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

时间:2024-09-03

韩海侠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 江苏宿迁 223900)

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指导纲要重点强调,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育,并增强读写两个模块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建立起统一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面对语文课程学习时,能拥有更清晰的思路,在阅读中汲取文化涵养,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技能,有效应用于写作拓展训练当中,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今后的语文课领域,作为教师需要遵循一体化的育人原则,制订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案,提升整体的教育实践品质。助力学生在读写融合的学习环境下,真正获得良好的文化底蕴,实现语文创新创作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现状分析

读、写是语文课程中的基础模块,关乎学生的思维逻辑建设,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通过了解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的语文课程领域,教师通常将读与写两个模块分割开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先引领学生阅读相关的文本内容,就其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要素进行详细解析,然后在写作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主题和方向,引领学生根据相关的模板进行写作[1]。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整体发散,同时也给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因为读写模块的割裂,而使得整体的课堂气氛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在面对课程学习任务时,难以表现出较高的兴致,还会因为行为表现比较被动,而限制今后的深入学习进程和动能。所以,在意识到目前读写教学所存在的不良困境之后,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育人思路,深入剖析读写模块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形成一体化育人观念的前提下,分析该教育模式所呈现的功能价值。

二、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意义分析

不同于分模块的教学模式,将读写模块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所展现的功能价值尤为显著。首先,从资源层面来讲,能保证语文课堂上所包含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全面拓展整体的覆盖范围,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时既能掌握一定阅读要领,发散阅读思维。也能夯实写作基础,梳理写作思路,积累写作经验。其次,从课堂环境角度分析,可以发现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构建的课堂氛围更加鲜活生动,让学生在读写交融的学习氛围下,灵活地调整自身的学习思维。也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智慧、梳理思路,从而培育其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同时,在读写一体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能助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有效剖析,掌握文章的写作框架结构、技巧和方法。使得其在今后的写作领域能运用自身所积累的经验,大胆地进行实践创新,以提升在语文方面的综合创作素养,对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写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加强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入贯彻,对于语文学科来讲,能真正实现素质深化改革。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身为教师需要明确读写之间的内在关联[2]。在形成一体化育人观念的前提下,基于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基础的了解,明确今后的教学实践方向,规划并做好课程目标精准定位,探索合理的实现路径,以保证所构建的读写一体化育人课堂更加优质。

三、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研读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在语文教育领域,教材所具备的文化支撑与承载作用比较突出[3]。其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文本素材,对于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散阅读思维,积累丰富文化知识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理,以帮助学生明确接下来的学习方向,并引领学生在教材助力下对相关的文本内容进行综合性的阅读与剖析,从中获取一定的文化内涵,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与技能要领。

例如,在小学课本中,《祖父的园子》作为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建设要求相对较高。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一定阅读内涵,同时也能夯实写作基础,教师须引领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对这一篇文章进行有效解析。首先,须合理地安排阅读计划,引领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导学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阅读。在这一环节当中,需要根据自身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就其中所包含的基础写作要领进行总结归纳。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在这一文本当中排比、比喻、拟人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写作要领,并明确接下来的学习方向,教师须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做好笔记,将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提炼出来,然后根据自身的认知与掌握,对句子的内涵以及所呈现的意境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加深刻全面,也能帮助其积累一定的写作要素,为今后的写作实践与创新创作奠定一定的素材基础。而在引领学生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须向学生合理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先通过粗读来了解大致的文本内容,然后经过细读、精读等,对文本内容结构句式进行有效梳理。

(二)构建情境,促进读写一体化

面对读写一体化全新的转型要求,教师在今后的语文课规划设计期间,需要做好教学情境合理搭建。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其在感受情境、综合感悟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领悟[4]。所以,教师在明确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情况下,需要有效钻研课程中的文本主题与内涵。然后有效借助相关技术载体的作用,营造与文本相符合的意境,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文本内涵,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掌握相关的写作内涵与要领,支撑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小学阶段,《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比较经典的风景类文章。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西沙群岛的景观,感受其所具备的富饶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整合的方式,就现实生活中的西沙群岛风景素材进行展示。通过图片和动画的艺术化处理,为学生营造更鲜活的阅读氛围和意境,使之在视觉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对文章中关于西沙群岛的描写形成深刻认知。然后,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所见所感,就西沙群岛的富饶特点进行总结归纳,运用自身独特的语言思维逻辑进行概括描写。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既能加深阅读领悟,也能实现写作技能的有效锻炼。在构建情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想象情境,为其展示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西沙群岛风景素材。然后引领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规范地组织语言,对其进行描述概括。在实践过程中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同时也能实现阅读空间有效拓展。

(三)有效仿写,发散写作思维

在阅读课上,有效组织仿写训练,是驱动读写一体化教学落实的重要载体[5]。能让学生通过仿写掌握阅读文本中的基础写作思路,领悟相关的方法要领,以驱动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领域,根据自身在仿写中所积累的经验大胆进行创新,提升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创新素养。在组织学生展开仿写训练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就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然后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相关的事物对其进行描写和创作。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文本中,包含了许多比喻的句式,让小兴安岭的风景面貌更具特色。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比喻的修辞要领,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具体的事物,如荷花等,然后引领其在观察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认知对其进行比喻描写,可以将荷花比喻成害羞的少女。

不仅如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参与仿写时,还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基础对仿写任务进行优化设置。例如,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围绕某一句式展开仿写。而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引领其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以段落为载体展开仿写训练。

