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将中华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思政课程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9-03

韦晓霞

(横州市校椅镇中心幼儿园 广西南宁 530300)

幼儿每日生活的点滴都是可以利用起来对其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让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进幼儿的思政教育课程,可以让幼儿不仅能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而且能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其知识、激发其表达爱的能力,让幼儿能够为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但是由于其强大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融入进幼儿的日常娱乐活动和思政教育中,能够用其优秀的文化品质提高幼儿学习质量,从而让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身上得到传承。

一、中华二十四节气概述

中华二十四节气的起源目前已不太明了,传说其发现于上古时期。上古时期的人民通过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和周期,结合每年农作物的气候及生产规律对自然的节律变化进行了总结,最后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随后二十四节气成为我国劳动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所主要依据的知识,用其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直至今日。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价值也影响着我国天文学、气象学的研究,方便了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成为我国众多民俗文化的起源。时至今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自二十四节气所衍生出的各种民俗活动和节日纪念,其中承载着人们对节气所代表的寓意的敬重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一项节日。在冬至这一天人们或摆宴庆祝或祭拜祖先,对本年度进行总结并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是我国十分重视的民俗传统。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在现实中的投射,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可以观测并掌握的现实规律总结,也是人们寄托美好希望和向往的载体,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容。

二、中华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思政课程的意义

针对孩童进行教育是对我国文化传承的现实需要,文化通过教育进行传承和发展。教育的开端起始于幼儿,思政教育融入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促进文化传承和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助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活动指导着幼儿的身体实践活动,通过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幼儿得以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进行建构,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并将内在的知识得以表现在外在的行动上。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幼儿对外在环境的知识了解不多,但其敏感好奇的天性指引着幼儿观察并一步步地模仿,让自己能够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并适应周围环境的生活状态。这种源自潜意识深藏的力量表明幼儿具备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让幼儿通过深藏在无意识中的自然力量和法则学习各种知识,奠定学习基础。上述理念的核心思想便是幼儿能够利用心理规律认识外在活动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外部印象反过来会影响幼儿的认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做好指引的工作,让幼儿能够从仅认识事物的外部形象逐渐转变为掌握事物的抽象思维中去。二十四节气就是可供教师选择的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素材。二十四节气中所代表的自然现象是幼儿教师将其融入思政课的切入点,利用各个节气所代表的自然现象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后通过游戏或娱乐活动吸引孩子们关注教学内容,从而完成融入二十四节气内容进课堂的教学活动。此举有利于让幼儿了解真实的自然现象并保持好奇心,在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幼儿可以对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帮助幼儿理清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和与之相对应的节日文化。

(二)培育幼儿积极思想意识形态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其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和积极的价值形态。幼儿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并将其应用到幼儿的思政教育中。首先,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一系列思想符合幼儿纯真的心态,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类卓越的模仿学习能力是我们与动物差别最大的地方。通过人为观察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指导生产生活的指南针,在劳动生活中人们根据节气时节产生的气候现象创造出了农谚,歌谣便是在劳动人民口口相传农谚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歌谣在传唱的过程中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歌谣内容态度积极、语言朗朗上口。如立春节气,人们在播种耕种时对本年度给予的美好的希望等美好情感便会融入到歌谣中。这些充满着美好、纯真的思想寄托也正是幼儿思政教育所追求的效果,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劳动人民在劳作时的愉快心情,并产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其次,二十四节气中的“天人合一”是我国高等哲学中的观念,幼儿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可以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哲学得以了解。二十四节气在古时最大的作用便是指导我国农业的生产,通过二十四节我们可以对自然在一年中的变化和表现得以分析和了解并根据自然的运行规律规范自我行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正是表现在此处。通过教师将思政课程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并进行教学,幼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自然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观察现实中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变化,增强对大自然的了解,从而做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三、中华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思政课程的实践应用

(一)进行环境构建

幼儿园是为幼儿构建二十四节气融入思政课程环境构建的重要情境。通过合理利用幼儿园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园内设备对其进行创设和调整,便可以在幼儿园中营造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环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让幼儿能够通过园内的环境构建学习到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举例来说,常见的有声环境构建模式表现为以下模式:幼儿在清晨进入学校或者午间散步时,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便可派上用场。通过学校喇叭播放节气歌或者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歌谣、童谣等,如“立春了,立春了。小鸭子,河水游,南风吹来雪水融。每年都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隔十五天,春天始于二月四,即立春”等。歌谣在重复的播放过程中,幼儿能够对其印象深刻并记住歌谣且在闲暇时进行吟唱,在此过程中记住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

