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陈梓溪
(安康市第二小学 陕西安康 725000)
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够反映出其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来说,对于相同难易程度的作业的完成情况是不同的,难度过高的作业会导致部分语文学习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而难度过低的作业则会导致部分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难以实现自身提升。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与布置课后作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1]。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习惯于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全班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成一模一样的作业,无论是从作业量上还是从作业难度亦或是从作业类型上都没有进行任何区分[2]。对于一些有着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学生来说,这种作业往往过于简单,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深度思考,对于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毫无帮助。而对于部分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作业的难度又显得有点过高,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完成过程十分艰难,且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这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自信,也不利于这部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设计分层作业的原则就是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优劣、兴趣特点以及综合水平来为其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任何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符合自己能力的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也是小学高段语文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核心目标所在。
课后作业是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用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巩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关键方式。教师能否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对于上述课后作业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一方面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及时回顾与掌握课堂中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就课堂内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拓展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为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最终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课后作业模式下,“一刀切”的作业难以符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有的学生觉得作业过于简单往往应付了事,有的学生觉得作业过于困难往往逃避处理,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打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信心。分层作业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差距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更多更丰富的课后作业形式与课后作业内容,在提升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同时,使其能够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不同的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提升其完成课后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长期以来,很多小学教师在设计与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尤其是部分高段教师一直习惯于围绕“考试”这个主题来进行,即所有的课后作业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设计,所设置的内容也更多针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种作业设计模式由于受限于应试教育理念以及刻板教材的约束,学生在完成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很难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完成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实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链接,即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悖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3]。除此之外,由于该类作业在完成过程中往往并不需要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因而也就无法打破教材知识的限制以及考试内容的禁锢,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就目前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和很少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到了“分层设计”这个教学理念,但是依然没有掌握其真正的内涵和具体的应用技巧,从而导致很多语文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比如,作业量的分层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出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最大优势。但实际上,即使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背景以及综合素质的不同,在语文学习水平方面也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了,所谓的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层次感其实更多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层次上面。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误以为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大,坚持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从而导致部分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花费了过多时间在已经完全掌握的知识上面,而部分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花费了过多时间在自己当前难以理解的知识上面,得不偿失。与此同时,这种不合理的作业设计方式很容易打击这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难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后作业设计的认识不够科学与完善,一方面表现在对于班级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以及语文学习水平没有进行全面的掌握与分析,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在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的内在差异。另一方面则是表现在当前很多语文学科的课后辅导资料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些教辅资料没有进行系统化与科学化的整合与分析,过于依赖现成的辅导资料,导致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存在与课内教学内容严重不相符合的情况,甚至造成课内与课后之间的脱节,难以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愈加重视,很多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各种不同类型的课外教育与课外辅导,这也就导致在家庭背景以及综合环境的影响下,即使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学习能力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依然坚持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话,不仅仅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对于高段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既要关注其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其综合语文水平。分层布置课后作业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基础与前提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所谓的分层并非只是粗暴地按照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还需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确保分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比如,为了能够更加合理地对语文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方面要制定标准化的课堂答题积分机制,即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问题回答次数以及回答正确率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内打分;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在各类语文测试以及语文作业中的表现对其进行打分,最终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综合分数将其分层。其中A层次的学生属于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并且综合语文水平较强的学生群体,针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加大作业的难度,降低作业量,让学生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充分的思考与探索,从而进一步提升这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以及综合文字表达能力;而B层次的学生则是属于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往往在一个班级中所占比例最大,在为其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以帮助其夯实基础为主,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层次的学生占比较小,主要是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需要适当加大课后作业的数量,通过一定程度的重复性作业来帮助其记忆与掌握一些基础语文知识点,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的同时,也能够为其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中,所谓的课后作业无非就是“抄写字词”“抄写语句”等内容,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仅不利于发挥出课后作业应有的价值,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而且,对于高段学生群体来说,简单的字词抄写对于其综合语文水平的提升十分有限,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字词抄写类作业上无异于一种浪费。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该在注重分层设计课后作业的基础上,丰富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在进行作业分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承担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任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七律·长征》这篇文章为例,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以及拓展学生对于那段历史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新时代长征”为主题的画报评比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每个小组中分布有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作业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任务。其中有的学生可能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可以选择负责承担画报中的文字表达这一任务;有的学生可能比较擅长绘画,可以选择承担绘制长征组图的任务;还有的学生可能比较擅长口语表达,可以选择承担最后的解说任务与展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自觉地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并且在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作业任务,提升了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与人性化。与此同时,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可以就同一个语文课题进行探讨与辩论,思维与视野都能够得到有效拓展,切实发挥出了课后作业的优势与价值。
作业评价作为课后作业价值是否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环节总是被忽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当前阶段,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或者采用单一的教学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一方面无法引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另一方面单一标准也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分层设计的理念也应该体现在课后作业的评价环节,针对于不同语文水平、不同性格特点以及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分层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更加完善的语文学习框架,还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大有裨益。
比如,为了能够保障课后作业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所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体系设置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终评”三个层次。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课后作业——作文为例,在学生们完成作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己先大声朗读一遍自己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一只彩色笔标记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第一次修改。之后,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观看与查阅彼此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另一只颜色的笔进行标记,其中包括病句、错别字等常见的错误。在学生们完成自评与互评之后,教师再用另一只颜色的笔对学生作文进行最终查阅,其中既要对作文原文进行查阅,也要查阅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的内容是否合理。通过这种分层逐级评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全方位综合考量学生的语文水平,帮助教师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帮助其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对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重视。尤其是对于不同学生群体,要合理按照学生的水平、兴趣以及特长等特点进行分层,并通过丰富作业内容、完善评价机制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完成语文课后作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够学好语文、爱上语文,提升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