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沟沟里来了暖心人——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驻朝阳市建平县深井子镇金沟村扶贫侧记

时间:2024-09-03

文/刘艳秀

山沟沟里来了暖心人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驻朝阳市建平县深井子镇金沟村扶贫侧记

文/刘艳秀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桂芬到金沟村实地调研

2017年的辽宁,干旱少雨。

而记者6月底在建平县深井镇金沟村的1500亩坡耕地上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大豆、苞米等农作物,尽管今年辽西雨水少,然而大豆、苞米依然长势喜人, 当地的村民看着这些绿油油的庄稼,个个喜笑颜开。

朝阳因为特殊的地势,一直有着靠天吃饭的传统,而位于朝阳市建平县东北部山区的金沟村,土地瘠薄,水位较低,风沙严重,十年九旱,是深井镇幅员面积最小、最边远、最贫困的一个省级贫困村。因为贫困,早些年村里的男青年很难找到媳妇。金沟村四面环山,村里8000亩耕地,竟有5000亩都是坡耕地。在这个村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种了一大坡 ,收了一大车, 打了一簸箕, 煮了一锅,这看似逗趣的一套话,却生动而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原来的这块土地饥荒到什么程度,这些耕地无法存留雨水,种啥啥不长,赶上干旱年,那就是颗粒无收。

而如今,金沟村村民不再为这些坡耕地不长粮食而发愁了,而是开始合计种什么庄稼更高产,种什么经济效益更高。这样的变化曾经是金沟村村民做梦也无法想到的,而今,却因为自己的村里来了三个“暖心”人而实现了,村民口中的暖心人就是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驻村扶贫工作队,而坡耕地治理就是这三个暖心人为金沟村扶贫工作的最有力量,也是最有成效的第一拳。

身入心入,真抓实干

201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驻建平县深井镇金沟村工作队于8月7日正式驻村建立工作队,由三名同志组成,分别来自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朝阳市国土资源局和化工地质勘查院,形成了自上而下完备的扶贫开发体系和工作网络。

三名驻村工作队的同志用“身入”“心入”扎根实干。“早在2013年,习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就曾说过,扶贫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面对第一份驻村的扶贫工作,扶贫工作队队长吴迪把它看得很重很重。所以工作队刚刚驻村就开始了对金沟村展开了全面的摸底调查。然而这里的贫困还是让扶贫队的三个年轻人大吃一惊。

“我第一次到这个村,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村子一点生气都没有,低矮的房屋,破败的院墙,都是土路,用脏乱差形容不为过,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里太落后。”这是金沟村给吴迪的第一印象。

工作队驻村第二天,在摸底调查的时候工作队的王志强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在河滩上吸铁渣子,当地人说,这铁渣子捡上一饭盒能卖7块钱。工作队的王志强向记者回想那次的所见时,感慨万千。“我生长在城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还有这么困难的村民,心灵受到极大地震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带领全村致富的决心。”

工作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认真倾听贫困村民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工作队和村民代表一道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金沟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识别出来的74户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各支部内选定28名党员干部与金沟村74户贫困户(包括边缘户)结对帮扶。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责任结对帮扶人员。

摸透吃透,斩除“穷根”

建平县深井子镇金沟村位于深井子镇西北部,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主要为山区丘陵地貌,年降水量少,土地贫瘠。全村共有耕地40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约3亩。全村共570户,1611口人,其中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36人,贫困人口全部丧失生产劳动能力,其经济来源主要靠民政救助。金沟村矿产资源主要有珍珠岩、铁和膨润土等资源,其中以珍珠岩的资源储量较大。但鉴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差,矿产资源、农产品运不出去,企业投资进不去。工作队当下决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是首要任务,要着力改善金沟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工作队发现,在有着1611口人的金沟村里,只有一条乡级公路为硬化路面,其余皆为砂石土路,甚至有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而没有路。形容当地“晴天出行一身土,雨天出行一脚泥”一点不为过。许多村民组与组之间更是没有道路,多半是在干涸的河床上顺势而行,交通极其不便。

除了交通不便,通过走访,工作队还发现,在这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小村庄里,至今没有一亩水浇地,没有一口灌溉机井,没有一处设施农业,作物产量无法保证,农田水利设施极度不完善,造成了旱涝都不保收的现状,农业基础差、生产能力低下。

“我们当时到这个村里,就发现这个村子致贫的直接原因就是靠天吃饭这个太可怕了,村里8000多亩地,5000亩都是坡耕地。”吴迪告诉记者,于是坡耕地治理成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治理坡耕地5000亩,分三期完成。

