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4-09-03

苗洁琼

(岷县第三中学 甘肃定西 748400)

在高中学习的过程里,美术课程属于必修性的学科。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对教师提出了创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方式的要求,其要在理念转换、方式创新的背景下,确立教育目标。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比较强,所以,教师可以借鉴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践行全面化教育的过程。高中美术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实践水平,加强学生整体性的美术素养。近些年来,媒体技术与课程教育之间的持续融合与进展,促进了课程改革。

为了让课程改革的要求得到落实,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充分结合网络所带来的便捷和效益,改革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有效地体会“网络教育”的趣味,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教师能够充分结合微课的优势,在高中美术课堂当中,展开探究性启发性和研讨性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融合课程改革的具体性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进而加强美术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

一、“微课”的概念阐述

初始阶段的微课表现形式,主要是微型的教学视频。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转换,微课慢慢往“微课程”的方向发展。其不单单含有教育层面的资源或知识重难点,还包含相应的活动开展。由此,微课指的其实就是对某个学科知识点的内容提炼和活动实施的整合。

时代进程一直都在推进微课的发展与优化,微课的定义可以大致整合为: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提取、设计并融合成时间比较短的微型视频。在课前预习阶段、课中讲述阶段、课后巩固阶段进行播放,以此方便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知识点、掌握知识点。从微课的特点出发,其简短性视频的呈现和教学重点的凸显,都展现出了一定的趣味性、多元性。在教学过程里,有着相对突出的效果凸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里,微课可以应用至每一个环节当中,课前可以播放一些整合性的微课内容,以此启发学生的思考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的进程当中。课中可以播放突破重难点的微课内容,以此快速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学习成效[1]。

美术学科的微课有其独特的性质,它的展现形式不单单局限在图像与文字的整合上,需要美术教师依照美术学科的特征设计微课内容,制作微课视频。美术既具备艺术性的特征,也拥有视觉性的特点。所以,教师所能够发挥的设计空间很大,所以,两者的融合会让课堂变得更具生动性、灵活性。根据高中美术所呈现出的学科特性,其中的每一个课时都能够制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微课的内容可以依照主题进行差异化的方式呈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构造和驾驭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学习进程。而对微课的合理性使用,也对教师提出了“专业性”的资源筛选要求和能力掌控要求以及学生学情认知要求。教师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可以设计和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美术微型课程。

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

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其含有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章节的主题都不同。为此,教师在制定微课的时候,就要围绕章节性的“主题”,对知识内容进行挑选。选择出适应学生认知规律和鉴赏水平以及技能形成的美术课程内容或课程重点与难点。之后融合微课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2]。

以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为例,教师在讲述“什么是美术作品”“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就可以围绕“美术与眼睛”的主题,制作微视频。通过部分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明确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开展多层面的沟通与探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有效性的引导之下,提高自身的审美思维。学生可制作微课。这样从多个视角出发,去鉴赏美术作品,继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

2.完整性

为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美术课堂会基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升应用微课。所以,微课的制定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在内含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不能以简短的拼接视频为主,而是要根据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相应的视频内容。

以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为例,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就要注重微课的完整性。其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点和重难点以及活动践行等环节的整合制定微课。这样就能够保障礼仪与教化的完整性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突破“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影响”的重点。而且能够在微课的展现下,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背景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趣味性

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美术素材,都拥有着丰富性和感官刺激性的特点,面向这些丰富且广泛的美术材料,教师在挑选微课材料的时候,就拥有对应的难度。教师要从中精心挑选出适合学生汲取知识,获取能力的资源。高中美术教师要迎合课程改革要求,选择出品质相对较高,且可以激发学生鉴赏兴趣的资料,继而以此为基础,制作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微课。美术学科的微课视频,不仅仅要展现“视觉”上的感官刺激,还要展现美学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美术知识记忆。也就是说,教师对美术微课的制作,要严格遵循趣味性的原则要求,由此,教师才能够依靠学生兴趣的提高、思维的延展、能力的提升,完成理想化的教学成效,并为学生创设活跃性的学习氛围。

三、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积极价值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微课视频一般会突出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其展现形式中的直观性特征、简短性特征,会使学生更迅速、更有效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掌握美术知识。其既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又能够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和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3]。

