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初探

时间:2024-09-03

李 倩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九年制学校 甘肃陇南 746000)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初探

李 倩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九年制学校 甘肃陇南 746000)

"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小学学困生还存在一定的比例,其形成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为了做到小学学困生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得到尊重和帮助,巧用赏识,开启学困生成功之门,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生发展,让小学学困生在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小学学困生 成因分析 转化对策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由于生源素质、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一、小学学困生的概念及其心理特点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主体性水平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智力、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所谓“小学学困生”是指小学生中一部分智力正常,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方面的潜能或是不适应常规学习,导致学业的“暂时性”落后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恐惧”“自卑”“应付”“逆反”“矛盾”“厌学”

二、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学困生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自身存在的障碍

小学学困生在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外,自身内在因素出现障碍也是不可否认的。如小学生好动、贪玩、纪律性差等导致的不良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很被动等等。许多小学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往往在学习动机上缺乏明确认识、学习态度马马虎虎、学习行为懒懒散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

(二)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完全忘记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就是严加管教,大声训斥,稍有过错,便是责骂甚至体罚,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长沾有酗酒、赌博、偷盗、吸毒等恶习,或夫妻不和闹离婚,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

(三)学校失当的教育方式

小学学困生的出现与社会影响、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例如教育方法失当、学业负担过重、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都将是形成学困生的因素。

(四)不良的社会影响

社会上不良因素有很多,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顷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不可忽视社会不良因素对小学生的影响。

三、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知识,但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结果必然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差别。因此,因材施教是解决小学学困生问题的关键,教师要从激发小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设计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逐步排除学困生的焦虑畏难心理。

(二)润物无声,爱心感化教育

爱,是沟通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爱,是情感诱发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师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像工人师傅面对的是机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修剪的是学生的心灵,应精心呵护照料,而不能像对奴隶一样呵斥、辱骂。教师用爱心去热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自然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之后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交流会使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并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声,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生发展

以往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许多评价只重结果,不看过程,一个孩子如果数学考了95分,但在班上却名列第30名,对他的评价也只是平平。忽视相对评价和个人差异评价,这严重地束缚了小学生的发展,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制约着他们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运用发展性评价,给小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小学学困生的发展。

(四)指导家长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除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访、心理咨询室等途径与家长沟通以外,还可举办一些家长的心理辅导讲座,使家长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自觉改善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主动配合学校,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总之,小学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尽管他们的人数不是很多,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小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惟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小学学困生帮助,才能使他们重拾信心,取得进步。让我们时刻记住:热爱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用心付出,相信小学学困生在老师爱的阳光沐浴下会茁壮成长。

[1]邵瑞珍,皮连生,崔柳舒.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程剑鸣.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N].中国教育报,2003-5-15(8).

[3]范小红.浅谈如何抓好学困生的教育[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2):12-13.

[4]李艳丽.浅谈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17-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