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生活化才是真正的教育——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点滴

时间:2024-09-03

杨雁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炮台第一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308)

教学生活化才是真正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点滴

杨雁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炮台第一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30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要回归生活,生活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真正归宿。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它突出的表现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一、教学内容回归儿童生活

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实施的场所不是在封闭的教室中、局限在文本上。教学要走进小学儿童生活的各个空间,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补充调整教材内容,善于从小学儿童的生活中敏感捕捉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在教学中引入儿童自己的事,身边事、学校里的事、家庭里的事;将小学儿童有意义的生活生成教育主题,使小学儿童品德情感得到熏陶并内化成为行为。如教学《我长大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照片和婴儿时的小件物品,并在课上展示,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身体变化,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变化,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感激父母的养育,并表示以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劳动。

二、教学情境再现儿童的生活

小学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水平低,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肤浅和表面化。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只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品德教育中,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结合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努力创设富有童心、童趣的生活环境,将儿童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他们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让心灵上有触动,情绪上有感染,情感上有体验,使小学儿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促进知情意的统一协调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让教学置于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还原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儿童走进社会、家庭和大自然,使他们在现实的情景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在“和春风一起玩”的活动中,启发学生在自己设计并制作了一些与春风一起玩的玩具,然后一起到户外去玩。在操场上有的学生举起双臂,迎着春风把小巧的飞机抛向远方;有的学生拿着五彩的风车顶着春风跑向前方;有的学生单臂一挥将圆圆的飞碟抛向天空有的学生蹲在地上,观察滚龙的移动轨迹;有的学生牵动线轴,试图让风筝飞上空中??后来,又引导学生按玩具种类分组进行比赛,接着启发学生还可怎样玩?回到教室,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与春风一起玩时有什么发现,有的学说:“我发现小飞机顺着风飞时,在空中飞得时间长。”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风车上的图钉如果按得太紧,转不动。”有的学生说:“我把滚龙放在地上,有风时它滚得快,没有风时它不动。”有的学生说:“我的风筝没有风飞不上天。”好玩,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玩得这么忘情,感受岂能不深;玩法这么独到,感受岂能相同。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的、有创意的生活。

三教学活动引导儿童生活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引导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上学期在任教的班级里出现乱花钱,盲目攀比的不良现象。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学《我想要我能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首先,对学生的消费欲望进行调查,让学生说说商场里有哪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最想得到什么东西?同学们兴趣盎然,有的说要玩具赛车,有的说要电脑,有的说希望爸爸妈妈给买游戏机,有的同学居然说想要一台小汽车、同学们都说出了想要这些东西的理由。我说:“这些东西确实都很吸引人,但它们都是你们现在最需要的吗?是你们现在能要的吗?我还把”“想”跟“能”俩个字涂上红色,并且在中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我趁热打铁,组织分组讨论“刚才同学们想要的东西哪些是现在确实需要的?哪些是现在不需要或者不能要的?”通过讨论,激起学生的消费欲望和消费现实的矛盾碰撞,使学生懂得:消费的合理与否,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领悟、成长。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