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元化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与路径探析

时间:2024-09-03

郑修齐 何敏航 白慧军

(1.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 100000;2.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北京 100000)

作为新时代中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质量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学风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优良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立德成才,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建设,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有重要意义[1]。

一、“多元化”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参与主体从单一主体逐步转变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也对高校学风建设方式的多元化提出了要求,以机制促长效,加强第一、第二课堂协同作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模式已逐步完善。高校学风建设在参与主体、影响因素、培养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与协同性,因此需要运用多元化视角,以动态、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学风建设,从单个到多样,从统一到分散,从而形成客观、科学的路径探析。

二、高校学风建设“多元化”的表现

1.参与主体多元化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优良学风建设的主要阵地,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着眼全体发展、注重分类指导、聚焦个体需求、激发内在潜能”的工作理念,对学生学业发展做出针对性的指导;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对高校学风建设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学风建设的发展应紧随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家庭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日益显著,原生家庭在为孩子提供必要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孩子学习观念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任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与道德品质。因此,优良的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学校、学生、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2]。

2.影响因素多元化

探究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从外部来看,高校学风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家风的弘扬、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密切相关[3];从内部来看,高校学风建设也会受到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3.培养方式多元化

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不仅强调专业拔尖,同时强调综合素质。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协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合理规划、互相补充、科学设计,有效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课堂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综合人才[4]。同时加强校内校外联动规划,依托学校校友及社会资源,综合系统地为学生提供学业和职业方面的规划建议。同时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确保同学们学习资源充足,专业学习与职业实习双管齐下,做到知行合一。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

1.复杂性与矛盾性并存

受地区教育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学生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潜在特征,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环节不完整、投入不充分等[5-6]。高校学风建设应考虑不同学生承受能力、自我管理与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差异化指标因素,以达到因材施教、精准提升的学分建设目标。

2.协同性与创新性融合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综合工程,是各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和协调,维持整个系统空间结构上的稳定和有序。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紧扣时代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此外,要加强相关制度构建的协同性,规章制度的设计建构与执行条件相结合,发挥民主精神,创建师生关系紧密、部门配合协调的局面,在协同的基础上推进学风建设创新,摒弃陈旧教学理念,创新高效教学方法,完善组织架构与队伍建设,加强朋辈帮扶互助,营造良好学业氛围,发挥特色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引领带头作用,建立融合创新高效的学风建设体系。

四、多元化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1.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主观动力不足,缺乏主体担当意识,学习观念存在偏差

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时间调配空间自由,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大多以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有些学生不能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对自身的学业目标与工作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7]。同时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态度不积极、不主动、不努力,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存在对学业职业的规划与自身实际不符合的情况等。

2.学习方法被动陈旧,学习成果转化效率低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确保获得有效学习效果的重要催化剂。大学学习氛围外松内紧,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虽然在学业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没有掌握专业特点与学科规律,无法精准定位学习重点,深入研究挖掘知识的能力欠缺,缺乏学习的创新观念和主动意识,进而导致效率低下,成绩难以提高,长此以往还会减弱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3.学风建设机制单一,监督反馈体系不健全

高校学风建设体系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等方面。一些高校虽然有专门的管理队伍及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在实施管理和监控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很多管理和纪律条例没有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课后反馈的诉求不能得到满足,难以满足和规范学风建设的要求。

4.家庭教育欠缺,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阶段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家长存在对高校教育缺乏清晰认识,对高校学业发展认识浅薄等问题。进入大学后,家庭对学生学习定位及方向把握不准确,监督监管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从而制约学生学业的建设与发展。高等学校在某种程度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不良的社会风气间接地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8]。

5.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便利,影响学生学习投入

一方面,便利的信息传播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技术基础,在全球信息共享的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信息传播更加便利、快捷,学术造假、学术抄袭的难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所产生的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也容易诱使学生误入歧途[9]。

五、多元化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在多元化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要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共商共建,共同探索学风建设新路径。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以学生为中心,精准发力;一二课堂联动,双管齐下;完善规章制度,科学管理;多方力量协同,扎实推进;家校互通互联,增添保障。

1.围绕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掌握学风建设主动权

学风建设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方法是否高效等具体行为上,因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学生不同方向和层次的学习需要,激发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在不同知识结构基础上差异化、多元化的能力发展。秉承“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的理念,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的引导,如:通过深度辅导,帮助学生明晰未来发展前景;依托学业发展中心等社团组织对学生进行学业帮扶与解答;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营造竞、赶、帮、超的学习氛围[10];开展各类学术竞赛,为学生学业发展搭平台、找资源、拓渠道。

2.加强一二课堂联动,奠定共育模式基础

学风建设要发挥好第一、二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根据两个课堂的特点和组织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结合。在第一课堂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第二课堂中做好学业辅导内容设计。此外,为更好推进一二课堂联动发展,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第一课堂,多实践和引导,挖掘学生潜能,进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育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专业特色,突出学风建设的专业性和独创性,打造学风建设品牌活动,确保建设效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11]。同时在教师资源、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为一二课堂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3.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高校优良浓厚学风的建设。在学习道德方面,高校要强化奖惩制度,严肃处理违反学习纪律与学术道德的行为,纠正不良风气;在教学考核层面,增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关联性,不断优化检验学生学业水平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学术品质与道德风尚,加强学业辅导小组帮扶与互助,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进一步做好反馈机制,定期开展学情调研和临时学情抽检,对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反馈。

4.协同多方力量,多维度推进基础学风工作

通过开展学业发展辅导、朋辈辅导、诚信考试教育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学风建设和学业帮扶中去。通过师生交流会、座谈会、经验分享会等多途径对学生学业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加强学风普查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不断完善学风建设,同时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营造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

5.家校互通互联,构筑学风建设双保险

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因此,家校要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与思想引导,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业发展增添保障,为良好学风的构建贡献力量。

6.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高校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特点和学习规律,培养学生兴趣,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挥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学习沙龙、线上学习交流分享、校园大讲堂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自学观念,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引入网络化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思维,利用“雨课堂”等程序或课堂直播等形式,打造翻转课堂、互动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结语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难点,在给予重视的同时,需尝试运用多元化视角、采取多种方法推进,不断改进与完善。高校学风建设既要加强学生专业化教育,也要重视良好学习环境的打造;既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监督与反馈的效果;既要做好朋辈学业辅导,也要重视实施中的细节设计。通过多方共建,形成互助合力,在实践中检验成果,不断改进方案,实现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