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程红英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浅谈我校"双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程红英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双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变得尤其重要。
双语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运用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和多元文化的地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是发展新疆、建设新疆、提高新疆教育质量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举措。双语教学中不但强调少数民族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汉语,身处新疆的汉族学生也应该学习、掌握一些少数民族日常用语,这样才能保证民汉学生的正常交流。
我校是天山区一所融汉、维、回、哈等民族为一体的民汉合校。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校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民汉文化交融为切入点。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课下和学生沟通,抓住他们的学习心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喜欢以动画、小故事、游戏等形式学习。于是,我校将每个班的多媒体计算机安装了“双语”教学辅助软件系统,这个软件以中小学教材为基础,不仅使学生在头脑、双手、空间、时间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帮助,而且使民汉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充分得到交流、整合。
在小学“双语”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信息技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是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的。无论多么先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弄巧成拙,从而成为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想像力的发挥。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授课以及学习方式同现代的信息技术相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激趣引入这个环节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如:在教学1—10数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动物王国开运动会的场面,然后播放录音,动画效果的各种小动物,不停地舞动着自己的身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所有的小眼睛都盯着大屏幕,观察着各种小动物,猜测着会发生什么,接着提出让学生数一数其中每种小动物来了几个?有了任务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数起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由于学生的记忆力好,随后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很快就解决了这节课的知识。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应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为解决教学重点而服务。教学中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数是学生所未知的东西,而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须跨越时空,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中的“海防前哨”、“祖国的南大门”等词语意义是非常抽像的,这些内容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看着地图,告诉学生西沙群鸟在祖国的最南方,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像我们家里的大门一样,所以称“南大门”,学生自然地接受这个词的新意。在讲到西沙群岛的环境时,可以借助视频适时播放一些描绘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片段。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画面就这样真切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
3.化抽象为具体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民工家庭,学生的认知受家庭环境、生活经验等多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复杂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估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的一部分内容时,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设计这样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在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下,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能体会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1.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Flash等工具将学习内容制成简易的课件,特别是一些以自学为主的课题,把问题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显示出来,有效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制作“我来闯关”的游戏课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测评,学生如果选不对指定数的倒数,计算机会有提示,选对就能进入下一关,闯过关,课件会显示鲜花和掌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内容
双语教学中教师可将网络上的资源充实到现行各学科的教材中,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使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评价,于是一个个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体现了我们的双语课堂是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总之,在小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还为课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提高整个小学双语学科教与学的效率。
[1].赵伟良,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学周刊
[2].贺壮芳,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