(四)以读促写,拓展写作空间

以读促写是支撑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创新与创造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在树立一体化的育人观念之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阅读所具备的驱动作用[6],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其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在获得丰富阅读空间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收获的文化知识以及掌握的写作要领进行创作。在整个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其在多元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比如说,教师在引领学生平时注重课上阅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课外拓展训练活动规划组织。要根据学生当前所具备的文化认知基础,为其推荐比较适合的文本素材。例如,可以为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比较励志的文章,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精神文化内涵,并从优秀品格这一层面着手进行写作,让其在创作的同时也能获得情感上的领悟。或者,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日记整理,记录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从而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与深入剖析的过程中,真正感受文章的主题内涵,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梳理接下来的写作思路,激活写作的创新灵感。

(五)以写促读,深化文化理解

在一体化思想指导下,教师须关注以写促读对于支撑学生形成良好阅读思维,提升综合领悟能力的促进作用。要全面关注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导向,增强读写之间的内在衔接,构建更加综合性的学习体系,让学生通过写作创作来加深对阅读主题的感悟。

例如,在引领学生阅读和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合理拓展写作训练活动,引领学生就“我的母亲”这一主题展开创作,促使学生通过独立创作,来抒发自己对母爱的情感认知。也能在写作拓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母爱主题,进一步加深对《慈母情深》这一篇文章的理解,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较强的共鸣。在以写促读的过程中,也能保证学生经过实践训练,获得更加清晰的思维逻辑,使得其在面对阅读学习任务时能保持更加严谨的思维,提高综合阅读理解力。

此外,为真正发挥以写促读的价值,教师还须对写作拓展训练空间进行延伸,以便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从而积累写作要领和经验,驱动其在今后阅读过程中以独特的思路和视角去鉴赏和学习文本素材,保证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得以显著提高。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平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创新训练活动,根据特定的主题展开创新创作,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思路,使得其经过竞赛参与和实践,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提升文化涵养。助力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领域,基于自身所掌握的写作要领,对文本的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方法加以分析,做好文本作品的鉴赏与解读。例如,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然后从写作的主题、意境、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分享自身的写作感悟。

(六)任务驱动,提高一体化效率

为保证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更加高效,推动学生高品质地完成课程学习与训练任务,教师在今后的语文课规划领域,须明确任务驱动所具备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在了解课程的教育主题,并做好课程目标规划设置之后,需要有效设置任务活动。帮助学生确定接下来的学习方向,使之拥有更清晰的思路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更加完整的思维逻辑,大胆地进行梳理与归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学习素养。

比如说,在小学阶段,《草原》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主要描述了草原的风景特点。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写作要领,教师可以合理设置读写融合的训练活动。先引领学生在一定情境辅助下,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并在剖析的过程中,领会文本中所描述的草原风景。之后,合理地安排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先就文本中所包含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训练,从而夯实学生的写作技能基础。然后,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拓展创新训练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家乡中的风景,然后根据自身的感悟进行写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确定好接下来的学习方向与操作思路,也切实保证课堂整体的教学秩序。

不仅如此,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活动有序推进,还需要对课堂授课模式做出改进。在确定好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方式。在引领学生明确自身学习地位的前提下,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助力作用,对学生做好科学分组活动。并引领学生在团结互助的品格支撑下,通过深入的交流互动,来确定接下来的学习思路。

例如,在讲授《草原》这篇课文当中,为了让学生能掌握风景,老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风光素材,然后引领学生结合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发挥思维导图等各项学习工具的助力作用,让学生在明确主题之后有效梳理写作框架,并根据所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创新与实践。或者,教师可以有效布置生活化实践任务,引领学生在平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中获取一定的文化涵养,并基于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以更加独特的视角展开写作。

(七)综合评价,促进读写融合反思

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语文课程的读写模块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所搭建的教学活动也更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读写模块的文化内涵,领悟相关的技能要领,教师在组织综合教学活动期间,还需要积极革新评价思想,本着促进学生素质多元发展的原则,构建更具有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对评价主体加以丰富。在注重常规师评的基础上,还需要凸显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其结合自身在读写综合训练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在总结不足汲取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进步和提升。

其次,还需要对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加以优化。全面关注学生在读写训练模块中的思维逻辑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展开多元化、系统性的评价。要根据学生所展现的语文学习差异,设置层次性的评价标准,进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评价结果。并通过评价反馈更精准地反映学生目前在语言生活学习方面的表现,确定好接下来的教改目标,对读写综合模块进行优化设置。

同时,教师为了保证一体化的育人更具成效,且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有效思路,还须切实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所具备的驱动功能。将学生在一体化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记录整理,以短视频形式进行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确定接下来的学习方向。使得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表现有一个更明确的认知。并把握好接下来的学习目标,在汲取有效经验的前提下,更加规范有序地完成课程综合探索。

此外,教师为了保证所落实的一体化教学活动更加优质,还须在评价理念上做出转变。要切实关注学生的优秀学习表现,发挥激励思想所具备的驱动作用。从学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加强激励,做好学习方法要领的指导,使得学生能更有动力去参与课程学习与创新。

结语

依前所述,相较于读写分割开来的教学活动,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呈现的综合育人效果更加突出和显著,能助力学生有效发展自身的语文阅读思维,在夯实文化知识技能基础的前提下,促使其更加规范地完成写作创新与创作。所以,在今后的语文课实践领域,教师需要把握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内涵。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品质建设要求之后,探索更加科学可行的育人举措和模式。引领学生研读教材、构建情境、组织仿写训练活动,并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方针指导下,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任务驱动,构建综合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有效巩固与内化读写知识,领悟相关技能要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