2.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征

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里,依靠部分满足学生认知特性的教学方式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美术素养都可以得到相应地增强。微课属于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既能够展现美术学科中的作品美感,也能够发挥美术鉴赏课程的实际效益。微课的合理应用,让美术课程的教育,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其结合色彩、文字、视频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这种个性特征的发挥,就会让微课产生完善美术课堂教学成效的功能。

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具体策略

1.丰富高中美术微课内容

微课归属在“信息化技术”的领域当中,将其应用在教育过程里,其就成了教学过程里的产物。依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教师突破章节下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会将知识点,扩大、延伸性地展现给学生。在微课的价值之下,美术课堂变得十分的多样。加之教师所呈现出的创新性教育理念,微课的教学形式就必然会出现在美术的课堂之上。由此,教师要利用微课,丰富高中美术的微课内容,其能够通过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4]。

以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为例,教师在讲述“人间生活”的美术作品时,就要沿着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明代中国隋唐时期、宋代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和风俗画作品。这一课的主题在于“世俗生活”,其中包含日常劳作、人物形体、商贾交换等世俗生活,假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去找寻对应的微课素材,那么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就会有所降低。这就代表教师要预先接触和“人间生活”相关的美术作品内容。其要在目标的确立背景下,找寻适合学生鉴赏的美术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分类和收集。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制作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微课程,且可以借助这样的微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内涵。

2.科学运用美术微课资源

当教师承担起了“制作微课”的义务和责任,其就会在负责任的思维意识下,重视微课资源的科学化运用。在践行此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就要清晰地认知到。即便这些本源的资源和我们所需要教学的美术内容相连,教师也不能不加挑选的进行完整性的呈现。而是要在丰富的微课资源中,挑选出适合学生的微课资源。而在挑选的过程里,教师要以“教材主题”为重点,由此,课堂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性的呈现。

以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中的《美术与自然、环境》为例,教师在结合微课呈现鉴赏类美术作品的时候,就要围绕“自然环境”的美术主题,挑选适合学生进行鉴赏的资源。比如在导入“走进博物馆”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微课制作和“‘T’型帛画”相关的动画视频,之后让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即“视频中的艺术作品叫什么名字?你认为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现在收藏于哪个博物馆?”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到“美术与自然、环境”的课程学习当中。教师则能够透过学生的思考,为学生介绍“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故事。对马王堆汉墓故事的展现,实则也是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可以在这类故事的引导之下,进入到自主化的探究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中了解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历史故事,而且能够依靠自身对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理解与探索,增进自身对于博物馆的兴趣,且可以透过切实性地探究,感知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3.整合构建美术微课平台

在学生收集了一定的资源,制作了一定的课件以后,教师应该将其和自己的资源归纳在一起,建设一个微课平台。在这类美术微课资源平台当中,既含有教师个体性的资源收集,还内蕴学生的个性化制作[5]。这就让后续的微课资源利用产生了一定的效益。教师可以依靠这样的平台,建立一个高效化的、和谐化的、自由化的课堂。

以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为例,教师在讲述“东西方文化”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合作融合的形式设计微课,透过钉钉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使学生可以把收集到美术作品,传递给教师。这样,资源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性地收集,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鉴赏能力、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也能够通过资源性的整合,设计和制作微课,让学生在鉴赏多元美术作品的过程里,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明确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

比如学生在探究“《阳春白雪》《赶火车》《丰衣足食图》中现代性因素如何体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作品具体性展现,制作问题导向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明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术门类,和传统习俗相关,但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产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主要展现在绘画的内容表现,主题彰显、形式技巧上。”这种明确性的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整合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分析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一定的美术素养。

又比如学生在探究“西方美术现代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沿着“西方美术现代化”的主题,收集对应的微课资源,通过思考性的微课展现,让学生对比现实景象和梵·高的绘画,促使学生在微课的协助下,理解梵· 高绘画的特点,即形体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强烈,笔触短促,构图处理主观化。当然,学生还可以依靠微课中的作品展现,提出自己的鉴赏性疑问,像是“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塞尚《静物》有什么样的联系?”问题的提出,会让教师对其进行明确性的解答,而这种思考性的过程,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的学科教育中,合理应用微课,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审美思维和鉴赏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合理化的、科学化的利用这样的技术资源,通过趣味性、完整性、适应性的制作遵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分析思维。依靠微课内容的丰富、微课资源的运用、微课平台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审美意识的形成背景下,提高自身美术学科的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