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找准切入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

时间:2024-09-03

石向红

(河南省封丘县陈固镇初级中学 453341)

我已有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了,深知语文教学的艰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煞费苦心、尽心竭力地讲解,然而学生却毫无兴趣。这样,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师生能满怀激情的互动。

什么是“切入点”呢?,通俗地说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教学切入点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恰当的“切入”,犹如“穿着一串珍珠的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带出文章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路和主题。它的存在可以让语 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教学思路明晰,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老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发挥主体作用,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

课堂切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列举

一、激趣导入

在讲《蝉》一课时可以用猜谜语导入:

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

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打一昆虫)

教学《观刈麦》时,可以向学生出示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封建社会的苛捐杂税对老百姓的毒害,有利于理解《观刈麦》这篇课文。

在课堂上,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猜谜语、讲故事、唱歌曲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悬念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如《济南的冬天》,就先让同学们用一两个词概括家乡冬天天气特点,学生马上就活跃起来,接着便提出一问题,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呢?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在教学《枣核》课文时,可说:“主人生活优裕,为什么让朋友千里迢迢带一颗枣核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主动看课文并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

讲《黄鹤楼》这首诗时,可以这样导入:一天,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观赏风光,正想题诗留念,忽然抬头看见崔颢的这首诗,吟诵过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搁笔而去。崔颢到底写了一首怎样的诗,令这样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搁笔而去呢?今天就来欣赏一下。这样导入就会很吸引学生往下读,看此诗到底妙在哪里,从而激起他们学诗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

教学时,只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唤醒、激励、鼓舞的一种艺术表现。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作者写这封信的原因是什么?写作背景是什么?然后将圆明园将圆明园作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被毁后的照片,结合《十二生肖》等纪录片,展示圆明园的壮丽辉煌,不断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引导学生为祖国的伟大而自豪,也为圆明园被毁而惋惜继而愤恨

四、着眼于文章的题目

古人说“题犹眼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如在讲《苏州园林》时,就可以这样导入: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什么呢?苏州有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苏州园林美在何处呢?凡是去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的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今天就随叶圣陶这位苏州人共同来领略它的美。以此,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这就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由作者导入

在讲《中国石拱桥》时,可以这样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目睹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让我们把他的成就齐读出来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有他的签名来保证。 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所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这样让学生对作者产生敬仰之情,带着这种敬意来阅读文章,化情感为动力。

六、抓关键词句

从关键词句切入。所谓关键词句句,指一篇文章或具体语段中的中心词句,也指文章中那些含义隽永、深刻动人的语句。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钥匙”,以文章关键词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设计《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就以文中出现的“痴”字为切入点,牵引出整个课堂设计,分别从痴人眼中的痴景、痴行、痴情来解读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快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如在上《老王》这一课时,就抓住文本中的一个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从中切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句话中的三个词“幸运的人”、“不幸者”以及“愧怍”的深层含义,从而真正理解杨绛先生的思想情怀。这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对主题的理解,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化。

无论如何切入,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所以,设计好恰当的教学切入点,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目标达成事半功倍。作为教师不可不审慎对待,仔细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切入点,选择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实现启发式切入,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