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EPS平台1:10000地理信息数据库定性与定量结合更新方式的质检方案研究

时间:2024-09-03

陶丽娟

(辽宁省基础测绘院,辽宁锦州 121003)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是准确掌握国情,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早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就已经逐渐地推动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布置,并且在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推动全国比例尺地形图的建设工作,并加快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构建智能化地理空间框件。在“十二五”的加快发展背景下,新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陆续通车,城镇化的扩张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使得原有地形图现势性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价值和使用范围[1]。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对数据的现势性和属性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及时更新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形地物等要素发生巨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不断减弱,加上传统的1:10000基础测绘是按全要素生产,工作量大,成图周期长,成果现势性已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1],因此,适时改变更新方式才能满足数据的现势性和属性信息的要求。在2020年我院采用创新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更新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的更新,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大批量的数据更新任务。

一、定性与定量结合更新的意义

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处理与数据库优化升级实际需求,应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信息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实施条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定位、空间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来明确整体路线,按照实际情况采用相同的模型和技术标准展开优化设计,建立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服务系统[2]。

以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采用重要要素更新方式,或全要素更新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全面完整的体现变化地物地貌要素,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新的方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的处理测区内数据变化的情况,更好地体现地物地貌要素的变化。

其优势体现在:一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排查出更新数据的范围;二是快速的从变化数据中筛选出需要更新的数据;三是全面的筛选出测区内需要更新的数据;四是保证更新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五是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数据库的更新要求。

二、定性与定量结合更新作业方法

1.总体技术路线(图1)

图1 总体技术路线图

利用满足影像地面分辨率、现势性等要求的卫星遥感影像生产DOM数据成果,或应用符合平面精度、影像地面分辨率、现势性等要求的已有DOM数据成果,结合最新多行业专题数据,采用数字正射影像图采集法为主的多种技术方法,开展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

2.DLG数据的更新方法

在数据采集前,要对原始DLG数据中未变化的矢量要素与更新用的DOM数据中同名影像之间的套合偏差进行精度检测,不满足精度要求的查找原因修改后才可进行数据采集。

在EPS平台下按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要求制作模板,在模板下引入辽宁省提供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原始的DLG数据,以优于1m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为主要更新影像数据源,辅以辽宁省基础性地理国情检测成果数据作为参考道路、水系、境界等行业资料,依据以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则,以EPS地理信息工作站为平台,在新的DOM影像下判读采集更新要素,首先要明确,变化的要素数据是否需要更新,是否满足定量更新的指标要求。

3.定性更新与定量更新的要求

定性更新包括重要要素更新,凡是在“重要要素更新内容表”中涉及的更新的内容均要进行更新,不涉及的只处理好相对关系,不作更新。

定量更新是变化的数据达到规定的指标量就需要更新,常见定量更新有以下几类:

(1)水系要素中的池塘,水中滩,尾矿库图上变化面积大于10平方毫米。

(2)居民地中街区外轮廓线变化偏移大于2毫米且长度大于5毫米,街区式居民地变化面积大于100平方毫米,散列式居民地变化面积大于50平方毫米。

(3)工矿及设施中露天采掘场变化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的空地拆迁区,广场变化面积大于100平方毫米。

(4)公共服务及其设施中体育馆公墓公园游乐园,动物园地理空间位置变化面积超过100平方毫米。

(5)其它地貌中土堆贝壳堆,矿渣堆等一些地貌变化高差大于1个等高距且变化面积大于100平方毫米的应予以更新。

(6)铁路及车站附属设施全部更新,而道路的更新原则是乡道等级以上的全部更新,乡道等级以下的起贯通作用的要更新,道路的附属设施随道路主体更新。

(7)等高线原则上不更新,但与地物地貌变化相矛盾的等高线应进行打断,删除等处理,保证图面的完整性。

(8)高程点,大面积变化更新范围内除建筑区外的高程点应外业打点。

(9)植被类,成林变化面积大于100平方毫米,盐碱地变化面积大于300平方毫米,及防火带需要更新。

(10)注记,随主体要素更新。

三、质检方案设计与实施

1.质检方案的依据

依据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规定,成果的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3]。即作业任务承担单位负责成果质量的“两级检查”,辽宁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负责成果的“质量验收”。质检方案的确定应满足数据的质量评定标准,数据库更新的线划应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00图示要求,满足DLG数据的质量规范和地图数据质量标准,数据空间关系的正确性。

2.质检方案的实施环节

(1)前期工作检查

参与作业的人员应经过严格岗前技术培训,满足作业要求,检查设备的齐全性、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满足数据采集及处理的质量标准,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校等,形成设备保障情况检查记录,并及时将汇总后的情况反馈给生产单位。过程数据检查验前成果质量监督,收集的资料源质量情况和现势性,资料源包括影像资料、控制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行业专题资料等,重点从资料来源的合法性、是否经过检验或鉴定、时效性、数据精度等方面进行审查[4]。

