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分析

时间:2024-09-03

桂玉莉

(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 江西南昌 330000)

引言

对于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减轻学习负担,而作为“双减”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具体到教师而言,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决定政策的最终效果是不符合当前的教育模式。同时更加注重实际教学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改变,尤其是在做作业的设计方面,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的减负。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整个学生的三观的正确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叛逆信息,在此阶段,做好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工作,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其学习特点,改革教研体系,优化作业设计,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还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学生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受到传统教学管理理到念模式下,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整个学习生涯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要的关注点,这种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使其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因此,这种被动的学习往往达不到教育设置的标准,使其最终效果无法实现。同时,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常见考核方式,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检测标准,对于考试成绩偏差的学生,通过多次练习的方式,采用题海战术,使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制约。这种单一的重复性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学生对道德课程知识的深度吸收,也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其学生对于此课程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

2.作业形式单一,布置不合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布置道德与法治的作业时,老师统一设置作业,形式上的单一,造成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实际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所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进行分配作业,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而言,遇到困难的问题难以进行解决,造成作业时间比较长,占用了大量时间,更加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感到厌恶,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这种一刀切的布置作业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工作难度,减少了对于不同学生分别进行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但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双减”政策下优化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的有效方式和对策

1.“双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单元作业设计原则

首先,重视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视学生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更是促进五育并举的重要巨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调整单元内容,进行知识重组,加强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布置,以此引导学生加强自主探究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作业延伸,除了要布置书面作业外,更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更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技能。其次,加强科学性与基础性相融合。教师布置单元作业时,要以新课标为基础,重视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单元作业完成情况,确保单元作业的完成度与学科教学进度能达到平衡,从数量、内容以及要求等不同方面展开,运用集体讨论的形式,这样设计和布置的道德与法治的作业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最后,加强发展性和多样性共行。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生活元素体验,以此为学生设计更具实践性的单元作业,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况下积极展开探究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合理的运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晚上作业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单元作业、拓展作业、鼓励作业结合布置的作业,是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

2.灵活布置作业内容,提高练习作业兴趣

在布置道德与法治家庭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提高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家庭作业和课堂一样具有学习价值和意义,课堂在于学生的对基本知识点的吸收,在于课本知识理论的教学,对于知识的深度掌握,还需要课下不断地练习和复习,这正是家庭作业要起到的实际效果。因此,家庭作业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如今,教师可将网络作为媒介进行作业的布置,再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吸引力。比如,在教授《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网络增加学生对法治课堂的深度理解,并以真实的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度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总结,必要时可以写一篇观后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家庭作业,从而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1]。

3.增强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课本的理论属于一种虚拟的课程,其实质还在于应用到实践中,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社会的实践活动显得更为重要,课程主要的中心点在于良好道德的培养,增强法治观念。学生在学习阶段学好理论知识后,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指引学生不断向前。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积极奉献社会》课程中,本课的主题思想在于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教师只是课堂进行讲解,无法让学生体验奉献的实质。因此,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一月为期限,要求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帮助他人,一来完成作业,这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期间,学生可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实际活动,以此增强自身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并与他人分享成果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通过实践活动后,学生能够加深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对于理论与实践给予同等重视[2]。

4.强调多元化方式,增强作业趣味性

针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以书面作业为主、枯燥无味的作业方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本门课程主要在于强调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堂小品方式,实现多元化授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课程中的课后作业进行场景还原,丰富课堂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架构在作业设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比如,在《诚实守信》一课中,教师可安排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主题通过小品汇报的方式表现出来,坚持诚实守信为主线,表现方式不限,主要在于小品中角色的扮演进行内部合理的安排,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并规定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进行不断练习和排练,同时规定时间点进行汇报,最终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同时,老师与学生代表可以针对不同小组的表演情况和质量,是否脱离主题的标准进行评比,对于本课堂中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进行奖赏。在整个小品的表演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科目的重要性,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感受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力量[3]。

5.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对作业进行合理把控

“双减”政策就是以降低学生学习负担为目的,尤其对于课下作业而言,关键在于一个度,为减轻学生课下作业的压力,减轻日常学习负担,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方式起着关键影响[4]。因此,在设置作业时,老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特点,通过考试归类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使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顺利完成作业,进行科学合理布置,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注重作业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设计。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布置,更加方便了教学的有效管理。同时,教师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线上作业的布置,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实现家长、教师与学生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整体绩效。

6.优化评价方式和标准,同时注重激励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于作业的评价标准往往过于单一,只将纸面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要完善作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可通过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评测等方式,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习效果高质量要求。同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此外,老师对学生的不断激励起着重大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激励使其打开心扉,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学习充满激情,享受学习的快乐[5]。

7.借助网络设置电子作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的工作带来便利,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学习环境,更能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布置一些电子作业,比如视频、音频录制、照片拍摄、信息共享等。电子作业的推出能较大的吸引学生操作的兴趣,减轻学生对作业产生的压力,从而实现“双减”政策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作业的延伸设计,引导学生透过知识展开对生活的思考,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式。比如,以“身边处处是法律”为主题,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列举一些不良行为的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展开调查,选用典型案例结合相关法律进行介绍,通过网络交互的形式加强交流。教师布置任务后,能引起学生的反馈。为了确保调查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设计具体的互动时间点,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过程中加以指导,组织学生有序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做出评价,通过生活案例加法律运用对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能增强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学习法律知识。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交互平台,并以此为学生设计学科作业,是一种创新。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可延伸到作业,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强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是从学生个体差异上来说,还是从学生学习态度上来说,都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初中生对网络有位感兴趣,网络信息技术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教师将作业渗透到网络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于此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转变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实现“双减”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的[6]。

结语

“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除了要保证质量外,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科的创新探索,设计学科作业时要融合趣味性、互动性,以此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同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比较重,对于作业较为敏感,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推出多样灵活的作业任务,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国家“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就需要在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同时,在评价方面也需要做出改变,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优良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深度理解,将自己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