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时间:2024-09-03

胡自敏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汉家岔镇中心小学 甘肃会宁 730719)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创设重要异常,成功的问题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创设问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种类较多,但课堂提问一直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喜爱。但很多问题并未达成预期目的,这就需要反思,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一、小学数学与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1)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深度挖掘学生潜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教学深入人心的目的,同样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不断锻炼教学技巧;(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化成形象具体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3)情境教学方法是基于时代背景产生的教学方法,对素质教育贯彻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学提出具体要求,这与情境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发现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表现为:(1)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平时懒于学习,只等学期末的时候开始突击,造成数学素质偏低;(2)还有少数学生不了解数学,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造成学习兴趣缺乏,影响学习质量。

2.学习方法落后

但是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和习题训练中没有进行系统的课程整合,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制约性。虽然有的学生在教学也进行整合,但学生多依靠死记硬背,只为通过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阻碍性,最终制约课程优化。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正确认识问题情境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普遍了解与使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小学法,但部分教师并未正确认识改教学方法的内涵。其中的“有效”指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达成教学目标。但少部分教师未能理解教学法的内涵,造成问题情境创设无效。这里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如何正确创设有效问题场景。

如,“异分母加减法”知识点授课时,通过折纸、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初步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可以出示三道题目:¼+½、+½、½-¼。让同学选择一题目尝试着解答,其后提出问题。

(1)解题时同学们都会讲异分母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转化过程中发现什么特点?

(2)解题时为什么要将其转成同分母分数?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4)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达成创设有效问题场景的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出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2.塑造故事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及内容不可能全部真实,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如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问题真实性与虚假性之间的关系,当某些数学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较远时,教师就可以试着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来拉近与学生与知识点间的距离,便于学生接受。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案例,针对故事情境“趣味性”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在学习“因数”时,笔者就利用创设故事情景的方法提出《“100”不敌“60”》的话题,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利用疑问的方式逐步激发出学生对“因数”的学习热情。具体步骤如下:

①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100”和“60”两个数,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两个数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更喜欢那个数字?”

学生答:“想到考试成绩。‘100’是满分,‘60’是及格线,当然更喜欢100了。”

②教师当然能理解学生的想法。“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字王国里,其实‘100’和‘60’根本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他们是平等的,甚至有些时候‘60’比‘100’更受欢迎哦”。

这时学生很诧异,都着急问老师“为什么?”

③教师开始给学生们讲发明钟表的例子,引入为什么‘100’不如‘60’,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集中注意力。教师完美的制造了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为什么‘100’不如‘60’的悬念,接下来就引出“因数”内容,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阶段,完美过度。

如此,利用合理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目的。

3.把握问题阶梯性优化教学

在创设“梯度式”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把握好层次性,将复杂且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或者将解题的思路分解成几个小的阶段,既是在进行问题引入时,要遵循由浅到深,由难到易,层层渐进的一个过程,慢慢的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因此,在创设“梯度式”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层次性,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出符合当前小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的阶段性目标。例如在学习“中括号”时,教师可以利用“添加教学符号”的方法创设游戏情境,在注意层次性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如:

①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18 2 3 6=18,让学生自己动脑,添加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列举出很多种方法)

②教师再次在黑板上写出18 2 3 6=81,再次让学生自己动脑,添加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如果举手的学生较少,教师可以适当提醒:九九八十一啊,同学们!

(同学们想通了,举手的人多起来)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总结:大家在解题过程中都用到了一个小括号,那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

同学们一起回答:“改变运算顺序”。这说明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③教师再次在黑板上写出18 2 3 6=1,让大家想一想,除了将“×”号变成“÷”,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使等式成立。

这样便逐步引出中括号的知识点。

如此的问题请将创设,这样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将一个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地问题分成接个小阶段,采用环环相扣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对教师与学生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掌握教学目标与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为创设问题情境奠定基础。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