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时间:2024-09-03

王学书

(鱼台县张黄镇后杜小学 山东济宁 272000)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不同的形容词。孔孟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各种各样的孝悌故事,《三字经》,《弟子规》中讲述的做人道理,都会在我们脑海中出现。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人用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做成册,一代代的流传下来,今天,成为我们学习效仿的对象,这些文化往往讲述着一种品德,一种思想,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从中可以领悟到很多道理。中小学学生正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将这些道理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入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是十分有帮助的。

2.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

中国文化是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存在让人们的思维可以更活跃、想象更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汉字书写,都比现当代的文化内容要深刻的多,也复杂的多,很多人说,古代的人比现代人聪明很多,这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单纯的现代文学习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有了读写传统文化内容的环节,课程就会丰富很多。

3.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时效性传播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它可能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习惯,可能是出现在人们口中的诗词歌赋,可能是博物馆里一件雕刻精美的器物,可能是中国传统服饰上的一朵秀美的花,不论它以什么实行出现,好像总是让人难以触碰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又似乎是难以捕捉的。而将传统文化蕴藏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将这种“难以捕捉”的中国传统文化真实化,让它成为存在于纸上的笔画、存在于生活中的故事、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成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获得时效性的效果。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除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提升作用外,对学生文化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帮助,这一点作用也是在中小学教育中表现非常明显的。现在,很多小学开始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中学语文教学也要求学生“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所以,在接触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多学校都采取了“背诵”这种传统方式,让传统的比较儒雅的说话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同时,通过一些基础的传统典籍的背诵,帮助学生增强对常识内容的了解,这确实可以直接帮助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不足

1.中小学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脱节

中小学的课程内容更多的是为了考试或者应付检查而设定的,而不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本身设定的。在中小学的诸多课程中,都有可能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像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与传统文化有一脉相承的发展线索。这些教学方式完全是为了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刻板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体现的平台也没有出现的条件。

2.中小学教育教学缺少与传统文化互动的生动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的场景中、诗词文学中都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而在现在很多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上,死板教学,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并没有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两者之间密切关系的兴趣。

3.重文化教育轻品德教育

上文我们已经分析,很多学校都将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非主要课程开设,因为它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所以,不参与安排考试,这就让很多老师、学生对这门课程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失去了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虽然,在学校中学校会通过一些日常行为规范或者一些教师管理的硬性方式,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这些方式却与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整体来说,在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播中,不仅思想文化上的传播非常欠缺,而且,即使是文化传播,内容和途径也非常有限,这是现在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4.对传统文化的选择缺少针对性

传统文化范围非常广博,这就给学校如何选择传统文化带来了问题,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存在着传统文化选择不符合实际需求的情况,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一些出入。

三、继续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小学教学重要性的方式

1.以学生为中心,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教学过程太过单一,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信心,导致传统文化在中小学中传播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并且易于接受的教学过程。

2.将常规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学校很难用划分专门的时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而且传统文化内容繁多,不可能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无限的文化传播,所以,这就要求学校教学能够将常规的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传播传统文化。

3.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传统文化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年龄能力,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潜力而要求一些学生难以达到的目标,这些高要求可以在课外读物或者其他活动上开展,正常的传统文化传播要做到适度适宜。

4.将品德教学与文化教育等同发展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学融合发展中,一定不能忽视品德教育,传统文化中对品德的描写强调,要比学校社会的要求生动的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比教师少很多,教师每次讲解思想道德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不一样的传统文化故事加以说明,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可以自我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有一举两得效果。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也逐渐形成。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中小学在推广传播传统文化的时候,太过注重形式上的内容,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脱节的问题,与课程内容脱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脱节、与学生能力脱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在文章中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措施。总之,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对传统文化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对我国继续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也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