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策略

时间:2024-09-03

赵尊龙

(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 121013)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历史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多媒体通过计算机对文字、视频和图片等各种信息进行管理,使人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与多媒体进行交流。在历史教学在中,多媒体发挥的作用更加无可代替。因其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学生无法直接接触,而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作用就显得毋庸置疑。历史教师上课,不是简单地照本宣读,而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历史。历史教师通过播放图片、视频,再加上历史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可以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多媒体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遵循针对性原则,一方面以课程标准为基础,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教师在选用多媒体素材时,一方面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选择,所选用的素材要体现历史知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在寻用素材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选择,不要因为老师对哪方面了解而过多地使用这方面的史料,偏离了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选用的素材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能选用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在选用视频时,尽量以通俗化语言为主,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了解历史知识。

2.启发性原则

教师选用素材归根到底是为了教给学生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教师在选用素材时,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选择。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用带有一定难度的历史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以《清朝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这节课为例,展示“盛世滋生图”和“白莲教起义”,询问学生,为什么清朝在鼎盛的时期会存在着危机呢?展示“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两处照片,询问学生,清朝如何使封建制度达到完备的?然后播放一段马嘎尔尼访华的视频,观看两国交换的物品以及看两国之间的谈话,询问学生马嘎尔尼的这次访华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马嘎尔尼无奈地一走,四万万中国人都没有意识到,他这一走将对中国未来历史发展的走向意味着什么?在这一些问题的询问下,学生会从多个方面考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为学生合理地设置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设下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与图片,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进行讨论。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行原则,在教学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仅仅作为一种辅助工具。

在社会愈发发达的情况下,多媒体资源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但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适度,要以教材为主,过多使用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历史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让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脉络,完成课程目标,并不是单纯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使用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

4.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原则,符合现代的教育理论、符合历史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依照建构主义理论来使用多媒体。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一定全是老师传授的,很多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其他途径获得的,这反映了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时,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建构,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因此,历史教师在上课时,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

而现在网络技术越发的发达,网络上的知识也参差不齐,很多知识是通过人们臆想和无从考察的事件。很多教师在寻找知识时只关注新奇、有趣,把一些错误的知识带到了历史课堂,例如《甄嬛传》《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等电视剧,把错误的历史带给了学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对历史的理解。教师在选用视频时,可以以纪录片为主。历史纪录片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播放正确的历史影视,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真正地了解历史。

二、多媒体在历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选材不当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的确提高了教学效率,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备课、如何选择上课材料成为教师运用多媒体的难点。第一,很多历史老师选择的教学材料是道听途说的,是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的,是从一些影视中截取出来的,很多材料没有得到官方的认证。第二,历史教师的选材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第三,历史教师的选材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具有启发性。

2.过多地展示多媒体课件,减少了与学生的交流

多媒体的普遍使用确实给教师带来了方便,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伴随着老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然多媒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还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启发,缩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回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使课堂枯燥乏味[1]。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固然重要,但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历史老师教学的辅导工具。而在现实中,教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而过多地使用会导致教师在课堂的地位降低,使学生产生一种教师无关紧要的错觉。

3.对多媒体过度依赖,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授课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会导致课堂舍本逐末,起到了消极作用。第一,多媒体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只是作为老师的一种辅助教学用具。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象,以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第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随着多媒体在课程中的过度使用,逐渐出现了教学与教材相分离、课程与说教相分离,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三、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多媒体与单元教学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以来,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了老师们欢迎。单元教学在时空性和整体性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单元教学也成了一种主流。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相比,虽然存在了较多的优势,但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与多媒体相结合,使单元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其连贯性与整体性的特点,而多媒体的应用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厘清某个时间段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利学生于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教师在运用单元教学时,需要把握这一单元的整体脉络,教师需要对整个单元确立主旨,优化教学内容。而单元教学伴随着内容多,教师付出的精力较大。在运用多媒体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视频,使学生对晚清的历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晚清时期的历史主线展示出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通过单元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厘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使学生对晚清有了一个充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2.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多媒体实行情境式教学

历史这个词语最早起源于希腊,是在希罗多德一书《历史》中提出来的,他对历史的解释为对过去事的研究。这说明了历史具有过去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这需要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创设历史情境,多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运用视频播放、图片展示与教师的讲述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历史和感悟历史[2]。

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学校设施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内建设VR科技教室,在讲述一些晦涩难懂、重点难点的时候,可以使用VR技术更加真实的还原历史情境。这种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历史,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和人物的心理变化,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价值观。

例如,老师在讲述“洋务运动”这一节课时,课本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企业,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与结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可以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上的真实性,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来展示“洋务运动”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洋务运动”的认识,通过与教师的讲述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清政府的腐朽与无能。这种教学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3.以教师为主,多媒体为辅

历史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促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历史教师的主导性,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更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3]。 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仅仅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帮助教师上课。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全部精力集中在多媒体上,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保障,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4]。所以,教师一定要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教师的调度作用。

例如,在讲到《凡尔赛条约》的签订现场“巴黎和会”时,历史老师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知道“巴黎和会”召开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讲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老师讲解完以后,可以放一段关于“巴黎和会”的电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当时的历史情境,看看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如何对抗中国作为战胜国的不公平对待的现象。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多媒体的融合,让学生充分理解当时我国在国际上的历史境地,提高对历史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如果老师单纯地播放视频和图片,不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就学习不到系统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依据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课程标准进行的。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根据课程标准,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契合历史课程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最终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结语

总而言之,从历史的特性来说,多媒体已成为历史教师不可或缺的辅导工具,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仍然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历史教师运用多媒体上课,但效果很不理想,也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多媒体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历史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媒体,不仅要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技巧并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要端正对待多媒体的技术,无论多媒体发展得如何先进,都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导。在利用多媒体讲课时,历史教师一定要找好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师设计与教学方法。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与板书、与历史教材和教学设计相结合,以实现历史课程目标为主。在新旧两种教育方式中,我们应该将两种教育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