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效果的途径

时间:2024-09-03

刘艳莉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300162)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效果的途径

刘艳莉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300162)

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制度、信息化、防治结合三个角度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效果的方法。

学籍管理制度信息化预见性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其学籍档案逐渐增多,给学籍档案的存储带来麻烦;而且,当前学籍档案的利用频率大大提高,学籍档案管理难度增加。随着就业观念的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流向趋向多元化,这给学籍档案管理增加更多难度,对此,探寻新的管理路径,提高学籍管理效果十分必要。

1.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使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学籍管理制度必须具有适用性、可操行性和针对性特点。首先,适用性,学籍管理制度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学籍管理情况反复修改制定的,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度中都指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比如说:为约束学生的旷课,在学籍管理制度中指出:学生无故旷课累计本课程教学时数的1/3,则取消其考核机会,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补考机会。实际上,学生经常不上自习课,不认真及时完成作业,都属于变相旷课,故而可在制度中指出:对于缺交作业达到该门课程1/3的,取消考核资格;缺交作业少于1/3的,在考核前必须将作业补交齐。其次,可操作性。学籍管理制度必须具有高可操作性,做到条文明了、界限分明,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能有章可循,遵循规定对学生做出惩罚等。比如说:1990年版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累计有三门或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应予留降级;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考试不及格课程又四门及以上的,应予退学。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生源成分的变化,其生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毕业生、社会考生等,虽然都是经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但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差,若根据学籍管理制度中的留级、退学、降级等实行一刀切,那么很多学生都会接受这些惩罚,不利于学校的稳定,故此,在该项规定上,学校可作出如下规定:课程无成绩、成绩不及格者或课程成绩及格但本人认为成绩不够理想者,均可在规定和允许延长的学习年限也即5年内参加该课程的考试、重修重考、直至毕业或结业,然后将屡次考试中的最高分记入到成绩档案中。再次,针对性,学籍管理必须具有强烈针对性,能针对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现有管理制度。比如说:为遏制学校考试作弊风气,在学籍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考试违纪学生的该门课程成绩作零分处理,要求参加重修重考,并根据违纪情节的程度进行相应处分,最后记入到学生档案中。

2.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学籍管理办法

在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中,不仅要完善规章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还要以预防为主,转主动管理为被动管理,提高学籍管理效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学籍管理办法要求高职院校依据职责、分工和隶属关系形成相互协调的工作关系,设立教务处、学工处-分院、系-年纪辅导员的学籍管理体系,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同时,学籍管理要有预见性,其管理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在学校生活、学习、思想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学籍管理人员则要学会从以往出现的问题中总结经验,做到对症下药,增强学籍管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除此之外,还要将问题发生前的工作与问题发生后的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学籍管理效果。

3.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为提高学籍管理效果,加强信息化建设,减轻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进而创新学籍管理格局,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学校领导以及各级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纳到议事日程上,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并提高广大师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其次,加大软件研发力度。学籍信息化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研发出高效运行、交互性和兼容性强、扩展性和适应性强的学籍管理软件。在软件研发过程中,整个教务管理的专业人员都要全程参与,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设计出结构、功能、使用均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软件。再次,分工协作。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全体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明确分工,制定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里,可以建立一个四级责任制,教师和基层管理人员提供学生考试成绩等原始数据;院系做好数据的采集、整理、输入和校对工作,提交给教务处;教务处负责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统一编制学生的学号、课程编号等,对院系提供的学籍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审核,生成相关数据报表,建立学生档案等。学院分管领导则加强学籍管理的指导、统筹规划和协调各方工作,把握学籍管理的政策导向。最后,学校必须加强学籍管理人才培训,尤其要大胆引进和培养一批软件开发人才、网络设计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坚持不懈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责任心。鼓励学籍管理人员进修,关心其生活,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努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学籍管理队伍,促进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与时俱进,运用先进手段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学籍管理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学籍管理必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道路,学校要顺应大趋势,研究本校学籍管理的难点以及特点,加强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的预见性,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籍管理,适应本校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就业管理等工作。

[1]焦春红,陈成志.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 2010,06(9):7-9.

[2]朱则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1,(12): 252.

[3]徐文静.论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效果[J].科技资讯,2012, (8):222-2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