内外知名度,并为提升学校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奠定基础。

四、总结与展望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通过本文的联合研究,能建立起国际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平台,已招收来华学习该专业的留学生约100人,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的来华留学生。本文的研究为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教改研究、论文发表、成果推广、及院校互访等工作奠定基础,有效促进该专业来华留学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1]魏丽.国外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4):3714-3715.

[2]李波,王剑,于克倩.留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148-150.

[3]陈志刚,刘莉平,沈海澜.软件工程人才“一点两翼”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73-176.

李昭,男,汉族,1986-4出生,籍贯:湖北省荆门市,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雪竹,女,汉族,1988-8出生,籍贯:湖北省宜昌市,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臧兆祥,男,汉族,1985-12出生,籍贯:云南省昆明市,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青年项目(14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