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国内外学界对“中国经验”的研究始于“北京共识”的提出。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的文章,作者乔舒亚·库铂·雷默指出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而一部分学者提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形成了不少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与其用“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倒不如用“中国经验”显得恰当一些。至此,“中国经验”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目前,对“中国经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国内,李培林(2005)认为,“中国经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所谓“经验”,不是仅仅指“成就”,它也包括“教训”;二是“中国经验”特别是指一些具有独特性的新规则;三是“中国经验”不同于“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等概念,它是开放的、包容的、没有定型并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经验。汪晖(2011)认为,中国经验是指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现象的印象式分析”,也是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做法相比较来说显得不同于其他国家。
在国内,庄俊举(2006)认为,“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换言之,它们两者有一致也有不一致。王庆五(2009)指出中国经验是对中国道路继续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另一个层面,中国道路是中国模式的载体,中国道路又是总结中国经验的依据。
在国内,有学者把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分为职业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活动和职业教育世界的话语体系(周明星,2010),还有学者认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构成现代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彭荧、夏金星,2012)。在国外,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理论”应理解为“职业教育科学”这一大概念(Schlieper,1963),即其涵盖经济教育学、技术教育学、农业教育学等领域。
在国内,有学者把职业教育概念分为解放前的西艺教育、实业教育、实利主义教育、职业教育、平民教育以及生产教育;解放后的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周明星,2004;彭荧,夏金星,2012)。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的术语》报告中,提出国际通用的职业教育术语,即“学徒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以及“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并被多数发达国家认可。
在国内,较早提出职业教育范畴体系概念是《职业教育学对象、体系与范式的反思》(周明星 2002)。有学者认为中国职业教育分为理论职业教育与实践职业教育(唐林伟,2010)。在国外,普遍把“职业教育”定义为“职业和技术的教育与训练” ,以对象进行划分得到包括以在校生为主要对象的“职业准备教育”和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岗位培训”与“再就业培训”(Kell,1999)。
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现代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论,然后从逻辑起点出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从而构建起整个理论体系(王川,2005)。在国外,职业教育逻辑体系的研究建立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之上(Lipsmeier,1978)。
在国内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代表性观点有:逻辑起点论(王川,2005),问题系统论(欧阳河,2007),范畴水平论(周明星,2002)。在国外,德国学者建立职业科学或职业领域科学学说,为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建构开创了新领域(姜大源,2005)。
国内主要涉及的政策法规有:199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14]19号)等。国外文献涉及的政策法规有:欧盟委员会 1993 年发表《竞争、增长和就业》白皮书、《里斯本战略》(2000)、《赫尔辛基公报》(200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公约》(1989)、《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等。
学者从职业教育政策的时间维度、历史变迁、内容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如和震的《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2009),石学云,祁占勇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1995-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2010),范树花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走向研究》(2005)。
我国近年来关于国内外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专著有:吴雪萍的《基础与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2007)、黄尧的《21 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2006)、褚宏启主编《教育政策学》(2011)、教育部、财政部组编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2012)。国外专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由 Dan E.Inbar 主编,史明洁翻译的《教育政策基础》(2003)、瑞典 T.胡森和德国 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的《教育大百科全书》(2006)。
在国内,马树超等(2011)探索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结构的改革试点工作。马建富(2012)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在国外,皮尔兹(PILZ M,2012)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克里斯托弗·温奇(WINCH C,2012)认为,不同国家职教体系的实际运行过程和机制以及在国家层面上它们如何表现出差异依然缺少充分的研究。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地方实践和院校实践。如广东省明确了广东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王振洪(2015)提出建立“结构合理、贯通融合”的院校布局,搭建“中高衔接、普职立交”的升学通道,完善“财政分担、民资参与”的投入格局,从而加快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综上,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视域,但还存在不足:第一,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方面尚存很多理论困惑。第二,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尚无明确指导思想和方向。第三,在现代职业教育政策制定方面,尚缺对策和建议。第四,在现代职业教育实践方面尚缺“中国经验”的提炼和总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