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杨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第一中学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33)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杨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第一中学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33)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学习,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也越来越频繁的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转化为"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强调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引导、示范,通过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互动,达到掌握、理解并能运用于实践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离不“问题”,它贯穿于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的纽带,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可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也激起了想去探究了解的欲望。它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变得明确,探究更有效。教师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去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引领学生深入到所学数学知识中去。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吃透学生,能够抓住学生的疑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和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以下原则:
(1)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究。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对于新问题太容易,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小组合作探究的价值;太难又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也摸不清该从哪探究起。在新旧知识结合的地方提出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时可以从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教师在提出问题前应对学生的回答会出现哪些问题有充分的预见,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是按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分组了,小组中的每一个的成员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都不相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层层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
另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规律的,所以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化繁为简。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时,可以向学生提出正方形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相比,它有什么特殊性?与矩形,菱形相比,它又具有什么特殊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发现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自己就能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3)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设计开放型的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来发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比如,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为了让学生会应用性质,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交流①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2),且函数y的值随X增大而增大;②一次函数的图象不过第三象限;分别写出满足条件的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一步明确和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4)问题设计要精炼准确,提问密度不可过大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精炼准确,不可笼统,内容太宽,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如何回答。同时,提问的频率要控制好,提出的问题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如何回答教师的问题,容易让学生精神紧张而疲劳,从而不能深入地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课堂上也要注意不要随口发问“是不是”“对不对”这类的问题,学生也只能不加思索地脱口说出“是”“不是”或“对”“不对”等,人云亦云,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精心设计这节课最需要提问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去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与问题设计的是否科学有效直接相关,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兴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才作用,我觉得在设计问题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关注社会热点,提出自己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概率初步一章,教学时可借助抽签和投骰子的问题引出随机事件的概念,让小组合怍进行投币实验从而引出概率的定义,通过学生并不陌生的“摸球问题”“扫雷游戏”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教师可结合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让学生探究的问题,针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抓住学生的疑难点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化难为易。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学生通过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类比掌握了“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则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个角相等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引发学生去思考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去探求新知识。
(3)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点来提问。将耍设计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提出问题,通过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新知识转化并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巾。例如学习“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时提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相交的情况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情况和判别式有联系吗?根的判别式如何来判断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无交点情况?”这样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用来解决未知的问题。
(4)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智力水平,分层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如:
问题1:已知A、B在直线1的两侧,在1上求一点M,使MA+MB最小;
问题2:已知A、B在直线1的同侧,在1上求一点M,使MA+MB最小;
问题3:已知ZAOB内有一点M,在OA,OB上分别求一点E,F,使ME+EF+MF
最小问题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巩固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8]綦春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王玮,浅谈中学数学“导学案”如何“导入”新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
[26]房慧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0标优化设计刍议⑴.青海教育,2008(4):4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