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对策

时间:2024-09-03

詹忠国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一中 湖北襄阳 441700)

1.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抓住入学第一课,由于新生对新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一时间节点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很好契机,新生从不同学校来到了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学校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等,好奇心和他们内心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应该说他们都想重塑自我形象,学校要抓住他们这种心理特征,珍惜这一时机,坚持安排利用好这一段时间,切实落实行为规范内容和标准解读、学习和教育,用心去组织学生,围绕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写心得、谈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一生来说都是有益的,成绩的好坏只表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行为习惯好坏则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是否能够成功。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从细处加以引导,及时组织班集体讨论,让大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个人反思,发现自我不足,从细微处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高一第一学期有的乃至高一学年,基本还是以行政班的形式上课,要充分发挥行政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优势,班主任在思想上要有在这一个学期中乃至高一学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信这样的努力,必将对今后“走班制”情况下的“教学班”的建设及校风、学风建设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2.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以达到矫正、强化的目的,从而推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更好的进行下去,达成最终目标。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被作为了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不再是把分数作为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如何将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成为学校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学校在选课“走班制”下应特别重视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公正,对国家负责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科学、合理、有效运行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阶段性终结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本文这里主要探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的日常性评价。

学校层面,对班级的考核评价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应当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重点考察班级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日常开展情况,重点考察和评估班风状况。学校在制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评价标准时,这个标准既要能指导教育过程,又要能体现教育目标,以加强和完善对行为习惯养成过程的教育的调控以及受教育者行为的调节,学校层面评价要注意评价的时效性、指导性。

学生层面,要坚持日检查、周评比评价反馈。周评比评价反馈方式上,可以制定“自评—生评—师评”的多元评价相结合办法,开展 “xx之星”的评选活动等,需要建议的是每个学生不能连续两个周期评上同一种“星”,以此来对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导向和拓宽深化的作用。班主任在进行星级评选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目的在于肯定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激发学生进步的喜悦感,进一步使学生将这种喜悦化为继续向好的动力,促使学生将向上向好的意识内化为自我要求。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坚持以行政班管理为龙头,抓好协调,做到全体、全员、全面齐抓共管。选课“走班制”使学生一部分时间在行政班,一部分时间在“教学班”,而“教学班”和行政班相比,没有传统行政班那样严谨,它只是临时的教学组织单位,育人功能大打折扣。尽管“教学班”的任课老师也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但“教学班”的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教学,倾向于重教学的单一性。在多数学校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习惯培养和日常管理工作一般都由班主任负责,而“走班制”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上,班主任多数无法掌控,因此有人认为:这种“走班制”教学模式使“教”与“育”的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就被人为割裂,降低了班級管理的效力。

但是,“走班制”并未完全取消行政班,行政班仍然存在,我们所认为的学生难以管理的,无非是学生选课走班的那个时间段,其他时段其实没有任何变化。正因这一事实存在,所以,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对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优化班级管理方式,完善班级制度,以行政班管理为龙头,抓好协调,各方树立一致目标,构建多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和“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不断提高新高考模式下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早、晚自习,班团会课和各种集中活动的时间,来凝聚好班级成员,认真做实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一、树立全员德育的大德育思想,强化学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加大德育工作考核权重,建立“教学班”德育工作考核办法,任课教师必须主动的承担起自己“教学班”的教育管理责任,形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局面。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二,建立德育导师制机制,导师制与班建制都是一种教育模式。它是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负责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做法,改变为把学生分配到所有任课教师中去的办法,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人生导师,人生导师和班主任共同参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生涯规划指导、生活上的指导、选课走班的指导、学习上的辅导、习惯培养和心理疏导等,使教师由学生的“学业导师”转变为“人生成长导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校应将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效作为导师工作质量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实行“双岗管理”、“一岗双责”。“双岗管理”就是构建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情形下,实行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任课教师(导师)对学生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一岗双责”,就是要求任课教师承担起学科教学和所任教的“教学班”学生管理的双重责任,强化任课教师在“教学班”的教学和管理的核心作用,担负其在“教学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即明确其在“教学班”既是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行政班班主任不可因此而放松学生在“教学班”走课时的监管,要经常与“教学班”教师进行信息互通,及时掌握本班学生各方面状况,及时处理反馈来的各种问题。

第四,抓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特别要抓好“教学班”课代表的培养、培训,明确其职责与义务,课代表要当好“教学班”科任老师与行政班班主任信息交流的桥梁,对本班学生在走班上课时的出勤、纪律等情况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便以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思想、行为方面遇到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