(2)过程数据检查

过程数据检查包括以下几个作业环节,保证质检工作贯穿每个生产环节,即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解决,把问题消灭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控制首件产品的质量,形成首件成果检查记录,技术组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后续的采集工作顺利进行。

数据更新采集环节。更新数据采集工作是后续内业和外业工作的基础,所以要严格控制好这一环节的质量问题,是重中之重。质检内容包括:一是精度检测,检查原始DLG数据中未变化的矢量要素与更新用的DOM数据中同名影像之间的套合偏差;二是更新数据的采集精度检查;三是参照最新DOM数据,检查是否存在漏更的数据;四是定性更新与定量更新的数据是否符合更新内容表中的指标要求,避免出现多更,错更的现象,多更不仅增加工作量还为后续工作增大负担;五是参照最新DOM数据,检查更新的数据线划的完整性,正确性,线划间图面关系合理性,要素综合取舍等问题;六是影像被阴影或植被覆盖的地方是否标记出需要外业实地核实的字样。

图面数据整理环节。主要采用人工对照检查和EPS软件程序检查的两种方式,人工对照检查更新范围内的数据应按外业调绘的数据修改整理正确,要素间关系表达应合理,保证要素的完整性、正确性、综合取舍的合理性、图面整饰的规范性进行检查。检查更新与非更新要素的衔接处处理是否正确,要保证图面的合理性,完整性。EPS软件程序检查功能,利用空间数据的图形与属性、图形与图形、属性与属性之间存在的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规律,检查和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其中主要包括:数据的空间逻辑关系及拓扑关系检查、数据属性结构检查、约束条件为M的属性项是否非空检查、属性项所填写的值是否符合《生产规定》中的取值范围检查、相邻图幅数据的接边检查等等,此软件的检查特点不仅能检查单一的线划与线划间的关系,单一的属性面间的拓扑关系还能将属性面与线划套合关系检查得淋漓尽致。

入库数据核查环节。有两项检查:一是检查更新入库的线划、点及面数据的属性项是否填写完整正确,包括更新年代,更新方式及属性的必填项的填写。二是入库数据拓扑面的检查,拓扑面构建的合理性及拓扑关系的检查。

制图数据检查环节。用Arcgis下将mdb成果转换成pdf的形式,能更直观地展现要素的表达情况,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一是整体浏览全图,外图廓尺寸的正确性,图廓外整饰的规范性,应与图式严格保持一致,境界,图名,图号是否存在丢漏的问题;二是重点检查更新范围内线划的图面关系合理性,线划是否存在压盖,丢失问题;三是要素属性解释表达出来是否完整正确,有方向性的线划是否表示正确;四是更新的点状符号,行政机构位置标识是否准确;五是浏览整幅图面,检查图面合理性,美观性,应满足1:10000出图标准。

四、质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技巧

1.问题

笔者在参与该项目的质检过程中对常见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汇总分析,发现其大部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量更新指标掌握不准,常出现多更现象。地物要素发生了变化,作业人员就误认为是需更新的要素,为后续工作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2)更新要素的取舍问题,作业人员为防出现采集丢漏现象,尽可能多地采集影像上的地物,忽略了1:10000图的取舍问题,使图面出现较多压盖问题,图面表达不清晰、不美观;

(3)大面积的更新范围内等高线,高程点与更新要素地物地貌的关系漏处理;

(4)入库数据存在属性项漏填情况;

(5)制图数据境界表达错误;

(6)有漏加补测数据的情况。

2.解决技巧

作业前进行技术培训,必要时进行考核,作业人员应准确掌握技术指标,组织大家学习设计书。在作业过程中遇到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要常翻看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00地形图图式。

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到“谁主管、谁签字、谁负责”,实行成果质量终身负责制,作业人员对其所完成的作业质量负责;上道工序对提交下道工序的成果负责;各级检查、验收人员对其所检查、验收的成果质量负责[4]。

对首件产品的质量关一定要控制严格,把共性问题讲解给作业人员,避免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减少工作量。质检工作要贯穿每个作业环节,层层把关,绝不把问题遗留到下一工序中,必须对生产过程的重点环节的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充分发挥“两级检查、一级检验”对质量的控制作用。

五、结束语

在更新任务大、更新范围广、更新要素要全面、更新时间短、更新强度大,更新技术新,更新难度高的情况下,对项目各个环节提出了更精确、更高效、更密切协作的要求。因而创新采用定性更新与定量更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的更新,既保证了更新成果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减轻了工作量,又提高了基础测绘更新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满足了1:10000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要求,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更新任务,把握好质量关尤为重要。务必夯实过程质量监督检查这一项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并快速准确解决影响质量的问题。这样做必将加快基础测绘更新的整体工作进度,是对基础测绘工作发展的全新尝试与探索[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