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章壮志
(泰州市海陵区苏陈实验小学 江苏泰州 225300)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处于“一问一答”的模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较很少有进一步的追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大多教师都是“很好”、“请坐”的回答,或是教师的点头示意。当学生回答不准确的时,教师通常会说:“你再想想,请坐”,然后直接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直到教师得到他所希望的、预设的答案。例如:
案例1:认识垂直(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师:什么叫互相垂直?
生1:两条直线交叉,形成了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可以按照书上说得更规范吗?
生1: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低头看课本)
师:(板书“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这样吗?
生1:是。
师:好,谁来再说一说?
生2: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齐读一遍,预备起。
生(齐):当直线a与直线b相交成直角时,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
该片段教师追问围绕“什么是互相垂直”展开。学生1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描述“互相垂直”,语句不够流畅。教师很不满意并要求他“按照书上说得更规范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复习引入式的追问经常出现,例如:“乘法的交换律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出来的?”“圆的半径是什么?直径是什么?”。这些基础知识需要让学生在脑海中追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例如:
案例2:升与毫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师:昨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谁还记得的?
生1:10毫升我们滴了123滴水
师:由此我们想到了什么?
生2:1毫升大约有11-14滴水。
师:真棒!有一个词用的好,哪个词?
生齐:大约。
教师首先提出记忆性的问题:昨天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正确回应,学生回应正确。教师适时提高追问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紧接着教师追问,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涵义。在学生正确回应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直接肯定,而是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评价“有一个词用得很好”,又追问全班同学“哪个词”,引发学生集体反思。作为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控制记忆性追问题目的数量,避免让课堂变得乏味。通过追问要让学生巩固知识,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新的理解视角。
作为小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相对薄弱,对于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数学中一些貌同实异或形异实同的相关知识,特别容易造成他们审题错误及概念模糊,对比聚焦方式尤为重要。例如:
案例3:小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计算(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
出示:3.6÷9 3.6÷0.9 3.6÷2.2
师:这三个除法计算你能独立解决吗?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过程。现实状态:大多数学生能初步完成第1.2题)
师:这三个计算中与以往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困难最大,不确定的哪一题?问题在哪里?
生:第三题,比较难算。
师:这三个计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小数除以小数。
师:计算中有什么共同的策略?你是怎样来思考的?
生:可以看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师:当我们遇到一个未知问题时,可以借助原有知识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这就是转化的策略。
本节课通过追问让学生感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类比迁移”。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对比聚焦,发现难点在于小数点的移动与确定。教师借助知识的整体性,从方法策略的正迁移入手,通过追问反思,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建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细致关注学生思维过程,通过适切的课堂追问,有效地激活思维,通过对比聚焦,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进行类比分析,这样比教师简单讲授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易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例如:
案例4:用字母表示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
师:2a=a²正确吗?生判断有对有错。
师:请举个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生1:是错的,如当a=3时,2a=6,a²=9,2a≠a²
生2:是对的,如当a=2时,2a=4,a²=4,2a=a²
师:谁说的对?
生3:生2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当a=2时,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不能代表全部。所以生2说的是不对的。
师: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吗?
生3:如当a=5 时,2a=10,a²=25,2a≠a²。
师:谁能从意义上说一说为什么2a不等于a²
生:2a表示2个a相加;a²表示 2个a相乘。它们的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等。
师:存在哪种特殊情况?
生:当a=2时,2a=4,a²=4,2a=a²。
针对学生与预期的回应不符合的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有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补充知识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这种追问属于反馈的一种,是对迷惑知识点的一种点拨,是对思维严密性做出的要求,是对学生易错知识点的点拨。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发现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