除了营造上述有声环境外,通过构建视觉环境对幼儿的二十四节气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也有着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收集多种二十四节气绘画素材进行二次创作。举例来说,在墙面、走廊等幼儿能够经常肉眼看到的地方绘制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板书、文化墙等,营造全方位展示的文化互动氛围。幼儿在色彩鲜艳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文化墙的图文信息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所传达的理念和信息,从而增强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二)讲解文学作品

我国历史中传唱二十四节气的民间故事和诗词歌赋不胜繁多,而此种文学作品正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学习形式。在讲解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穿插二十四节气有关的知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传统文化,感悟故事中人物的个性和善恶观。举例来说,《大寒的来历》就是可供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经典民间故事。该民间故事中主角生动、梦幻的冒险经历不仅讲述了“大寒”节气的由来,并以此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幼儿听故事的过程也是用丰富的想象力对故事情节进行情景再现的过程,可以帮助幼儿活跃其思维,锻炼其表达能力。

诗词歌赋也是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素材。我国诗词歌赋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仍在被传唱和吟咏。不同的创作手段和创作理念有着不同的代表作品,并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主题。这些诗词歌赋有的用简单流畅的词句表达着生活中的情趣和困惑,有的用诙谐幽默的语句表达人生哲理,有的用脍炙爽朗的词句表达着战场豪情,读来让人思绪飞舞。在很多名家的作品创作中,二十四节气也是经常出现的内容。常言道,背下大量的诗词即使不能作诗也能吟诗。通过让幼儿频繁接触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并熟读其内容可以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举例来说,著名诗人杜甫曾作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中国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诗便通过场景的描写,为读者展示了清明节气时的气候特征。教师在课堂上用对仗工整、情节饱满的诗词展开教学往往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朗读朗朗上口的诗句并体会诗句中的故事情节能够让幼儿切身体会到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时节清爽的天气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幼儿在实践中想要亲身体验清明时节的文化活动。

(三)利用艺术创作

简单地讲解理论不能让幼儿对二十四节气有深入的认识。为了强化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需要利用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音乐和美术活动都是可以使用的有效教学手段。音乐由于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张力,可以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音乐环绕的环境中,幼儿往往会不自觉地开始舞动和演唱。利用音乐不仅可以将二十四节气的教育融入其中,也能发展幼儿的个性,锻炼幼儿的节奏感。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歌唱活动,让幼儿合唱《二十四节气歌》。幼儿合唱节奏极强的节气歌,可以感受到我国农历节气的规律性是如何表现的,体会其中的神奇之处。再者,乐器也是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现场用乐器演奏节气歌,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节气歌的大气磅礴和其独特的韵味,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爱上学习二十四节气文化。

美工也是艺术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制作美工可以看到幼儿的成长是如何表现的。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发散其思维自由地进行创作,这是幼儿通过手工记录生活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设计课堂活动,让幼儿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美工创作,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融入作品之中。此种活动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将教学融入实践的不错选择。举例来说,通过绘画工具及绘画材料画出孩子们心目中的二十四节气中人物的穿着,运用美术工具制作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折扇,创作二十四节气书签等。幼儿的美术素养一般较低,绘画过程不能使用精妙的绘画技巧让画面灵动起来,甚至作品抽象难懂。但是,进行美术活动时锻炼构思的思维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在思考如何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会深化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活跃其思维活动、深化其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这是教师需要达成的根本目标。

(四)参与实践活动

生活实践是深化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理解的最好教育手段,大自然是幼儿学习最好的平台。婀娜多姿充满生机的自然景物是幼儿眼中最为有趣的东西。值得庆幸的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间活动丰富多彩,为幼儿通过实践了解各个节气提供了数不胜数的民俗活动。举例来说,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通过吃清淡的饮食来迎春,贴宜春字画、吃春饼等都是立春时节的风俗活动。幼儿教师可以在这一天举办剪纸活动或者画春牛活动,让幼儿在活跃的氛围中通过剪纸绘画深化对立春时节的理解。清明时节的传统风俗活动主要为扫墓、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外出踏青、放风筝进行游玩,让幼儿在踏青途中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风光。冬至是冬天的开始,主要传统风俗活动有吃饺子、吃馄饨、祭祖等。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包饺子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上述实践活动是对性格活泼好动的幼儿进行二十四节气教育的最佳手段,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实践活动,幼儿得以真正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结语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中华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融入进幼儿的日常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有利于推动幼儿的思政教育。教师可以采用的手段主要有构建环境、讲解文学作品、让幼儿参与艺术创作和实践活动等,让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文化经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