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课三研“活动操”户外活动提质量

时间:2024-09-03

冷 静

(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幼儿园 湖北十堰 442000)

一、背景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幼儿园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规程》中要求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课间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幼儿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我园在各年级组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操,户外活动提质量”的主题教研活动。希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健康发展情况、体育锻炼技能的需求,通过研讨编排优化原有的课间操活动,让课间操成为幼儿积极锻炼、喜爱参与的活动之一。下面就大班组的研讨活动加以分析。

二、案例描述

大班上午户外活动时间共有1小时20分钟,包括早锻炼、课间操和自主游戏,课间操大约40分钟左右,在以往的经验积累中对课间操的编排已有了一定的基本环节:1、操节活动2、队列队形练习3、律动、歌舞表演(包括音乐游戏) 4、器械体能游戏5、放松整理活动。每个环节都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和内容。教研活动前,教师们的前置任务是温习活动操的相关知识,准备自己认为符合各环节的合适的音乐。在一研中,组内教师首先回看大班组的课间操录像,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幼儿的运动量是否合适,教师镜面示范动作不一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队形变化的频率及顺序可以更优化等,随后老师们根据自学情况展开热烈的讨论,找出可借鉴之处;在备选音乐中确定每个环节需要的音乐曲目,2人一小组分工合作编排动作。二研中集体汇操,针对编排好的课间操进行讨论,是否合理,确定方案,进行实施。三研中针对在班级的实施情况,是否对课间操进行微调,怎样调整,修改后再实施。

三、问题提出与解决

一研中解决的问题:

1.如何确定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内容和音乐及轻器械的选择?

通过前期的自学和讨论,大家认为音乐起着口令、节拍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操节音乐时,应重视音乐本身的节奏和旋律,所选择的音乐要与操的风格、特色一致,节奏感突出、明快、速度合适、富有童趣,并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达到动作与音乐协调统一,操就是操,编排动作不能舞蹈化。器械游戏的音乐为多种风格乐曲的组合,符合幼儿体育动作性质的变化,放松整理运动则采用舒缓柔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在体育锻炼中同时受到音乐的熏陶。在众多轻器械中的选择实用、变化和安全皮筋花环。

2.动作创编如何更科学、合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A、在操节活动中考虑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二个部分的合理搭配;按照操节特点,动作一般为四八拍,编排顺序从上肢到下肢到全身,从运动量小的动作到量大的动作,动作活泼有变化。B、在队列队形练习、律动表演(包括音乐游戏)中考虑动静搭配、通过队列变化训练,提高幼儿认识自身与团体的关系,增进团体意识,形成秩序感,并发展幼儿理解指令的能力。C、在器械体能游戏中考虑时间与运动量的关系,合理安排运动的强度与密度。D、在整理放松阶段要求幼儿便步边走边做深呼吸,以使幼儿真正达成放松的目的。

二研中解决的问题:

3.教师汇操讨论编排好的课间操每个环节是否合理,如何优化?

教师汇操的目的就是一起讨论操的编排是否适合幼儿,并及时作出修正或调整;再者就是统一动作、统一口令(语言的、哨音的和手势的)统一动作要领(重点与难点),让教师明确所编排操对幼儿体能发展的作用等。组内集中二研,各小组根据一研中的不同分工,分别展示自己的编排部分,编排难度最大的器械体能游戏也是争议最大的环节,是继续加大运动量还是稍稍加点运动量,观点有所不同,经过讨论,统一思想:通过实地测试幼儿运动后的心率是否符合正常水平,再下结论是否进行调整。整个活动的编排充分考虑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自然渗透。

4.注重细节,教师带操的要求有哪些?

老师们集体学习课间操。第一,穿戴符合操节活动要求(不穿高跟鞋、裙子、衣服长短适中、不披发),提醒并检查幼儿是否做好操前准备,衣服、鞋子是否穿好。第二,统一规范教师的口令、手势、标准的镜面示范动作,精神饱满、有活力。第三,定期变化带操的站位,面向全体幼儿,也可指导大班幼儿轮流带操。带操中要注意与幼儿交流、互动,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做到三看(看情绪、看动作质量、看动作力度);三提示(提示动作、提示保育员增减衣物、提示运动卫生及安全)。

三研中解决的问题

5.课间操实施后需要调整的地方,如何做好保教结合?

一周后对幼儿在器械游戏环节的最大运动量也做了抽样测试,结论分析65%-70%的幼儿幼儿在正常范围内,三研中我们重新对器械游戏环节做了少许的调整,提醒个别运动量过大的幼儿适当休息。做好保教结合工作,针对部分幼儿容易出汗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要求保育员及时协助老师解开幼儿衣服,帮个别幼儿换垫背的毛巾,及时擦汗,照顾体质较弱的幼儿,让每个孩子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四、案例分析

该案例是通过幼儿一日活动中课间操的这一个点引导教师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对怎样把握健康领域的核心价值和目标的再认识,对各领域间怎样相互整合与渗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再认识,进一步提升幼儿户外活动质量。

1.怎样真正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适宜的活动。如:在课间操的器械体能游戏环节,重点通过引导教师对大班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特点和动作发展的若干目标的学习,利用皮筋花环自身的特点,把走、跑、跳、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编排到游戏中,以锻炼幼儿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设计一定的运动量以达到锻炼体质的目的,体现“曲线上升,波形进展,曲线下降”的规律。

2.如何把握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如:在几十分钟的活动时间里只安排体育相关的活动太单一,于是把幼儿平时在艺术领域学习的内容编排进来,把社会领域中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融入到歌舞中,《套圈》和《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可以增加幼儿的互助性行为和合作精神,打破班级之间的活动界限,给孩子们提供自由选择,相互交流的空间,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3.在“一课三研”中通过多次集体温习《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相关知识,以《指南》精神为指导,重新审视幼儿一日户外活动中课间操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以往的“动作好看”,更多的是回归到活动的本质——身体锻炼。同时,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在内容选择和结构形式中,融合游戏的元素,玩中学,玩中求发展,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融入到幼儿园的课间操活动中,让“乐”字贯穿于整个活动,注重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