坡耕地整治帮助金沟村实施了土地平整、硬化路面等工程,改善了土壤种植条件,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样让人欣慰的场景。如今一期坡耕地1500亩已经治理完成,村民已经受益,亩产增加300~500斤,惠及村民500多人。剩余坡耕地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随着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金沟村改善的不仅仅是道路,更是整个金沟村的整体面貌。为村内打惠民井三眼,解决四个组村民的饮水问题。为解决出行难,修建2公里的村内水泥路,解决了六个村民组的出行问题,并筹资26.3万元配套100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村内道路路灯全覆盖,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方便和安全。筹资5万元为村小学修缮危房、翻新教室、铺设操场、配备文体器械,兴建了妇女儿童之家,确保了村内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率双100%。筹资10万元修建了1400平方米的金沟村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村内配套了集市、卫生站、公厕、垃圾池、垃圾箱等设施,村内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这哪里是来了工作队啊,简直就是我们家的大兄弟。事事都为我们着想,这路、这田、这学校,这可都是我们家家户户头等一的大事,扶贫真是扶到我们心坎里去了。”采访过程中,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的李大姐向记者介绍着工作队,看得出大姐心里的美还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驻村工作队集体讨论扶贫工作

综合整治坡耕地

帮钱帮物,建好党支部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我来到金沟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村支部,只有一趟小平房,什么党员活动室,卫生所、图书室,什么都没有。听村里人说,是镇里八个村支部,只有金沟村是平房。”村支部的小平房给吴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深入细致地走访,工作队发现,金沟村支部硬件建设不行,人员组织存在着软弱涣散、战斗力弱、年龄偏大模范作用不强等弱项。针对这些弱项工作队软硬件两手抓起。

从抓好党组织建设入手,对症下药,让村支部先“富”起来。一抓思想谈心。二抓制度建设。三抓人才培养。通过这三抓手,三年的党建培育工作,如今的金沟村党支部整体素质提高了,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领导力的村级领导队伍。金沟村现有村部不仅年久失修,而且场地面积小,不能满足广大村民工作、学习、娱乐的需要,工作队把改善村部办公条件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工作队经多方努力,为金沟村争取新建村部为48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总投资70万元。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民事调解室、农家书屋等,村部的建成极大改善金沟村办公条件,满足广大村民工作、学习、娱乐的需要。

靠山吃山,路子要选对

在研究了金沟村致贫的原因后,工作队总结出来,这里除了交通不便和水资源匮乏、农业基础差、生产能力低下外,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也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在当地,种植业为金沟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没有一亩水浇地,没有一口灌溉机井,没有一处设施农业,作物产量无法保证,农田水利设施极度不完善,造成了旱涝都不保收的现状。而这样恶劣的生产环境又导致了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村内以孤寡老人、身体病残、妇女和留守儿童为主,缺乏生产劳动能力。工作队成员邢益铭说,通过他们的走访了解到,金沟村这些年来也兴办过酒厂、油坊之类的企业,但因为种种原因均没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必须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脱贫就需要依托金沟村丰富的珍珠岩矿资源,积极推进金沟村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支柱产业,扶持特色产业。结合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特点,工作队扶持村内和镇域内的矿山企业,协调企业用工以金沟村民为主,或建立服务于当地现有矿山企业的周边产业,让村民直接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强村富民的目的。

金沟村矿产资源丰富,早些年矿产开发红火时,村里有100多人从事运输业。然而近年随着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这些村民只能偶尔接些零活,收入大大减少,生活陷入困境。得知这个情况后,工作队立即想办法,多次往返乡镇,主动协调县内两家珍珠岩企业和沈阳远诚物流公司,与运输户签订了运输合同,积极协调县农信社为运输户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村民们说:“这路子选得又准又实,帮到了点子上、扶到了人心里”。三年来,工作队一直想方设法的研究探索新路子,要扎扎实实把帮扶进行到底,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富裕果实。

在金沟村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记者终于见到了风尘仆仆从朝阳市内赶回来的吴迪。他告诉记者,这些日子,他比以往更忙,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因为再有两个月,他在朝阳市建平县深井镇金沟村的3年扶贫工作就要结束了,他特别想在结束前再为金沟村办一件实事,所以他最近一直在忙着联系一家企业的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子,为金沟村提供更多的帮扶。“记得今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念念不忘的是困难群众,他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的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经过三年的扶贫,习总书记的这翻朴实却是发自内心的话语深深地感动着我,也同样激励着我,所以,尽管我的三年帮扶工作接近尾声,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面对这样的离别吴迪的内心是复杂而沉重的。

三年的帮扶工作中,他们走遍了金沟村各个角落,走遍了每家每户,几乎每个金沟村的村民都得到过工作队的帮助。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及时入学,帮助种养户提高生产能力,帮助住在危房中的村民修缮房屋,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样的帮助与其说是出于工作的要求,不如说,他们已经把一颗颗火热的心留在了这个曾经落后的小山村,这里有太多的付出,太多的汗水,太多的真心……

如今的金沟村,道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粮食也获得了丰产,靠天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村民的生活过得越发红红火火……然而工作队的帮扶工作却依然在继续,这一批帮扶身影刚刚离开,又会有一颗颗火热而真诚的心再次投入,相信,真心的帮扶一定会催开致富之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