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郑伟
(1.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在探究生命起源、演化及其与地球环境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地球、传播科学知识和国际合作交流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辽宁化石资源以其独特性和稀有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葫芦岛建昌县的迄今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朝阳北票的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朝阳的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鸟类“孔子鸟”,铁岭昌图的中国境内第一枚恐龙蛋“圆形恐龙蛋”等世界级化石珍品,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
辽宁省共发现化石产地345处,化石总量居全国首位,已经形成以侏罗纪燕辽生物群、白垩纪热河生物群以及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群为核心的“十大生物群”。各时代各门类化石齐全,到目前为止,辽宁共发现有30个门类,已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有266种,其中一级184种,二级43种,三级39种。
(1)省级保护机构建设不断优化
一是从机构设立沿革上看,2000年11月,辽宁省政府批准原国土资源厅设立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处,2007年成立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省级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专门机构。二是从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上看,2001年1月,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辽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2005年5月,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并配套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基本健全了化石保护管理领域的各项制度。2018年全省机构改革,辽宁省进一步整合化石管理职能,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行使,对全省化石工作实现了集中、统一、高效管理。
(2)重要化石产地(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截至目前,辽宁省共建立与古生物化石直接有关的地质公园3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辽宁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和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辽宁省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辽宁省义县古生物化石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市县级保护区3处(辽宁省朝阳市级古生物化石群自然保护区、葫芦岛市建昌县县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和辽宁省建平县古生物化石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地质公园及保护区均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范围基本涵盖了辽宁省域大部分重点古生物化石产地。
(3)化石产地管理队伍、保障体系建立健全
目前,辽宁省拥有国家重点化石产地5处,有辽宁朝阳化石产地、辽宁建昌化石产地、辽宁义县化石产地、辽宁北票化石产地以及辽宁本溪化石产地。各化石产地均编制了产地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专门的化石保护管理队伍和保护工作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产地保护工作。
(4)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回填效果显著
近年来,辽宁省组织开展了“京沈客专”、“锦承复线”、“朝凌客专”等重点工程途经化石保护区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及时保障了化石安全;各级管理部门每年设立专项经费,对暴露于地表的化石产地进行保护性回填,并进行复垦绿化,起到了很好保护的作用。
(1)学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辽宁省在国内以及国际科研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一流,在包括美国《科学》及英国《自然》杂志等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2011年孙革等出版了《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专著,首次提出“辽宁十大古生物群”的新概念,对全省化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2)科普教育丰富多彩
近年来,化石产地及收藏单位在科普教育方面成果显著。各化石产地以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多方面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及发展古生物化石的特色旅游工作;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及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代表,省内各化石收藏单位在科普基地建设、科普著作出版、科普活动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绩。
(3)产业发展方面作用突出
各化石产地尤其是朝阳、锦州地区依托各自化石资源优势,开展特色的地方旅游,推进地方旅游发展。北票市依托化石模型制作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并对当地特色化石品种的宣介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1)辽宁省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实现收藏级别定级管理。2018年,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和大连自然博物馆获评全国第一批20家甲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2020年,辽宁省博物馆被评为乙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2021年,辽宁省8家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分别被评为乙级、丙级收藏单位。至此,全省22家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中,11家完成收藏等级评定授予,其余11家正在进一步建设中并期待早日获评收藏等级。
(2)辽宁省古生物化石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古生物化石实现登记建档管理。2021年,辽宁省古生物化石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按照全国统一规范标准,整合收藏单位保管化石、历年来经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鉴定化石、司法查获罚没化石等数据,开展管理平台数据录入工作,逐步实现化石的登记建档和管理平台数据更新。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工作成绩斐然,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问题。
一是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调查工作不系统,直接影响我省的化石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二是古生物化石管理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加强。三是缺少稳定的经费支持。辽宁省大部分的重要化石产地及自然保护区位于辽西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古生物化石保护专项经费短缺,一些化石产地和馆藏机构保护设施简陋,馆藏技术要求不达标,化石标本面临破坏的危险。
本着“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十四五”期间,要围绕《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2021-2025)》积极做好以下以下方面工作。
按照《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技术要求》,实施辽宁西部地区重点化石产地调查示范项目,对辽西化石产地重点地区(朝阳凌源、北票以及锦州义县)开展1:10万(局部1:1万)的化石专项调查;对辽东及辽北地区进行化石产地进行概略性调查评价,开展1:25万(局部1:5万)化石专项调查,摸清辽东及辽北地区化石资源底数。
(1)加强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调度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起沟通顺畅的协调机制,定期对重点化石产地工作、抢救性挖掘、所辖馆藏单位相关工作进行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全面落实省级规划目标任务,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要着力做好重大建设项目途经化石保护区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推进化石产地的化石老旧采坑的回填、复垦、复绿工作,确保现有自然保护地内老旧采坑的化石得到及时保护。推进大连骆驼山第四纪脊椎动物化石保护、骆驼山金远洞保护棚工程建设等项目。
(2)充分发挥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支撑作用
对专家库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补充不同领域类别专家,全面提升专家委员工作水平,规范做好专家委员会日常的司法查扣罚没化石的等级鉴定、移交保管、馆藏单位收藏等级管理等各项工作,对已有的全省古生物化石产地内和化石藏馆古生物化石保护监测系统进行修缮、恢复,实现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对年代久远的重点化石藏品保存状态定期进行评估。
各级政府要将古生物化石保护纳入当地的预算,积极拓展政府、社会、民间融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用于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深入开展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重点工程,确保持续稳定发展。
(1)开展形式多样科普工作
推进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以及大连自然博物馆为展示平台,组织开展各项化石专展、联合巡展;开展线上、线下夏令营、冬令营、知识进校园、知识下乡、科普讲座、“小小讲解员”培训等活动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化石科普作品的创作能力,形成通俗易懂的化石科普作品,组织系列出版科普书籍,增长大众化石科学知识,珍惜自然遗迹,增强化石保护意识。
(2)加强学术交流
搭建科研机构、收藏单位、化石产地相互间的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古生物化石论坛,开展古生物化石科研方面的交流学习;寻求科研突破,联合中科院、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围绕我省特有的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燕辽生物群以及第四纪古人类与哺乳动物群进行研究,特别是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起源问题以及地层古生物与环境背景方面展开系统研究。
(3)开展馆藏单位数字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化石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化石数据的录入梳理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化石馆藏机构开展数字化建设,搭建在线展览平台,提升服务效能,拓展科普受众范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